第五人格首飞规则五人,第五人格首飞是什么

tamoadmin 游戏更新 2024-07-28 0
  1. 五一劳模个人事迹材料范本合集
  2. 感动中国10大人物颁奖词
  3. 5圆梦飞天(苏教版)

2022央视《开学第一课》观后感范文500字(精选12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我整理的2021央视《开学第一课》观后感范文500字(精选12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五人格首飞规则五人,第五人格首飞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央视《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

 每年都会有《开学第一课》这种大型公益节目,向我们中小学生推广,每一期都会有含有深刻意义的主题,今年的主题是:乘着梦想的翅膀,也分成了三个小标题:

 1、有梦就有动力。

 2、有梦就要坚持。

 3、有梦就能出彩。

 节目用嘉宾演讲、人物故事、互动体验、文艺表演等寓教于乐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一堂别开生面的“梦想课堂”,在这个特别的课堂上,一个个因为拥有梦想而使生命变得更璀璨、使世界变得更美丽的普通人将闪亮登场。这些真实的故事和身边的人物,将让孩子们体会到梦想是前进的动力,心怀梦想并为它付出努力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让他们理解梦想需要坚持,只有做梦想的实践者和未来的创造者才能梦想成真;让他们明白努力圆梦才会有出彩的人生,把个人的理想和祖国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说的一点都不错,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从小就应该知道自己的梦想,有了梦想就一定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你会看见胜利的曙光向你照耀。

 《开学第一课》里请到了很多我国的知名人士,其中最令我佩服的是女航天员王亚平,十年前的她,坐在电视机前,看着神舟五号杨利伟首飞的当天;十年后,她居然也成为了航天英雄,在节目中她告诉我们:“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努力,一定能够触摸得到!”

央视《开学第一课》观后感2

 人不因美丽而可爱,却因可爱而美丽。如果人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幸福就围绕在你身边。为了倡导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让今天的孩子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学校组织我们全体学生观看了央视播出的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美在你身边》。

 上午9时正,节目在各班教室播放,伴随着韩庚主唱的《开学了》开场舞,学生的注意力很快便被节目内容所吸引,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美在你身边”,让孩子拥有发现美的眼光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之一,教育不仅有义务将孩子们引导成有用之人,更重要的是将他们培育成善于发现美的人,教会他们拥有幸福的能力。节目还邀请了中国最炙手可热的公众人物当教师,讲述自己眼中看到的美,如我国首位女宇航员刘洋、奥运冠军叶诗文、陈一冰等,同学们都极为认真仔细的观看着节目,节目中轻松愉快的气氛也感染着教室中的学生,每位观看的同学脸上都洋溢着快乐幸福的笑容。从各位明星的真情演讲中让学生知道,未来社会需要我们有健康的人格,高尚的情商,和美好的心灵。

 节目观看结束后,班主任们趁机对同学们做了适时的教育,并要求高年级同学们写下观后感。相信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广***生都能受到很大的教育,知道美就在自己身边。

央视《开学第一课》观后感3

 星期三下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多媒体教室,看由中央电视台和教育部联合举办的《开学第一课》,看完之后我感悟颇深。

 这里有‘神九’女宇航员刘洋为我们讲述神秘宇宙的无穷魅力,有运动健儿们为我们讲述自己在运动场上,在国际舞台上怎样展现出自己的精彩,还有多才多艺的农民大哥刘大成为我们演奏属于他的音乐,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最美教师邓丽,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战士,最美打工仔。

 在这些人中,最令我敬佩的是女宇航员刘洋。

 刘洋,作为一名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宇航员,她的话,让我加强了对那变幻莫测的外太空的向往。她说:“在外太空,一切都漂浮在空中,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让我更加想念地球,在那种时候,我才知道地球的可贵性。当我回到陆地后,我迫不及待的将脚踏在土地上,感受着大地的支持力,觉得自己的心特别的放松。”

 刘洋姐姐的这段话,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地球只有一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只有只一个,它是独一无二的。如若失去了地球,那人类也将毁灭,如若再破坏地球,那就再也找不到人类的家园。从现在开始,我们要让“保护地球,不要再让地球母亲流泪”不再只是一个口号。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保护地球,让青山常绿,让大河长流。

央视《开学第一课》观后感4

 今天是九月一日,开学的第一天。在开学典礼完了后,老师就把我们带***室,观看每年一次的“开学第一课”。

 主持人带领我们一起领略了一个个成功人士背后的辛酸以及他(她)们永不破灭的希望之光。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著名钢琴家李伟的追梦。他从小就因为一次意外事故而失去双臂,这样的痛苦让幼小的李伟稚嫩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创伤。从此,他只能靠双腿生活了。就在他十岁的一年里,李伟意外的听到了一首钢琴曲。那美妙的旋律使李伟如痴如醉,沉醉不已。这首美妙的曲子点燃了李伟心中的钢琴梦,小小的李伟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闻名遐迩的钢琴家。回到家后,他立刻缠着爸爸买一架钢琴。爸爸把钢琴买回来了,小李伟就开始了自己的钢琴生涯。

 面对枯燥的练习,李伟始终没有放弃,每一次练得手指、脚趾发酸发痛才罢休;他不断地告诉自己,我每天都离自己的梦想近了一步!

 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多么可嘉啊!我们需要学习的不正是这种精神吗?我有一个理想,就是做一名女警察,维护社会的安定,保护人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让人们在安定和和谐的环境中幸福生活。想必同学们也有各自的理想吧!这个理想不用太远大,但是,我们要为理想去奋斗,拼搏,努力。

 中国的梦想,就是我们的梦想;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就合成了中国的梦想!

央视《开学第一课》观后感5

 飞机是很多学生喜欢的玩具。1941年,100多架美国飞机出现在中国战场上与日本侵略者作战,飞机上画着大鲨鱼,他们被称为飞虎队。开学第一课上,新四军老战士孙九宏坐着轮椅向学生们讲述了营救美国飞行员的故事。

 孙九宏是新四军盐阜独立团三营的战士,在部队担任医护兵卫生员。他说,一天正准备吃晚饭时部队突然紧急***,原来是一架美国的飞机坠毁,坠落地距离鬼子的据点只有五里地,孙九宏和战友要抢在敌人之前把跳伞的飞行员救走。

 孙九宏说,他虽是卫生员,却只有一小瓶红药水。当晚的战斗打得很激烈,炊事员被给打中了,他只能把红药水倒在他的伤口上,让战友抬下去。营救美国飞行员的战斗一直打到天黑。战斗中,身后突然传来“轰轰”的爆炸声,让敌人以为新四军有大炮,立即撤回据点。孙九宏说,战友们将飞行员顺利救走后,几个懂技术的战友将飞机拆了,又用炸—弹把飞机炸了。日本人以为新四军有大炮,也就更不敢出来了。

 孙九宏说,在那场战争中,死伤了一百四五十名战友。有趣的是,任务结束后,很多人把飞机破碎的钢板抱走,年事已高的孙九宏略带调皮地说,自己也抱来一块钢板,回去找了一个铁匠,让他用钢板帮忙做了一副碗筷。“就这样,我们打了个胜仗,我也有了吃饭的家伙”。讲到这里,全场的孩子都笑了起来。

央视《开学第一课》观后感6

 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爱,爱是什么,怎么才能找到爱,发现爱,怎么珍惜爱。下面是我这节课的感受。

 爱,可以无限放大爱是分享。培根说过,当你伤心的时候,你的朋友会为你分担,你的忧愁会少去一半;当你高兴的时候,你的朋友会为你高兴,你的快乐会放大两倍。分享,就是要将自己的事情,无论高兴和忧愁,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分享的真谛就在于我们是否用心去体会,用心去聆听。

 爱是力量。虽然爱是无声的,爱是无形的,但是爱是一种力量,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不用说话就可以使人坚强。同时,爱是一种催化剂,它让事情更多有力量。512地震,我们看到生命是多么的脆弱,当我们还来不及去拯救那些生命的时候,他们已经悄悄地逝去。虽然这样,全国各地都为玉树的人民加油,给他们贡献自己的一份爱心。正是这13忆人民的爱,凝聚了整个灾区的力量。最终,我们战胜了地震,战胜了大自然。

 爱是承担。爱是一种分享,分享之后就要去承担;爱是一种力量,力量是用来承担的。爱是什么?爱要学会自理,自理后我们才能去承担一切。家是小国,国是千万家。爱要我们去承担更多身边的亲情,友情。爱,要我们做一个有责任的人,要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爱,是维系我们中华民族的丝带。有了爱,我们传统的美德才得以保存并发扬。爱是分享,爱是力量,爱是承担,爱是荣耀。爱是世间最有魅力的字;爱是世间最富有色彩的字。

央视《开学第一课》观后感7

 我今天认真地观看了中央一台播出的以“美就在你身边”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节目分为“发现美、传递美、创造美、和谐美四个篇章。

 法国雕塑家罗丹有一句最著名的名言:“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中国的第一位女宇航员刘洋讲述完太空之美后,我深深的被震撼了。我感受到太空的深邃和奥妙,更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传递美的真实写照。邓丽老师用自己的青春传递着知识之美,高原小学的孩子用最原始的舞台表演传递着内心的幸福。最触动我内心的是于丹老师的举例。她说:“生活就像一锅滚烫的开水,你放进的东西不同,煮出来的味道也不同。”的确三锅开水,分别煮生鸡蛋、生胡萝卜、茶叶。煮出的鸡蛋硬邦邦的,胡萝卜软塌塌的,茶叶却变得舒展滋润了,而且满锅飘香!茶叶揭开了融合之美。我们传递不了大美,可以学会融合小美!

 湖北恩施山村的孩子用一双双稚嫩的小手精彩的演绎了创造美。破土而出是春的象征,鸳鸯戏水时夏的展示,落叶归根是秋的灿烂,雪花飞舞是冬的灵魂。春夏秋冬在这一双双小手间流动,美不胜收。

 第四篇章:和谐美。在一个团体里,尽管每一个人都不是很完美,但这个团体里的所有人团结起来,就能展现团体的和谐的美和力量。

 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战士……美的心灵,美的草原,美的人们,美的画面……我们就生活在处处充满美的世界。擦亮眼睛,净化心灵,你会发现:美就在你身边!

央视《开学第一课》观后感8

 今天,我观看了《开学第一课》。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忍不住给大家讲一讲我的收获。

 我们先来聊一聊汉字吧!中国汉字,可谓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它源远流长,是唯一流传至今的仍然具有生命力的古文字。我们是不是为自己的祖先感到骄傲呢?汉字因义而构形,记录着中国人独特的思考方式,是中华文化精神价值的源头,也是学习中国文化的基石,带领我们穿起历史,感受未来。

 不光中国人学习汉字,就连外国人也痴迷于汉字。“汉字叔叔”查德。西尔斯是一名美国人,他研究汉字已经有四十五年的时间了。他被汉字独特的魅力深深的吸引,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汉字成为了他生活的全部。在他44岁的时候换上了严重的心脏病,但他依然没有放弃。一个年近七十的外国人都在不断为我们的传统文化而努力奋斗,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学好汉字,报效祖国呢?

 说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经常会说,琴、棋、书、画。其中,围棋应该是最难的。你们知道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吗?大概是二乘以十的20次亿方。可围棋却有1后面加808个零这么多的变化,世界冠军柯洁,在和“阿尔法围棋”的对决中,他虽然输了,但却虽败犹荣,因为“阿尔法围棋”对围棋并不热爱,赢了也不会兴奋。

 在巴基斯坦,会说汉语的人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她的学生,她是米斯巴老师。她说:“”我到最后一口气,也要教汉语!”我也下定决心,要让中国话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

 我爱你,中国!

央视《开学第一课》观后感9

 看完《开学第一课》后,我已经泪流满面了。最让我感动的是秦勇叔叔,他为了他的孩子,竟然让出了黑豹乐团的主唱,踏上了给孩子治病的过程。

 秦勇叔叔的儿子大珍珠因为感统失调,什么都不会做,于是,秦勇叔叔挺身而出,可别说,这不治不得好,一治不得了!让我们来说一说他们的治疗过程吧:

 一,自行车(自行车是练平衡的,秦勇叔叔想先通过这个来入手):第一天,秦勇叔叔把大珍珠带到花园里,他先示范了一遍,然后叫大珍珠学着他的动作来试一下,可是大珍珠却手脚不灵活,骑起来歪歪扭扭的,经常摔倒。秦勇叔叔不断的鼓励他要坚持不要放弃,就这样,一年过后,大珍珠摔倒了无数次,可是在他的坚持下终于可以骑一段路程了。秦勇叔叔看到大珍珠的进步激动极了,眼里燃烧着希望的泪花,大声喊着:加油,大珍珠,你是最棒的!

 二,系鞋带(为了训练大珍珠生活自理能力):系鞋带对一般的'小朋友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了,可是大珍珠的病却让他连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了,可是他和秦勇叔叔没有放弃,用了三年的时间来练习,途中遇到无数的困难与挫折,终于克服了一切困难,自己能系上鞋带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了解到了一件事,干什么事都要交两个朋友,认真和坚持,缺一不可。我以后在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会把秦勇叔叔和大珍珠的精神铭记在心,以他们为榜样,做一个优秀的外小学子。

央视《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0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节目内容主要是讲解了读书对我们的重要性,在看完节目后,我深刻地领悟到了读书对于我们个人的发展、以及祖国的将来的重要性。

 我们一直都说青少年是我们祖国的未来,这句话从来都是真的。毕竟等到我们从学校毕业后,我们就要接过前辈们肩上的担子,扛起建设国家的重任。如果我们所有的学生都不好好学习,积累知识的话,等到将来,承受不了国家建设的重任的话,我们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所以,为了我们自己个人的人生价值和建设祖国的未来,我们青少年都要好好读书,丰富知识,以便今后报效祖国。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也像往年一样,在九月一日准时开课。今天的主题跟去年有所不同,今年的节目内容主要讲述的是我们祖国从1949年建国之初到今年为止所走过的70年时光,重点为我们展示了这70年以来,我们祖国的成长和经过努力所取得的成果。

 遥想70年前,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我们血液都是在沸腾的。黎明最终战胜了黑暗,初升的太阳为我们中国人民都带来了希望,我们的祖国这一路走来,真的辛苦了。在70年前,我们国家的一切都出于一种百废俱兴的状态,70年的今天,我们中国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百业昌盛的状态。祖国的成长让全世界都看到了我们中国人民的奋斗和努力。

 我为这种变化成长而自豪,我为这样的中国而感到自豪。我爱你中国!

央视《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1

 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创造向未来”。无论是京剧小达人王泓翔还是无壳孵化小鸡,都很有创造力。

 开学第一课上,成龙大哥说:“未来需要梦想在充满创造力的世界上生存。”梦想很脆弱,又很坚固,这主要看意志。如果坚强,做到一件事情会很简单,如果脆弱,根本做不到。

 要说这几个节目,我最喜欢的是无壳孵化小鸡,而且我也试过几次没有成功,还浪费了几个鸡蛋。第一只无壳孵化小鸡,叫小茶缸。我第一次见它呀,还是在电视上见到的。那时候它还是一个毛线球一样,而且是**的可爱死了。现在已经成一只温文儒雅的绅士鸡了,最有趣的是,它居然可以听懂人说话。上一次参加节目,撒老师说听懂了就吱个声,结果它真的配合,吱了一声。

 无壳孵化小鸡说出我内心的想法,鸡不用壳孵化,是我们用想象力去给它做壳,而且无壳孵化也是想象力做出来的。我国著名作家郑渊洁也说过,想象力很重要,但为什么学校没有加强想象力的课呢,求解!

 第二个喜欢的是c919,那一段c919实现了我们中国大飞机的梦,大飞机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爷爷,展现了一代中国航空人为国家和民族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历程。

 创新可以改变一个世界,它如上帝的双手一般,在创新一个世界。

央视《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2

 开学第一课是由何炅和撒贝宁两位著名主持人主持,首先通过连线,由国际影星成龙做了精彩演讲。成龙他从一开始,就梦想着当演员,他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发奋学武,从一个“跑龙套”到成为了中国名片”,从一开始当“死”群众演员到演绎主角。他在拍摄**的时候,受过很多伤,还有一次从十五米的树上掉了下来。但是他依然坚持着,成龙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教育大家,告诉我们怎样通过拼搏挑战,实现梦想。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人一定要有梦想。

 第二位请上来的是一位摄影师,他曾经记述了几位贫困儿童上学艰难的故事,并且介绍了照片中艰苦的孩子们,有一位叫大眼睛的小姑娘,一位叫小光头的小男孩,还有一位叫大鼻涕的小男孩。当年学习条件相当困难,可是我从他们眼里看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为了改变命运,他们克服了困难,实现了上学的梦想。

 梦想改变了未来,知识改变了命运。现在的我们相比之下是多么的幸福,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习。父母,学校、国家给了我们优越的环境,让我们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还有一位小京剧演员完美的演唱,让我看到什么是多才多艺。还有王桐晶——一位珠心算冠军挑战数学难题,更让我惊叹不己。无论他们哪个人都是我学习榜样,让这些楷模的力量,一直鼓舞激励着我前行!

五一劳模个人事迹材料范本合集

获得2007年《感动中国》荣誉的人物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国家科学技术大奖获得者闵恩泽;党的理论传播者方永刚;细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的河南工人谢延信;香港教育界的夫妻钟期荣、胡鸿烈;用爱心唤醒英雄的妻子罗映珍;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牺牲的空军飞行员李剑英 ;被称为湖南张海迪的残疾人李丽;坚守医德的医生陈晓兰;为救落水者牺牲的年轻军人孟祥斌。此外,感动中国还向“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开发团队表达了特别致敬。

NO 1: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

事迹:他是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迫害,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1965年,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报告和规划,建议把人造卫星的研究并列入国家任务。在实施人造卫星研制中钱学森在许多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上贡献了智慧。

钱学森对科学技术的重大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以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阎肃,对钱学森老人这样评价:大千宇宙 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 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 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辗转回国,钱学森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硬劲;力学、喷气推进、航天技术,钱学森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在研究上的牛劲;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钱学森给中国航天事业打了足够的底劲;今天,这位中国航天之父所开拓的事业正阔步向前,冲劲十足!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NO 2:李剑英 英雄试飞员

事迹:李剑英,河南郑州人,空军上校军衔,历任飞行员、飞行中队长、领航主任等职。

2006年11月14日,李剑英在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发动机空中停车。此时,飞机高度194米,跳伞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的两侧680米范围内,分布7个自然村,居住着3500口人。当时飞机上还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余发航空炮弹,1发火箭弹,还有易燃的氧气瓶等物品,如果跳伞后的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后果不堪设想。16秒的时间内,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他先后三次放弃了跳伞逃生的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迫降过程中,飞机受到高出地面水渠护坡阻挡,爆炸解体,李剑英同志壮烈牺牲。在16秒时间里,他用生命写出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优美赞歌。

李剑英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06年12月6日,空军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并追授“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

推荐词集锦: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小川,在推荐李剑英的时候这样写到:李剑英说过这样的话:“老百姓对我们那么好,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正是军人的沛然正气与感恩之心,塑造了一位真正的英雄。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任卫新,对李剑英这样评价:生为国生,荣为国荣,碧空长剑,英雄不死。永恒的十六秒,他用军人的生命谱写了热爱人民炽烈的壮歌。

颁奖词: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NO 3:钟期荣 胡鸿烈 香港教育界的夫妻

事迹:两位均已89岁高龄,香港树仁大学创办人。1987年胡鸿烈获委任为第六届的全国政协委员。1993年第八届开始,他连续两届获委任为全国政协常委。

胡鸿烈及钟期荣夫妇青年时代已经是民国司法外交界的青年才俊, 1953年两人学成回香港后,一直是执业律师。因感于许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11年他们自资创办树仁学院,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健康,为香港社会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

35年来,胡氏夫妇为学校拼尽心力,生活非常节俭。胡鸿烈更不惜以迟暮之年,回律师楼工作,出入法庭打官司,为学校大楼挣工程费。据估算,两人创立树仁学院,奉上毕生积蓄估计至少4至5亿元。

19年,胡博士获邀回大陆,出席中国国庆三十周年纪念,获接见,成为第一位踏足内地的立法局议员,并在1987年获委任为第六届的全国政协委员。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淮,对钟期荣、胡鸿烈两位老人这样评价:作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作好事,始终不渝的作好事,把一件好事做到终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晓晖,在推荐两位老人的时候这样写:他们的信仰观照了许多社会无力的角落,当我们每个人都去弥补社会缺位的时候,其实也弥补了更多缺位的人心。他们为百年树人,更树仁义于百年。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振耀,在推荐两位老人的时候这样写:我想到了中国的武训。胡钟夫妇本为青年才俊,意气风发,但感于贫困学子,即抛家舍业,投身教育,一座树仁学院就是一座丰碑,永远感动中国。

颁奖词: 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

NO 4: 孟祥斌 为救落水者牺牲的年轻军人

事迹:男,28岁。第二炮兵某旅机要参谋。

2007年11月30日上午,孟祥斌带着妻子叶庆华和女儿到市区购物。11时20分左右,在经过通济桥时,一名轻生女青年从10余米高的桥上跳下,孟祥斌一边冲向桥边,一边脱掉身上的衣服,不顾江水寒冷,跳水救人。

10分钟后,前来救援的摩托艇渐渐靠近了他们,孟祥斌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员的手中,自己却再次沉入水中。13时40分,被打捞起来的孟祥斌被送往医院急救,但是却没能挽留住他年轻的生命。

12月4日,在孟祥斌的葬礼上,浙江金华市近3万名群众自发从四面八方赶到金华市殡仪馆,为舍己救人的英雄孟祥斌送行。

孟祥斌19年12月入伍,山东齐河人,爱学习、肯钻研,曾当选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第七次党代会代表。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彭长城,对孟祥斌这样评价:我们常常无时无刻地追问自己人生的意义,也许意义不在于追问,而在于行动。而孟祥斌用纵身一跃放大了自己生命的价值。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纪宝成,在推荐孟祥斌的时候这样写到:真的仁者视他人的生命如自己的生命,真的勇者愿为他人的生命付出自己的生命。

颁奖词: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NO 5:方永刚 把忠诚献给最壮丽的事业

事迹: 男,44岁,党员,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方永刚入伍20多年来,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学习、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在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方永刚热爱本职,兢兢业业,在军校教员岗位上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把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刻苦学习和研究党的创新理论上,正是凭着这种水滴石穿的精神,从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他的学习研究就会跟进一步、深入一层,不断推出研究成果。他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论专著,完成10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荣获全军院校育才银奖、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方永刚作为辽宁省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大连市委讲师团成员、***联勤部客座教授,先后为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社区、企事业、干休所、学校等单位作辅导报告1000多场,从军队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从北国的漠河边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他传播创新理论的足迹,被官兵群众誉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和“科普专家”。

2006年11月,被确诊为晚期结肠癌的方永刚,仍然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他坚持从医院回到学院,为学生上完最后两节课,还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

方永刚真学、真信、真情宣传、真诚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用生命的诠释了一名军校教员的敬业奉献精神和高尚师德师风。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对方永刚这样评价:有人说,理论是灰色的。他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以他的实践和人生告诉人们,理论是彩色的,生命之树常青。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小川,在推荐方永刚是这样写到:他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中,思考中国的今天和未来,他是伟大理论的真诚播火者,他所传播的理论和他的道德人品一起,赢得了青年一代。

颁奖词:一个真正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一个忠诚的战士,在垂危的时候,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满怀的理论家 ,更是敢于奉献生命的实践者。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

NO 6:李丽 湖南张海迪

事迹:女,45岁,衡阳人,1岁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

在多舛的命运里,她不仅没有怨天尤人,还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

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先后义务深入省内外100多个学校、企业、社区、监狱开办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听众达10万余人次;帮助近百名厌学孩子重返校园、数十名中学生戒除网瘾,为近万名学生树立自信。4年多时间里,她的善行使得20多万人获得心灵的洗礼。她还成了很多人员的“偶像”,被人们誉为“感恩天使”、“湖南的张海迪”、“中国的海伦?凯勒”。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振耀,对李丽这样评价:我们从李丽的事迹中感到了爱的力量。李丽也证明这样一点,一个人无论多么平凡,无论多么孱弱,只要孜孜不倦,奉献爱心,就一定能够促成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的广大。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在推荐李丽的时候这样写:孱弱的身体,强大的心灵,这个座标对太多健康的躯体是一个提示,让我们更多自省,看到真诚与善良的心灵力量是无边的。

颁奖词: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五年时间,温暖八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NO 7:闵恩泽 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大奖获得者

事迹:男,84岁。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奠基人。2008年1月,经院批准,他成为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位获奖人之一。

闵恩泽1955年在美国学成后冲破重重阻碍回国。60年代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中国自主开发了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满足了国家的急需,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70年代,在特殊的政治条件下,他没有忘记科研工作,领导了多种催化剂等的研制和开发,也均投入生产和应用,使我国炼油催化剂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了我国炼油催化剂跨越式发展。

1980年以后,他指导开展己内酰胺磁稳定床加氢研究,使我国裂化催化剂生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满足了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和油品升级换代的需要。

闵恩泽院士是德高望重的著名专家,为我国石油化工工业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凝聚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他进入绿色化学的研究领域,把催化剂科学技术扩展到了应用于生物质的加工利用。2001年起,他指导的生物柴油生产和应用的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

从60年代,闵恩泽已经多种疾病缠身,并被发现有肺癌,切除两片肺叶和一根肋骨。但是他没有放弃中国的石油催化事业,一直坚持工作并不断取得突破进展,至今仍工作在科研第一线。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对闵恩泽这样评价:归国五十多年,奠基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以知识报效国家,一生成果难数,开发生物柴油推动绿色化工,凭贡献乐享人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任卫新,在推荐闵恩泽的时候这样写:青春投学,爱国有志;耄耋赤子,报国有恒。成就卓著,贡献卓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颁奖词: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

NO 8: 陈晓兰 坚守医德无私无畏医生

事迹:陈晓兰,女,55岁,原上海一家地段医院的理疗科医生。近年来,陈晓兰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被她揭露的各种医疗器械达20多种,其中8种劣医疗器械被查处,因此被央视评为2006年度“3?15质量先锋” 。

在她与劣医疗器械10年的斗争中,为了取得一手证据,她曾扮病人,冒着危险 “以身试针”。在她的推动下,国家专门多次下发文件,取缔和查处了七种一度使用很广的伪劣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曾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肯定和奖励。

目前,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已经正式聘请她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彭长城,对陈晓兰这样评价:她只是一个弱女子,却挑起了维护医疗环境纯洁的大任,屡遭报复,陷入困窘,依然坚持,无怨无悔,最终推动主管部门出台多个法规性文件。她所作的对得起作为一位医生的良知。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在推荐陈晓兰的时候这样写到:一个弱妇女子冒着生命危险揭露行业潜规则,她代表了这个社会核心价值的方向。

颁奖词:虽千万人,吾往矣!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医生,治疗疾病,也让这个行业更纯洁。

NO 9:谢延信 细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

事迹: 男,55岁,河南焦作煤业(集团)鑫珠春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机电科工人。

13年,刘延信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第二年7月,谢兰娥去世前,嘱咐丈夫要好好照顾自己的爹妈和智障兄弟。此后,刘延信付出了33年的忠贞与孝心,成就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谢延信(刘延信后改姓为谢)。

19年岳父患重度脑中风,再也没有站起来。一老,一瘫,一傻,一幼,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谢延信的肩上。

谢延信老了,病倒了,但他的意志没有垮、孝心没有变、责任没有失、良心没有丢。他隐藏起最沉重的哀愁,担负起让希望生生不息的重任。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对谢延信这样评价:这个人对爱情忠贞,对老人孝顺。谢延信,人如其名,信守一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淮,在推荐谢延信的时候这样写到:家庭是什么,是人世间最可信赖的社会细胞。谢延信作到的不仅仅是孝,这是对家庭亲人的忠诚,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就是这种忠诚。

颁奖词: 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NO 10:罗映珍 700个日夜唤醒沉睡爱人

事迹:女,27岁,党员,从1998年9月起在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小勐统镇计生服务所工作。

罗映珍的丈夫罗金勇是云南省永德县公安局民警。作为一名警察的妻子,罗映珍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弘扬家庭美德,不但热心本职工作,而且热爱公安事业、关心支持缉毒工作。多年来,她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当代女性的奉献之歌、正气之歌、爱心之歌。

2005年10月1日,罗金勇与妻子罗映珍回家探望父母,途中罗金勇临危不惧与3名毒贩进行了殊死搏斗,因寡不敌众身受重伤,成了"植物人"。从那以后,罗映珍肩负起了照顾丈夫的责任,不离不弃,精心呵护,无怨无悔。罗金勇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罗映珍在医院附近租了一套房子,省吃俭用,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身旁,和丈夫说话,并含泪写下了600多篇爱的日记,用日记呼唤着丈夫意识深处的觉醒。

现在,罗金勇已从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状态中苏醒过来,能眨眼,能开口讲"你好"、"是"、"累了"等几个简单的字,并在特殊的***下能喝水。见证了这个奇迹的人们都说,是罗映珍的坚持和爱,唤醒了沉睡的丈夫。

2006年,她被评选为感动云南十大人物。2007年,全国妇联、云南省妇联分别授予罗映珍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临沧市公安局还授予罗映珍二级警司警衔。罗金勇及其妻子罗映珍的先进事迹经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社会各界纷纷伸出关爱和援助之手,积极支持好警嫂罗映珍。

推荐词集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刘姝威,对罗映珍这样评价:谁说久病床前无贤妻?罗映珍用行动告诉我们: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晓晖,在推荐罗映珍的时候这样写:苦难磨励爱情的坚强,爱情总因苦难而显光芒。她不仅唤醒了丈夫,也唤醒了许多人在这纷杂时代中对内心情感最深处的拷问。

颁奖词: 把爱人从沉睡中唤醒,是生命的奇迹,还是心灵的力量?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甜蜜不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照爱情的珍贵。

感动中国特别奖:嫦娥一号研发团队

事迹: 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是中华民族在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上实现的又一个重大的跨越。在这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航天工程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宏大的系统工程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利用中国自己的技术、自己的产品、自己的设计、自己的条件完成的。“嫦娥一号”,是完全的“中国制造”!

感动中国评委对于嫦娥团队的评价语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仅30岁。副总指挥34岁,副总设计师37岁,总体主任设计师36岁。这是一群航天才俊,为达到“精确变轨,绕月飞行,首飞成功,一年寿命”的探测工程目标,他们针对月球探测卫星的新特点,集思广益开拓进取,短短三年多来先后攻克了轨道设计、月食问题、数传定向天线研制、卫星热设计、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数管分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拿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这是一只高度团结的队伍,统一决心、统一意志、统一目标和统一行动。这是一支不负众望的团队,11月7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当嫦娥一号卫星以超出设计预期的精准度进入环月工作轨道的那一刻,举国欢庆、全民振奋。中国人千年奔月的愿望终于梦想成真。“我们期盼成功,因为你们的卫星打多高,我们的头就能昂多高”。中国航天人再一次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雄辩地向世人昭示,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上不断谱写新的华章。中华民族完全能够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推荐词集锦:最崇敬他们,创造惊天动地的伟业

最热爱他们,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

大江后浪推前浪,

丰田新穗赶旧穗。

好日月,好社会,崛起振兴

靠的就是这新一辈

(阎肃)

少年壮志当拿云。一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十年磨一剑,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来的飞天之梦。从此,仰望星空,嫦娥不再寂寞;环顾宇宙,骄傲在心中荡漾。辉辉中华,泱泱大国,开始展示一个文明古国应有的大气与辉煌。(陈章良)

嫦娥是中国美丽的传说,嫦娥一号是中国强大的现实。神话成真的设计者们飞扬着青春,飞扬着,飞扬着智慧,飞扬着报国志,飞扬着强国梦。70后、80后们证明他们已经接过承载着中华复兴使命的接力棒,以超越前人的速度雄心大展,剑指未来。嫦娥一号是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的转折点,更是中国航天人完成代际交接的里程碑。(王晓晖)

一个千古不变的奔月梦想,几代中华儿女的不懈追求,时间推移到公元2007年,嫦娥飞起,一个民族的心也一起飞腾。壮哉嫦娥,圆我中华千年飞天梦想;壮哉中华,崛起神州,飞腾世界。(纪宝成)

中国人对于奔月的梦想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但是,真正将这一梦想变为现实的,是当代的航天功臣们。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中国人插上了飞天的翅膀!(刘姝威)

他们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团结合作,是“嫦娥”成功奔月的强大动力;他们知难而进,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让嫦娥的舞姿如此精准完美;他们“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的航天精神永恒地镌刻在浩瀚无垠的太空。(杜玉波)

感动中国10大人物颁奖词

篇一

xx,把她的教育生涯比作园艺师的成长。校园之旅二十年,是无心插柳下的一些机缘渐渐成了现在,是用心培育后的一点收获慢慢走到眼前。回眸过往,已是花红有诗,柳绿成行的路上。这草这花、这桃这柳记载着学校的培养、成长的足迹、奋斗的历程。

第一程绿草如茵说 教学

作为园丁,每一节课都是她的作品。这一个个作品就像一株株青草。十几年过去,早已是草绿如茵。

1992年,她走上讲台,仅仅比她高三的学生大三岁。作为学校仅有的一名会计专业大学 毕业 生,她的 教学 工作在她工作的第一个月,便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学生的认可。第一个学期结束,她讲授的《商业会计》被评为校级优秀课。调入财贸学校后,她先后讲了《基础会计》、《工业会计》、《金融基础》、《财政与金融》等十几门主干专业课。曾五获xx省、xx市优秀课评比一等奖。并两次为全省、全市会计专业课教师做观摩 教学 。2003年所带高职班45名学生,全部越过本科分数线,张程娇同学获xx省高职高考财经类状元。2004年高职高考她与全体高三教师共同努力,仅差一名就囊括了xx财经大学金融专业本科的全部指标。2005年起,连续4年被聘为xx省高职高考命题教师。参加全国金融专业、动漫专业骨干教师培训,获得经济师、助理营销经理、3DMAX高级操作员技术资格证书。

第二程桃李满园说教育

学生是教师的骄傲,当他们成长、进步的时候,哪一个园丁不为收获的桃李心花怒放。

1996年起,她开始担任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始终贯彻润物无声、水到渠成的教育。赏识和激励使学生自律进取。所带班级每届培养出一名学生会,多名学生会干部。会计9603班获得xx省优秀班级,会计2000级1班获得xx市优秀班级、金融2003级20班获得xx省红旗团支部。她本人2次被授予皇姑区记大功奖励,被评为皇姑区优秀青年教师、十佳青年教师。2004年被xx市总 工会 授予xx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担任德育处主任工作,创新德育工作体系,参加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德育工作培训,荣获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工作创新优秀人物、xx市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第三程花红有诗说教研

园丁的诗是缤纷的花朵。教师的诗是工作中的感悟和 实践

几年来,在工作 实践 中不断 总结 经验,探索突破。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五篇,获一等奖三篇,省市级论文一等奖数篇;

省、市级课题五个,三个获二等奖;

主编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读》、《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教程》、《中等职业学校安全教程》、《中等职业学校拓展训练教程》等已投入使用的校本教材7本。 主持 《教育 教学 研究―德育专刊》编辑工作,并撰写《提升学生素质塑造人格魅力---全面构建金融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参编《就业与创业指导教材》《就业与创业指导助学手册》由xx出版社出版发行。连续两年的中层干部论坛荣获一等奖。被评为xx省科教先进工作者、xx市骨干教师。

第四程柳暗花明说挑战

园丁有徜徉于花草的幸福,而她的幸福不止于此。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点扶持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倡导下,作为职业学校的一名教师,既要成为“双师型”教师,更要成为“复合型”教师。工艺美术系作为学校重点发展的新兴专业,专业教师严重紧缺,专业建设亟待提高和完善。是领导的信任和支持,让她的人生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她克服重重困难,参加各级培训学习深造,义无反顾的改转专业,为了成为一名“复合型”“双师型”教师,她勇于挑战。翻阅大量工艺美术专业书籍,记录了大量的读书笔记。自学了手工艺制作、摄影、插花和工艺美术专业基础知识。通过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学习3DMAX,MAYA,AE,FLASH等艺术设计类专业软件,获得了优秀学员证书和3DMAX高级操作员技术资格证书。积极走访印刷、广告、动漫、家装等相关企业,开展专业 实践 。到大专院校 调研 ,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在校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下,她成功的转型为一名工艺美术教师并担任工艺美术系主任。主编《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工艺美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工艺美术专业建设方案》、《工艺美术专业建设标准》,对工艺美术专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20xx年,被评为xx市名教师。20xx年获得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大赛银奖。

从“园丁”完成到“园艺师”的蜕变,她 体会 了创意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当她由会计专业骨干成长为工艺美术专业带头人,xx市名教师,带领校内外工艺美术专***教师,搭建“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创意工厂”实训基地、构建“设计与 实践 ”课程体系的时候,她才发现她是这样热爱这个专业,幸福于走进艺术的海洋。

在实训基地建设、专业技能大比武、教师培养、科研课题研究、校本教材开发、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初见成效。工艺美术实训基地日新月异,实训工作不断创新;

工艺美术实训基地建设中期 汇报 中,涵盖实用美术

、平面输出、动漫三个方向,共十五个实训室的建设方案令人耳目一新。目前一、二期建设150万资金已经注入,三期万资金的实训设备已进入招标阶段。

20xx年6月,她作为领队和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参加20xx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荣获国家集体二等奖,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好评。网上评论“xx现代制造服务学校设计的作品绿色环保、低碳节能,令人拍手称绝”。20xx年5月学校代表xx市教育局承办xx市20xx年艺术插花技能大赛,我校选手分获一、二等奖,在xx现代制造服务学校的发展、工艺美术专业的发展中留下了她成长的足迹,洒下了她奉献的汗水,同时也展现了学校的风。文明风大赛工艺美术系获得1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13个优秀奖的好成绩,获奖数占全校的40%。

在学校期末工作 总结 大会上,她代表工艺美术系 汇报 了一学期的工作。 汇报 分为:工美一家亲、实训开门红、走廊显底蕴、教室巧育人、他山取美石、大赛指方向、华山常论剑、期末免笔试、实训添加当、荣誉是积淀十个篇章,展示了工美团队建设、创新师生技能大比武、开展创意走廊和特色教室评比、参观学习和大赛经历、实训周作品展、实训室建设成果以及期末考试改革的工作。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掌声如潮。

20xx年,她参加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大赛。在她的努力下,获得信息化 教学 设计xx市一等奖、xx省一等奖、国家银奖的好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的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运用到指导青年教师的成长中去。20xx年,学校组织的课件制作大赛和20xx年组织的信息化大赛中,工艺美术系教师均获得集体一等奖的好成绩。

工艺美术系的发展和创新,在全校师生的见证和鼓励同时,也受到了社会的认可。20xx、20xx年,工艺美术系高职高考学生全部达到报考学校分数线。招生的电脑艺术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和室内装饰与装修三个专业备受初中 毕业 生和家长的青睐,已圆满完成了招生。

快乐学习,幸福工作,创意人生,这就是她作为“园艺师”的梦想。她常说:感谢职业教育,让她有机会成为一名教师,更感谢职业教育的发展,让她有机会重新选择她更喜欢的专业,成为一名“复合型”的教师,为她的人生掀开了更美丽的画卷!

因为她是教师,就会用心底里曾经响过的声音,去歌唱教师的每一个乐章,因为她是园丁,就会用脑海里曾经播撒的,去培育花园里的每一抹颜色。因为她又想成为一名“园艺师”,所以就会用她无穷无尽的创意和想象,去走在欣赏美、传播美、创造美的路上!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的“园艺师’,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沃土中茁壮成长!

篇二

在xx的办公室,一份日程安排表让记者既惊讶又钦佩:日程安排将每天划分为“10节课”,每节“课”都用手写字体记满了需要完成的工作,有各种具体的实验,一节“课”多的会有五六项工作。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勤勉严谨的工作态度,让xx和他的团队参与了国内近十年内几乎所有飞机机型的起落装置设计和关键技术攻关工作,其中包括我国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600以及正在研制的宽体飞机CR929等。

人物感言

参与研制中国自己的大飞机是我最大的荣耀。看到我们的飞机早日安全地翱翔在蓝天,是我最大的愿望。

――xx

给国产大飞机C919设计出起落架

20xx年5月5日,国产大飞机C919完美试飞,那一刻,作为主起落架结构主任设计师的xx激动不已。这架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飞机上,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智慧。

“起落架相当于人类的大腿,起飞滑行都靠它。”xx说,航空界都把C919亲切地叫做“九妹”,而起落架就相当于“九妹”的“大腿”。

“整个飞机起落架系统由上万个零件组成,仅主起落架上就有4000多个零部件。”要将上万个零件按照复杂结构“组合”在一起并安全飞行10多万个小时,从技术层面上来说,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为了保证工作顺利进行,xx对国内外其他机型的相关文件进行了仔细研究,从几千页外文资料中整理出主起落架相关技术指标。

几乎所有飞机在首飞前,都要在地面进行铁鸟试验。“铁鸟从设计之初就在和时间赛跑。”据xx介绍,当时外方的起落架还在设计中,需要用试验件来替换,否则就赶不上C919的首飞节点。xx带领团队成员加班加点,在3个月之内设计了一套C919铁鸟试验件图纸,最终成功完成了试验件的设计与生产交付,为C919的首飞提供了保障。

研发能在水下“呼吸”的起落架

2009年12月,xx与600结缘,负责起落架收放系统设计工作。600作为水陆两栖飞机,如何同时满足在水上起飞着陆和路上起飞着陆的安全性要求?这对起落架气动外形、收放形式、收放运动机构设计、系统多余度设计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搞技术不能光坐在资料堆里‘纸上谈兵’,还要多看、多想,有时候生活中常见的场景都能给我们启发。”一次,xx在坐公交车上班的途中看见不断开关的气折叠门,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能不能像开关公交车门一样利用气体将起落架放下?

“重量不能太大,收藏主起落架的整流罩对气动及水动性能影响尽可能要小。”为了攻克这项技术难关,xx与团队人员一起,持续处于“711”工作状态,即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1个小时,最终设计出了悬臂外伸式起落架。它是目前国内最高、收放系统最复杂的单支柱起落架,填补了我国在大型水陆两栖飞机起落架的研制空白。

篇三

熟悉xx的人,都喜欢叫她“范博士”。30多年里,xx只专注于做两件事,一是研发出目前世界上最耐高温抗烧蚀材料,二是将科研成果成功实现产业化,材料产品成功应用于我国航空航天、飞行器等重点领域,以全新的姿态颠覆了难熔金属材料的传统,开创了“纳米/微纳复合”超高温难熔金属基复合材料先河,填补了世界空白。

研发出世界上最抗烧蚀的材料

新型超高速飞行器在近地空间高速长时间飞行,其前端关键结构部件表面会产生2000℃至3000℃高温,承受强表面氧化和高动压高过载冲击,这对热端构件提出了极为苛刻的使用要求,是国际公认的最突出技术难题。

一次,一篇有关杂交水稻的报道让xx灵光乍现,如果用超高温陶瓷材料和难熔金属实现“微纳复合”,是不是可以像杂交水稻一样实现双方优势互补,既有陶瓷的高熔点、低密度等特性,又有金属的延展性呢?

一直以来,材料技术要求材料越纯越好,现在反而要将杂质引入金属,xx的想法被人认为“荒唐”。

xx决定进行研究。缺乏超高温实验设备,xx自掏腰包在株洲租借高温炉,每烧制一炉样品的费用在1万元左右。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她的学生都开始质疑,对xx说:“您不在电脑上做模拟仿真,偏要跑去做实验,材料都不知道废了多少。”

经过反复的实验,一年后,xx终于烧出了满意的材料样件,世界上最抗烧蚀的材料终于研发成功。这种微纳复合轻质难熔金属基复合材料实现了难熔金属高温强韧、轻量化和抗烧蚀一体化设计,其高温强度比现有超高温难熔金属提高5倍以上,密度降低1/2;

经风洞和发动机反复考核,材料无破坏、近零烧蚀,可实现空气中超高温环境下的长时间抗烧蚀、抗冲刷、抗高过载冲击,在高超声速武器热防护、新型高能发动机等超高温领域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

让尖端技术材料走上产业化之路

材料有了,新问题又来了。面对这种超高温难熔金属复合材料,国内多家加工企业都束手无策。“把研究成果变成可应用的产品,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xx说。于是,她开始了人生的再一次挑战――让材料产业化。

xx实验室骨干成员“众筹”了100万元,租借了一处民房,自己进行加工。团队先买来一台普通车床,开始工艺摸索。每天晚上,xx带着学徒席地而坐,一边看设备说明书,一边摸索操作,逐渐掌握诀窍,做出了简单样品。

但要做出复杂零部件,还需要一台五轴五联动的数控车床,价值两三百万元。买不起,怎么办?xx找到原xx机床厂厂长,耐心请教。后来,这位厂长出了个主意,先买一台三轴的,然后再买轴组装,这样就只需要花三四十万元。经过努力,一年多下来,加工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20xx年,xx带着一批一直从事新材料研究的博士、硕士、工程人员,创建了xx微纳坤宸新材料有限公司。20xx年公司实现批量生产,并相继开发了4大类材料体系、50多种高温部件。今年,公司订单金额已有8000多万元。“微纳坤宸已成为我国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以及兵器船舶等领域多个型号产品的唯一供应商。”xx自豪地说。

篇四

xx,女,1965年7月出生,汉族,大学学历,党员,xx机床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她在制造体系调度管理工作中,坚持以勇于拼搏、锐意创新的精神取得了卓越成就,展现了巾帼风。20xx年,她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学习、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为xx机床有限公司取得月均产值突破亿元,年总产值实现15亿元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精益生产细化流程中,服务市场

近年来,为服务市场促配套,实现精益制造,xx以“JIT”模式为目标,建立了零件按时、按需入库制度。通过追求最小库存,最大成套率和市场效益,加速资金流周转。她以完善产品BOM数据为基础,通过月动态盘点、季度静态盘点制度,提高了基础数据的准确率。在调整库存结构中,节省场地面积500多平方米。将露天铸件库转到加工现场及物流库房,既方便了管理,又减少了吊车运量,同时也节省了周转时间。

在ERP将产品BOM数据分序基础上,分解零件需求时间,为市场订单的下达提供了依据。xx在调度思路上根据JIT生产模式,要求车间严格执行出入库比率,保障资金的合理利用。对小型零件考虑经济批量及成套生产,在整个生产组织方面,改变以“生产核心”为“用户核心”,并加强了与营销的紧密联系,通过紧跟市场变化,掌握第一手市场信息,对生产进行及时调整。做到了生产随着合同走,现场随着市场变,保障了产品按照市场预期投产,按照客户需求生产,大幅缩短交货期,为服务和满足市场提供了重要保证。

在调整创新管理中,增强产能

为大幅提升产能,提高生产配套能力,xx组织人力、物力按对加工车间的精大稀设备进行调整。为增强大型件加工能力,她先后调整安装了TK6913B落地镗铣床、GMC30140R2龙门加工中心各一台,提高了配套效率。此外,通过对大小件加工车间现场的物料摆放区、待加工区、成品区进行合理布局,并增加标识牌,缩短了周转距离,减少了周转次数。通过将外协小件全部收回,外协大件收回90%,实现了内部产能的最大化。

近年来,为提高单件质量,提升加工效率,她配合工艺部门开展了加工程序标准化工程。与大件加工车间共整理程序40多个,不仅培养了新的编程人员,也改变了工艺、编程与实际生产脱钩的状况,促进了产能的提高。

在调整配置促产提效中,缩短周期

在生产攻坚阶段,xx为提高装配效率、缩短制造周期、提升专业化技术水平、降低产品故障率,按照专业化分工的模式,对生产现场进行了合理布局,为数控龙门、落地床身调整序设立专用区域。调整后不用到总装试装单台,减少了周转次数4次,节省工时4小时。在调整流程中,将卧式、刨台式、落地式、龙门式镗铣床的床身安装调整序划分为部装二车间承担,调整区域在小件加工车间,调整完成后直接进包装车间。仅此一项,就使总装车间的装配周期缩短了7―10天。

在提升出产效率中,实现轻型落地系列出产周期40天,重大型落地系列出产周期88天,小型龙门系列出产周期55天,重大型龙门系列出产周期120天,五轴系列出产周期125天,刨台系列出产周期45天,卧式系列出产周期60天,使同类数控产品出产效率居全国同行业之首。

去年在新产品FBC200r大型落地式镗铣中心试制阶段,xx配合技术部解决双轴驱动的同步问题等大小难点40多个,特别是在缩短批量投产的周期中,实现了新产品当年试制、当年投产,当年创效的突出成果。到目前,按合同批量投产的FBC200r产值已突破4亿元。

在强化供应质量控制中,创优产品

xx为优化供应流程,建立了供应商质量管理档案,审核供应商资质,考核供应商配套、质量和价格情况。同时,参照供应商分类评级管理办法,对供应进行了整顿优化。由原来309家调整为225家。如铸件厂家由原30家,调整为20家,铸件问题发生比例降低了20%;

焊接件厂家由14家精简至3家,使焊件质量整体提高。在FBC200r滑枕材质控制中,取每件本体取样化验,使其合格率达到了100%。

为进一步创优产品,她还实施了生产现场质量日报制度,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跟踪、分析、解决,使质量反馈的问题降低了55%。

在物资管理流程再造中,节支降耗

近年来,xx组织开发了“非ERP”物资管理数据库,即非ERP”物资的管理平台。它不仅具备了原有刀具数据库的从下发订单到购、入库管理的所有功能,还承担了14000多种物资的购下达、库房管理、购物资使用等情况的跟踪工作。在制造部的物料消耗及成本控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截止目前,“非ERP”物资管理平台使物料月均消耗同比降低52%,刀具月均消耗同比降低72%,取得了显著降耗成果。

在库存专项管理行动中,面对库存的一台2009年出产的TKP6113/2机床,员工们都表示只能淘汰。而xx硬是利用整整一天的时间通过钻研图纸,反复研究机床各项性能参数,使这台机床起死回生,成为加工车间重要设备,此项改进盘活资产达128.2万元。

此外,xx通过强力压缩外协加工成本,使外协费用月均同比降低了81%,并通过推动自制工装降低外购成本20万元。在清理、盘活库存中,降低库存9000多万元。截止去年,原材料库存金额同比下降了39%;

在制品金额同比下降了29%,有力盘活了资金。在实施机床“瘦身”中,共降低成本170万元

她先后荣获xx市三八红旗手、xx市劳动模范、xx市优秀 *** 员、xx省五一巾帼先进个人、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等荣誉称号。

篇五

公交车驾驶员可以说是很普通的岗位。然而xx交通集团xx巴士三分公司的驾驶员xx用事实证明,再平凡的岗位也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安全行驶156万公里,16年献血36次,相当于全身鲜血更换过3次。他用“热血”和“温暖”书写不平凡。

35年安全行车156万公里

35年来,xx用坚守谱写“敬业曲”:年均义务加班30个工作日以上,安全行驶156万公里,无违章、无事故、无投诉……

为了做好这份工作,xx主动学习维修技术,车辆发生小故障,xx总能自己动手解决。因此,xx驾驶的公交车成为公司里出勤率最高、修理费最少、使用寿命最长的车辆,xx也成为公司的标杆。他精心养护的公交车总是整洁如新,他还在车上设立便民服务箱,自备藿香正气水、创口贴、晕车药等药品,免费为群众服务。

“作为雷锋号车组的一员,我开着公交车行驶在雷锋故乡的雷锋大道上。”2018年12月23日是xx拿到A1驾驶证35年的日子,55岁的他在微信朋友圈里写道,“以后,我将继续在一线公交车驾驶员的岗位上坚守,直到满60岁光荣退休的那一天。”

公交车是流动的“雷锋阵地”

经常乘坐309路公交车的乘客都对xx十分熟悉,亲切地称他为“雷锋哥”。他驾驶的公交车也成为乘客认可的“雷锋阵地”。

“遇到行动不便的乘客,xx会背着乘客上下车;

老人孩子没有座位,他会及时打开广播,提醒乘客让座。”乘客李芳说,她常坐“雷锋哥”的车,“雷锋哥”的故事有一车厢那么多。

20xx年8月3日,在桃子湖公交站调度室附近,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摔倒在人行道上,额头上鲜血直流。xx大步跑过去,单腿跪地,一边扶起老人,一边拿毛巾帮老人止血,直到120救护车赶来把老人送往医院抢救。

2018年6月2日,xx在公交车座位下捡到一个皮夹,除了、银联卡,还有现金1914元,他立即报告车队,请求帮忙寻找失主。找回钱包的赵先生竖起大拇指称赞xx不愧是“活雷锋”。

无偿献血36次共1.39万毫升

xx一直以雷锋为榜样,乐于助人,在他驾驶的“雷锋号”巴士上,还有几个特殊改装的“宣传栏”,里面放有多份无偿献血宣传册。“希望引起乘客的关注,让更多人加入奉献爱心的行列。”xx说。

早在2002年,xx就开始了无偿献血,还经常利用休息日到献血站做志愿者。如今,xx已经无偿献血36次,累计献血1.39万毫升,相当于全身鲜血更换过3次,从事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时间5145小时。在他的带动下,他的妻子、女儿、亲友、同事都纷纷加入到了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

5圆梦飞天(苏教版)

获得2007年《感动中国》荣誉的人物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国家科学技术大奖获得者闵恩泽;党的理论传播者方永刚;细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的河南工人谢延信;香港教育界的夫妻钟期荣、胡鸿烈;用爱心唤醒英雄的妻子罗映珍;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牺牲的空军飞行员李剑英 ;被称为湖南张海迪的残疾人李丽;坚守医德的医生陈晓兰;为救落水者牺牲的年轻军人孟祥斌。此外,感动中国还向“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开发团队表达了特别致敬。

NO 1: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

事迹:他是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迫害,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1965年,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报告和规划,建议把人造卫星的研究并列入国家任务。在实施人造卫星研制中钱学森在许多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上贡献了智慧。 钱学森对科学技术的重大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以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推荐词集锦: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阎肃,对钱学森老人这样评价:大千宇宙 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 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 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辗转回国,钱学森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硬劲;力学、喷气推进、航天技术,钱学森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在研究上的牛劲;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钱学森给中国航天事业打了足够的底劲;今天,这位中国航天之父所开拓的事业正阔步向前,冲劲十足!

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NO 2:李剑英 英雄试飞员

事迹:李剑英,河南郑州人,空军上校军衔,历任飞行员、飞行中队长、领航主任等职。 2006年11月14日,李剑英在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发动机空中停车。此时,飞机高度194米,跳伞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的两侧680米范围内,分布7个自然村,居住着3500口人。当时飞机上还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余发航空炮弹,1发火箭弹,还有易燃的氧气瓶等物品,如果跳伞后的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后果不堪设想。16秒的时间内,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他先后三次放弃了跳伞逃生的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迫降过程中,飞机受到高出地面水渠护坡阻挡,爆炸解体,李剑英同志壮烈牺牲。在16秒时间里,他用生命写出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优美赞歌。 李剑英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06年12月6日,空军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并追授“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

推荐词集锦: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小川,在推荐李剑英的时候这样写到:李剑英说过这样的话:“老百姓对我们那么好,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正是军人的沛然正气与感恩之心,塑造了一位真正的英雄。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任卫新,对李剑英这样评价:生为国生,荣为国荣,碧空长剑,英雄不死。永恒的十六秒,他用军人的生命谱写了热爱人民炽烈的壮歌。

颁奖词: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NO 3:钟期荣 胡鸿烈 香港教育界的夫妻

事迹:两位均已89岁高龄,香港树仁大学创办人。1987年胡鸿烈获委任为第六届的全国政协委员。1993年第八届开始,他连续两届获委任为全国政协常委。 胡鸿烈及钟期荣夫妇青年时代已经是民国司法外交界的青年才俊, 1953年两人学成回香港后,一直是执业律师。因感于许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11年他们自资创办树仁学院,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健康,为香港社会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 35年来,胡氏夫妇为学校拼尽心力,生活非常节俭。胡鸿烈更不惜以迟暮之年,回律师楼工作,出入法庭打官司,为学校大楼挣工程费。据估算,两人创立树仁学院,奉上毕生积蓄估计至少4至5亿元。 19年,胡博士获邀回大陆,出席中国国庆三十周年纪念,获接见,成为第一位踏足内地的立法局议员,并在1987年获委任为第六届的全国政协委员。

推荐词集锦: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淮,对钟期荣、胡鸿烈两位老人这样评价:作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作好事,始终不渝的作好事,把一件好事做到终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晓晖,在推荐两位老人的时候这样写:他们的信仰观照了许多社会无力的角落,当我们每个人都去弥补社会缺位的时候,其实也弥补了更多缺位的人心。他们为百年树人,更树仁义于百年。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振耀,在推荐两位老人的时候这样写:我想到了中国的武训。胡钟夫妇本为青年才俊,意气风发,但感于贫困学子,即抛家舍业,投身教育,一座树仁学院就是一座丰碑,永远感动中国。

颁奖词: 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

NO 4: 孟祥斌 为救落水者牺牲的年轻军人

事迹:男,28岁。第二炮兵某旅机要参谋。 2007年11月30日上午,孟祥斌带着妻子叶庆华和女儿到市区购物。11时20分左右,在经过通济桥时,一名轻生女青年从10余米高的桥上跳下,孟祥斌一边冲向桥边,一边脱掉身上的衣服,不顾江水寒冷,跳水救人。10分钟后,前来救援的摩托艇渐渐靠近了他们,孟祥斌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员的手中,自己却再次沉入水中。13时40分,被打捞起来的孟祥斌被送往医院急救,但是却没能挽留住他年轻的生命。 12月4日,在孟祥斌的葬礼上,浙江金华市近3万名群众自发从四面八方赶到金华市殡仪馆,为舍己救人的英雄孟祥斌送行。 孟祥斌19年12月入伍,山东齐河人,爱学习、肯钻研,曾当选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第七次党代会代表。

推荐词集锦: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彭长城,对孟祥斌这样评价:我们常常无时无刻地追问自己人生的意义,也许意义不在于追问,而在于行动。而孟祥斌用纵身一跃放大了自己生命的价值。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纪宝成,在推荐孟祥斌的时候这样写到:真的仁者视他人的生命如自己的生命,真的勇者愿为他人的生命付出自己的生命。

颁奖词: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NO 5:方永刚 把忠诚献给最壮丽的事业

事迹: 男,44岁,党员,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方永刚入伍20多年来,以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学习、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在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方永刚热爱本职,兢兢业业,在军校教员岗位上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把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刻苦学习和研究党的创新理论上,正是凭着这种水滴石穿的精神,从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他的学习研究就会跟进一步、深入一层,不断推出研究成果。他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论专著,完成10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荣获全军院校育才银奖、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方永刚作为辽宁省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大连市委讲师团成员、***联勤部客座教授,先后为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社区、企事业、干休所、学校等单位作辅导报告1000多场,从军队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从北国的漠河边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他传播创新理论的足迹,被官兵群众誉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和“科普专家”。 2006年11月,被确诊为晚期结肠癌的方永刚,仍然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他坚持从医院回到学院,为学生上完最后两节课,还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 方永刚真学、真信、真情宣传、真诚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用生命的诠释了一名军校教员的敬业奉献精神和高尚师德师风。

推荐词集锦: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对方永刚这样评价:有人说,理论是灰色的。他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以他的实践和人生告诉人们,理论是彩色的,生命之树常青。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小川,在推荐方永刚是这样写到:他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中,思考中国的今天和未来,他是伟大理论的真诚播火者,他所传播的理论和他的道德人品一起,赢得了青年一代。

颁奖词:一个真正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一个忠诚的战士,在垂危的时候,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满怀的理论家 ,更是敢于奉献生命的实践者。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

NO 6:李丽 湖南张海迪

事迹:女,45岁,衡阳人,1岁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 在多舛的命运里,她不仅没有怨天尤人,还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 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先后义务深入省内外100多个学校、企业、社区、监狱开办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听众达10万余人次;帮助近百名厌学孩子重返校园、数十名中学生戒除网瘾,为近万名学生树立自信。4年多时间里,她的善行使得20多万人获得心灵的洗礼。她还成了很多人员的“偶像”,被人们誉为“感恩天使”、“湖南的张海迪”、“中国的海伦?凯勒”。

推荐词集锦: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振耀,对李丽这样评价:我们从李丽的事迹中感到了爱的力量。李丽也证明这样一点,一个人无论多么平凡,无论多么孱弱,只要孜孜不倦,奉献爱心,就一定能够促成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的广大。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在推荐李丽的时候这样写:孱弱的身体,强大的心灵,这个座标对太多健康的躯体是一个提示,让我们更多自省,看到真诚与善良的心灵力量是无边的。

颁奖词: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五年时间,温暖八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NO 7:闵恩泽 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大奖获得者

事迹:男,84岁。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奠基人。2008年1月,经院批准,他成为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位获奖人之一。 闵恩泽1955年在美国学成后冲破重重阻碍回国。60年代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中国自主开发了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满足了国家的急需,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70年代,在特殊的政治条件下,他没有忘记科研工作,领导了多种催化剂等的研制和开发,也均投入生产和应用,使我国炼油催化剂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了我国炼油催化剂跨越式发展。 1980年以后,他指导开展己内酰胺磁稳定床加氢研究,使我国裂化催化剂生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满足了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和油品升级换代的需要。 闵恩泽院士是德高望重的著名专家,为我国石油化工工业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凝聚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他进入绿色化学的研究领域,把催化剂科学技术扩展到了应用于生物质的加工利用。2001年起,他指导的生物柴油生产和应用的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 从60年代,闵恩泽已经多种疾病缠身,并被发现有肺癌,切除两片肺叶和一根肋骨。但是他没有放弃中国的石油催化事业,一直坚持工作并不断取得突破进展,至今仍工作在科研第一线。

推荐词集锦: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对闵恩泽这样评价:归国五十多年,奠基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以知识报效国家,一生成果难数,开发生物柴油推动绿色化工,凭贡献乐享人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任卫新,在推荐闵恩泽的时候这样写:青春投学,爱国有志;耄耋赤子,报国有恒。成就卓著,贡献卓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颁奖词: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

NO 8: 陈晓兰 坚守医德无私无畏医生

事迹:陈晓兰,女,55岁,原上海一家地段医院的理疗科医生。近年来,陈晓兰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被她揭露的各种医疗器械达20多种,其中8种劣医疗器械被查处,因此被央视评为2006年度“3?15质量先锋” 。 在她与劣医疗器械10年的斗争中,为了取得一手证据,她曾扮病人,冒着危险 “以身试针”。在她的推动下,国家专门多次下发文件,取缔和查处了七种一度使用很广的伪劣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曾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肯定和奖励。 目前,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已经正式聘请她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

推荐词集锦: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彭长城,对陈晓兰这样评价:她只是一个弱女子,却挑起了维护医疗环境纯洁的大任,屡遭报复,陷入困窘,依然坚持,无怨无悔,最终推动主管部门出台多个法规性文件。她所作的对得起作为一位医生的良知。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在推荐陈晓兰的时候这样写到:一个弱妇女子冒着生命危险揭露行业潜规则,她代表了这个社会核心价值的方向。

颁奖词:虽千万人,吾往矣!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医生,治疗疾病,也让这个行业更纯洁。

NO 9:谢延信 细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

事迹: 男,55岁,河南焦作煤业(集团)鑫珠春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机电科工人。 13年,刘延信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第二年7月,谢兰娥去世前,嘱咐丈夫要好好照顾自己的爹妈和智障兄弟。此后,刘延信付出了33年的忠贞与孝心,成就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谢延信(刘延信后改姓为谢)。 19年岳父患重度脑中风,再也没有站起来。一老,一瘫,一傻,一幼,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谢延信的肩上。谢延信老了,病倒了,但他的意志没有垮、孝心没有变、责任没有失、良心没有丢。他隐藏起最沉重的哀愁,担负起让希望生生不息的重任。

推荐词集锦: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对谢延信这样评价:这个人对爱情忠贞,对老人孝顺。谢延信,人如其名,信守一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淮,在推荐谢延信的时候这样写到:家庭是什么,是人世间最可信赖的社会细胞。谢延信作到的不仅仅是孝,这是对家庭亲人的忠诚,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就是这种忠诚。

颁奖词: 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NO 10:罗映珍 700个日夜唤醒沉睡爱人

事迹:女,27岁,党员,从1998年9月起在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小勐统镇计生服务所工作。 罗映珍的丈夫罗金勇是云南省永德县公安局民警。作为一名警察的妻子,罗映珍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弘扬家庭美德,不但热心本职工作,而且热爱公安事业、关心支持缉毒工作。多年来,她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当代女性的奉献之歌、正气之歌、爱心之歌。 2005年10月1日,罗金勇与妻子罗映珍回家探望父母,途中罗金勇临危不惧与3名毒贩进行了殊死搏斗,因寡不敌众身受重伤,成了"植物人"。从那以后,罗映珍肩负起了照顾丈夫的责任,不离不弃,精心呵护,无怨无悔。罗金勇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罗映珍在医院附近租了一套房子,省吃俭用,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身旁,和丈夫说话,并含泪写下了600多篇爱的日记,用日记呼唤着丈夫意识深处的觉醒。 现在,罗金勇已从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状态中苏醒过来,能眨眼,能开口讲"你好"、"是"、"累了"等几个简单的字,并在特殊的***下能喝水。见证了这个奇迹的人们都说,是罗映珍的坚持和爱,唤醒了沉睡的丈夫。

2006年,她被评选为感动云南十大人物。2007年,全国妇联、云南省妇联分别授予罗映珍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临沧市公安局还授予罗映珍二级警司警衔。罗金勇及其妻子罗映珍的先进事迹经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社会各界纷纷伸出关爱和援助之手,积极支持好警嫂罗映珍。

推荐词集锦: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刘姝威,对罗映珍这样评价:谁说久病床前无贤妻?罗映珍用行动告诉我们: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晓晖,在推荐罗映珍的时候这样写:苦难磨励爱情的坚强,爱情总因苦难而显光芒。她不仅唤醒了丈夫,也唤醒了许多人在这纷杂时代中对内心情感最深处的拷问。

颁奖词: 把爱人从沉睡中唤醒,是生命的奇迹,还是心灵的力量?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甜蜜不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照爱情的珍贵。

感动中国特别奖:嫦娥一号研发团队

事迹: 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是中华民族在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上实现的又一个重大的跨越。在这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航天工程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宏大的系统工程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利用中国自己的技术、自己的产品、自己的设计、自己的条件完成的。“嫦娥一号”,是完全的“中国制造”!

感动中国评委对于嫦娥团队的评价语: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仅30岁。副总指挥34岁,副总设计师37岁,总体主任设计师36岁。这是一群航天才俊,为达到“精确变轨,绕月飞行,首飞成功,一年寿命”的探测工程目标,他们针对月球探测卫星的新特点,集思广益开拓进取,短短三年多来先后攻克了轨道设计、月食问题、数传定向天线研制、卫星热设计、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数管分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拿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这是一只高度团结的队伍,统一决心、统一意志、统一目标和统一行动。这是一支不负众望的团队,11月7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当嫦娥一号卫星以超出设计预期的精准度进入环月工作轨道的那一刻,举国欢庆、全民振奋。中国人千年奔月的愿望终于梦想成真。“我们期盼成功,因为你们的卫星打多高,我们的头就能昂多高”。中国航天人再一次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雄辩地向世人昭示,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上不断谱写新的华章。中华民族完全能够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推荐词集锦:

最崇敬他们,创造惊天动地的伟业 最热爱他们,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 大江后浪推前浪, 丰田新穗赶旧穗。 好日月,好社会,崛起振兴 靠的就是这新一辈 (阎肃)

少年壮志当拿云。一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十年磨一剑,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来的飞天之梦。从此,仰望星空,嫦娥不再寂寞;环顾宇宙,骄傲在心中荡漾。辉辉中华,泱泱大国,开始展示一个文明古国应有的大气与辉煌。(陈章良)

嫦娥是中国美丽的传说,嫦娥一号是中国强大的现实。神话成真的设计者们飞扬着青春,飞扬着,飞扬着智慧,飞扬着报国志,飞扬着强国梦。70后、80后们证明他们已经接过承载着中华复兴使命的接力棒,以超越前人的速度雄心大展,剑指未来。嫦娥一号是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的转折点,更是中国航天人完成代际交接的里程碑。(王晓晖)

一个千古不变的奔月梦想,几代中华儿女的不懈追求,时间推移到公元2007年,嫦娥飞起,一个民族的心也一起飞腾。壮哉嫦娥,圆我中华千年飞天梦想;壮哉中华,崛起神州,飞腾世界。(纪宝成)

中国人对于奔月的梦想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但是,真正将这一梦想变为现实的,是当代的航天功臣们。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中国人插上了飞天的翅膀!(刘姝威)

他们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团结合作,是“嫦娥”成功奔月的强大动力;他们知难而进,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让嫦娥的舞姿如此精准完美;他们“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的航天精神永恒地镌刻在浩瀚无垠的太空。(杜玉波)

姓 名: 杨利伟

民 族:汉

出生年月:1965年6月21日

籍 贯: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

政治面貌:中国***党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

身 高:168厘米

体 重:65公斤

家庭成员:妻子张玉梅,儿子杨宁康

杨利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人,大学文化,中国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现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副主任。他是中国的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编辑本段]简历

1983年,考进了空军第八飞行学院。4年后毕业。

1996年,参加航天员初选体检。

1998年01月,他和其它13位空军优秀飞行员一起,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由于航天员大队隶属总装,在当时改为陆军。

2003年07月,经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的能力,被授予航天员资格。时为中校军衔。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3年10月15日,晋升上校军衔。

2004年春节前后,晋升大校军衔。

2004年12月09日,杨利伟获香港中文大学颁发荣誉理学博士学位。小行星21064是以杨利伟来命名的。

2005年,杨利伟出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副主任

2007年10月,在***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2008年07月22日,晋升少将军衔。

2003年10月15日5时28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广场。

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走去。

“总指挥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中国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杨利伟。”

“出发!”随着总指挥庄重下达的命令,杨利伟大声答:“是!”一个标准的军礼,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

这是一次英雄出征。这是一次伟大出征。这是杨利伟历经磨练征服太空之旅。

43岁的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绥中靠近渤海湾。大海养育了杨利伟,同时也塑造了他刚毅质朴、沉静温雅的性格。儿时,面对蓝色的大海,他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像海鸥那样,向着蓝天飞去。

1983年,杨利伟考进了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四年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终于成了空军一名优秀的歼击机飞行员。儿时的梦想成了现实。

从此,他尽情地飞翔在蓝天。从华北飞到西北,从西北飞到西南,在祖国的万里蓝天上,处处留下了他矫健的身影……

1996年的初夏,杨利伟接到通知,参加航天员初选体检。

杨利伟没有想到,儿时的飞翔蓝天梦想,会飞得那样遥远,飞向了遥远的太空。

杨利伟为这个梦想而激动。他说:“航天员是个非常神圣的职业,自己特别希望能走进这支队伍。”

初检通过了,杨利伟又被安排到北京空军总医院参加临床体检。“我当时心里特别高兴,提前三天就去了。护士还和我开玩笑说:‘你也太积极了吧!’”杨利伟回忆说:“我当时太想加入这个队伍了!”

然而,加入这个队伍并不是容易的。航天员的选拔近乎“苛刻”,要“过五关斩六将”。医学临床检查,要对人体的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器官逐一检查。航天生理功能检查,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特检”:在离心机上飞速旋转,测试受试者胸背向、头盆向的各种超重耐力;在低压试验舱测试受试者上升到5000米、1万米高空时的耐低氧能力;在旋转座椅和秋千上检查受试者前庭功能;进行负压等各种耐力测试。几个月下来,886名初选入围者已所剩无几。

杨利伟的临床医学和航天生理功能各项检查的指标都达到优秀。1998年1月,他和其他13位空军优秀飞行员一起,成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

2003年7月,杨利伟经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的能力,被授予航天员资格。

从来没有一次飞行,像杨利伟那样,振奋着亿万人的心。

2003年10月15日晨,杨利伟进入飞船,按照规定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发射前的各项检查。

8时59分,0号指挥员下达了“1分钟准备”的口令。火箭即将点火。指挥大厅里充满紧张气氛,许多观看飞船发射的人,紧张得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切在瞬间仿佛凝固了。

杨利伟在飞船内安稳地目视着前方,静静地等待着那辉煌一刻的到来。医学监视仪器显示,杨利伟的心率:76次/分。据国外有关资料显示,发射前航天员因为激动或紧张,心跳一般都要加快,有的达到140次/分。

指挥大厅里传出了清晰的口令:10、9、8、7、6……这时,屏幕上出现杨利伟向大家敬了一个标准军礼的画面。全场顿时掌声雷动。一位老专家激动得满眼泪花,不住地说:“杨利伟,好样的!”

事后,这位老专家向记者说,在这样的特殊时刻,杨利伟敬礼向大家致意告别,心里想的是大家,惟独没有他自己。这不仅体现了杨利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展现了杨利伟的人格魅力。

那还是1992年的夏天。杨利伟所在部队来到新疆某机场执行训练任务。那天,他驾驶着战鹰在吐鲁番艾丁湖上空作超低空飞行。突然,飞机发出一声巨响,霎时间仪表显示汽缸温度骤然升高,发动机转速急剧下降!

杨利伟明白,自己碰上了严重的“空中停车”故障,飞机的一个发动机不工作了!紧急关头,杨利伟异常冷静。他一边向地面报告,一边按平时训练的要领作出一系列动作,进行妥善处置。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飞机开回去!

他稳稳地握住操纵杆,慢慢地收油门,驾驶着只剩一个发动机的战机一点点往上爬升、爬升。500米、1000米、1500米,飞机越过天山山脉,向着机场飞去,稳稳降落在跑道上。

飞船起飞了。飞向了太空。从飞船的舷窗往外望去,杨利伟看到了深邃而美丽的太空。他激动地告诉大家:“我看到美丽的太空了。”

这时,大家想起了一个故事。发射前,杨利伟参加飞船模拟发射演练。按照飞行程序,飞船起飞后3分20秒左右,罩在座舱外的“整流罩”将被抛除,航天员在此时可以看见舷窗外的天空。但在演练时,这只能是一种想象中的景况,不会实际发生。因此,指挥大厅里的老总们谁也没料到航天员在此时会有什么反应。

演练在进行,飞船座舱内的杨利伟在一丝不苟、忙而不乱地做着各种规定动作。程序刚刚走到3分20秒,指挥中心大厅里传来杨利伟响亮的报告声:“整流罩抛除,我看到窗外的天空了!”

专家们惊讶地问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宿双宁:“你们的航天员训练得这么好,连这都知道?”宿双宁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开玩笑,你都知道,他还能不知道?!”

为了这个“都知道”,杨利伟付出了太多的艰辛和巨大的努力。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准备阶段,经专家组无记名投票,杨利伟以其优秀的训练成绩和综合素质,被选入“3人首飞梯队”,并被确定为首席人选。

杨利伟全身心地投入了“强化训练”。“飞船模拟器”成了杨利伟的“家”。飞船模拟器是在地面等比例真实模拟飞船内环境、对航天员进行航天飞行程序及操作训练的专业技术训练场所。飞船从发射升空到进入轨道,再调姿返回地球,持续时间几十个小时甚至上百个小时,飞行程序指令上千条,操作动作有100多个。舱内的仪表盘红蓝指示灯密密麻麻,各种线路纵横交错,各种设施星罗棋布。要熟悉和掌握它们,并能进行各种操作和故障排除,只有靠反复演练。

于是,杨利伟把能找到的舱内设备图和电门图都找来,贴在宿舍墙上,随时默记。他还用小型摄像机把座舱内部设备和结构拍录下来,输入电脑,刻制了一个光盘,业余时间有空就放来看。

他自信地告诉记者:“现在我一闭上眼睛,座舱里所有仪表、电门的位置都能想得清清楚楚;随便说出舱里的一个设备名称,我马上可以想到它的颜色、位置、作用;操作时要求看的操作手册,我都能背诵下来,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我不看手册,也完全能处理好。”

后来,在5次正常飞行程序考试中,他取得了2个99分、3个100分的好成绩,专业技术综合考评排名第一。

正因为杨利伟对飞船飞行程序和操作程序烂熟于心,在21小时23分钟的飞天之旅中,他的全部操作没有出现一次失误。

飞船进入了太空轨道。这时,杨利伟突然感觉到身体似乎要飘了起来,他清醒地意识到,飞船已经脱离地球引力,来到了太空。在他还来不及体验失重的奇妙感受时,就觉得好像头朝下脚朝上,十分难受。他意识到这是在太空失重状态下出现的一种错觉,如果不及时克服,就很可能诱发“空间运动病”,影响任务的完成。他用平时训练的方法,凭着顽强的意志,强迫自己在意识上去对抗和战胜这种错觉,很快就调整过来,恢复了正常。

飞船在飞行。舷窗外,阳光把飞船太阳能帆板照得格外明亮,那下边就是人类的美丽家园。蔚蓝色的地球披着淡淡的云层,长长的海岸线在大陆和海洋间清晰可辨。

飞船绕着地球90分钟一圈高速飞行。一会儿白天,一会儿黑夜。黑白交替之间,地球边缘仿佛镶了一道漂亮的金边,景色十分迷人。杨利伟拿起摄像机,赶紧把这壮观的景色拍摄下来。他不由得从心里腾升起从未有过的强烈自豪感,为中国人飞上太空感到骄傲。他郑重地在飞行手册上写下了“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

飞船飞行到第七圈时,他又在太空展示了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表达了中国人民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的美好愿望。

飞船总设计师高度评价杨利伟的太空飞行:“不是一般的成功,而是非常成功;不是一般的完美,而是特别完美。”

国外媒体和航天员同行也一致认为:这是一次完美的飞行。

杨利伟在太空飞行中的杰出表现,让世界再次对中国及中国的航天英雄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