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人格恶龙框_第五人格五辐龙门

tamoadmin 游戏更新 2024-07-21 0
  1. 中国一流诗人
  2. 司马迁之所以要发愤写<史记>,是源于那三点
  3. 四年级下语文第八单元课堂作业本最后一题
  4. 司马迁的绰号是什么
  5. 王阳明心学的图书目录
  6. 大汉天子中司马迁受宫刑是在第几集

篇一

xx,把她的教育生涯比作园艺师的成长。校园之旅二十年,是无心插柳下的一些机缘渐渐成了现在,是用心培育后的一点收获慢慢走到眼前。回眸过往,已是花红有诗,柳绿成行的路上。这草这花、这桃这柳记载着学校的培养、成长的足迹、奋斗的历程。

第一程绿草如茵说 教学

第五人格恶龙框_第五人格五辐龙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作为园丁,每一节课都是她的作品。这一个个作品就像一株株青草。十几年过去,早已是草绿如茵。

1992年,她走上讲台,仅仅比她高三的学生大三岁。作为学校仅有的一名会计专业大学 毕业 生,她的 教学 工作在她工作的第一个月,便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学生的认可。第一个学期结束,她讲授的《商业会计》被评为校级优秀课。调入财贸学校后,她先后讲了《基础会计》、《工业会计》、《金融基础》、《财政与金融》等十几门主干专业课。曾五获xx省、xx市优秀课评比一等奖。并两次为全省、全市会计专业课教师做观摩 教学 。2003年所带高职班45名学生,全部越过本科分数线,张程娇同学获xx省高职高考财经类状元。2004年高职高考她与全体高三教师共同努力,仅差一名就囊括了xx财经大学金融专业本科的全部指标。2005年起,连续4年被聘为xx省高职高考命题教师。参加全国金融专业、动漫专业骨干教师培训,获得经济师、助理营销经理、3DMAX高级操作员技术资格证书。

第二程桃李满园说教育

学生是教师的骄傲,当他们成长、进步的时候,哪一个园丁不为收获的桃李心花怒放。

1996年起,她开始担任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始终贯彻润物无声、水到渠成的教育。赏识和激励使学生自律进取。所带班级每届培养出一名学生会,多名学生会干部。会计9603班获得xx省优秀班级,会计2000级1班获得xx市优秀班级、金融2003级20班获得xx省红旗团支部。她本人2次被授予皇姑区记大功奖励,被评为皇姑区优秀青年教师、十佳青年教师。2004年被xx市总 工会 授予xx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担任德育处主任工作,创新德育工作体系,参加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德育工作培训,荣获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工作创新优秀人物、xx市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第三程花红有诗说教研

园丁的诗是缤纷的花朵。教师的诗是工作中的感悟和 实践

几年来,在工作 实践 中不断 总结 经验,探索突破。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五篇,获一等奖三篇,省市级论文一等奖数篇;

省、市级课题五个,三个获二等奖;

主编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读》、《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教程》、《中等职业学校安全教程》、《中等职业学校拓展训练教程》等已投入使用的校本教材7本。 主持 《教育 教学 研究―德育专刊》编辑工作,并撰写《提升学生素质塑造人格魅力---全面构建金融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参编《就业与创业指导教材》《就业与创业指导助学手册》由xx出版社出版发行。连续两年的中层干部论坛荣获一等奖。被评为xx省科教先进工作者、xx市骨干教师。

第四程柳暗花明说挑战

园丁有徜徉于花草的幸福,而她的幸福不止于此。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点扶持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倡导下,作为职业学校的一名教师,既要成为“双师型”教师,更要成为“复合型”教师。工艺美术系作为学校重点发展的新兴专业,专业教师严重紧缺,专业建设亟待提高和完善。是领导的信任和支持,让她的人生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她克服重重困难,参加各级培训学习深造,义无反顾的改转专业,为了成为一名“复合型”“双师型”教师,她勇于挑战。翻阅大量工艺美术专业书籍,记录了大量的读书笔记。自学了手工艺制作、摄影、插花和工艺美术专业基础知识。通过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学习3DMAX,MAYA,AE,FLASH等艺术设计类专业软件,获得了优秀学员证书和3DMAX高级操作员技术资格证书。积极走访印刷、广告、动漫、家装等相关企业,开展专业 实践 。到大专院校 调研 ,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在校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下,她成功的转型为一名工艺美术教师并担任工艺美术系主任。主编《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工艺美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工艺美术专业建设方案》、《工艺美术专业建设标准》,对工艺美术专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20xx年,被评为xx市名教师。20xx年获得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大赛银奖。

从“园丁”完成到“园艺师”的蜕变,她 体会 了创意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当她由会计专业骨干成长为工艺美术专业带头人,xx市名教师,带领校内外工艺美术专***教师,搭建“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创意工厂”实训基地、构建“设计与 实践 ”课程体系的时候,她才发现她是这样热爱这个专业,幸福于走进艺术的海洋。

在实训基地建设、专业技能大比武、教师培养、科研课题研究、校本教材开发、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初见成效。工艺美术实训基地日新月异,实训工作不断创新;

工艺美术实训基地建设中期 汇报 中,涵盖实用美术

、平面输出、动漫三个方向,共十五个实训室的建设方案令人耳目一新。目前一、二期建设150万资金已经注入,三期万资金的实训设备已进入招标阶段。

20xx年6月,她作为领队和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参加20xx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荣获国家集体二等奖,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好评。网上评论“xx现代制造服务学校设计的作品绿色环保、低碳节能,令人拍手称绝”。20xx年5月学校代表xx市教育局承办xx市20xx年艺术插花技能大赛,我校选手分获一、二等奖,在xx现代制造服务学校的发展、工艺美术专业的发展中留下了她成长的足迹,洒下了她奉献的汗水,同时也展现了学校的风。文明风大赛工艺美术系获得1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13个优秀奖的好成绩,获奖数占全校的40%。

在学校期末工作 总结 大会上,她代表工艺美术系 汇报 了一学期的工作。 汇报 分为:工美一家亲、实训开门红、走廊显底蕴、教室巧育人、他山取美石、大赛指方向、华山常论剑、期末免笔试、实训添加当、荣誉是积淀十个篇章,展示了工美团队建设、创新师生技能大比武、开展创意走廊和特色教室评比、参观学习和大赛经历、实训周作品展、实训室建设成果以及期末考试改革的工作。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掌声如潮。

20xx年,她参加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大赛。在她的努力下,获得信息化 教学 设计xx市一等奖、xx省一等奖、国家银奖的好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的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运用到指导青年教师的成长中去。20xx年,学校组织的课件制作大赛和20xx年组织的信息化大赛中,工艺美术系教师均获得集体一等奖的好成绩。

工艺美术系的发展和创新,在全校师生的见证和鼓励同时,也受到了社会的认可。20xx、20xx年,工艺美术系高职高考学生全部达到报考学校分数线。招生的电脑艺术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和室内装饰与装修三个专业备受初中 毕业 生和家长的青睐,已圆满完成了招生。

快乐学习,幸福工作,创意人生,这就是她作为“园艺师”的梦想。她常说:感谢职业教育,让她有机会成为一名教师,更感谢职业教育的发展,让她有机会重新选择她更喜欢的专业,成为一名“复合型”的教师,为她的人生掀开了更美丽的画卷!

因为她是教师,就会用心底里曾经响过的声音,去歌唱教师的每一个乐章,因为她是园丁,就会用脑海里曾经播撒的,去培育花园里的每一抹颜色。因为她又想成为一名“园艺师”,所以就会用她无穷无尽的创意和想象,去走在欣赏美、传播美、创造美的路上!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的“园艺师’,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沃土中茁壮成长!

篇二

在xx的办公室,一份日程安排表让记者既惊讶又钦佩:日程安排将每天划分为“10节课”,每节“课”都用手写字体记满了需要完成的工作,有各种具体的实验,一节“课”多的会有五六项工作。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勤勉严谨的工作态度,让xx和他的团队参与了国内近十年内几乎所有飞机机型的起落装置设计和关键技术攻关工作,其中包括我国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600以及正在研制的宽体飞机CR929等。

人物感言

参与研制中国自己的大飞机是我最大的荣耀。看到我们的飞机早日安全地翱翔在蓝天,是我最大的愿望。

――xx

给国产大飞机C919设计出起落架

20xx年5月5日,国产大飞机C919完美试飞,那一刻,作为主起落架结构主任设计师的xx激动不已。这架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飞机上,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智慧。

“起落架相当于人类的大腿,起飞滑行都靠它。”xx说,航空界都把C919亲切地叫做“九妹”,而起落架就相当于“九妹”的“大腿”。

“整个飞机起落架系统由上万个零件组成,仅主起落架上就有4000多个零部件。”要将上万个零件按照复杂结构“组合”在一起并安全飞行10多万个小时,从技术层面上来说,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为了保证工作顺利进行,xx对国内外其他机型的相关文件进行了仔细研究,从几千页外文资料中整理出主起落架相关技术指标。

几乎所有飞机在首飞前,都要在地面进行铁鸟试验。“铁鸟从设计之初就在和时间赛跑。”据xx介绍,当时外方的起落架还在设计中,需要用试验件来替换,否则就赶不上C919的首飞节点。xx带领团队成员加班加点,在3个月之内设计了一套C919铁鸟试验件图纸,最终成功完成了试验件的设计与生产交付,为C919的首飞提供了保障。

研发能在水下“呼吸”的起落架

2009年12月,xx与600结缘,负责起落架收放系统设计工作。600作为水陆两栖飞机,如何同时满足在水上起飞着陆和路上起飞着陆的安全性要求?这对起落架气动外形、收放形式、收放运动机构设计、系统多余度设计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搞技术不能光坐在资料堆里‘纸上谈兵’,还要多看、多想,有时候生活中常见的场景都能给我们启发。”一次,xx在坐公交车上班的途中看见不断开关的气折叠门,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能不能像开关公交车门一样利用气体将起落架放下?

“重量不能太大,收藏主起落架的整流罩对气动及水动性能影响尽可能要小。”为了攻克这项技术难关,xx与团队人员一起,持续处于“711”工作状态,即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1个小时,最终设计出了悬臂外伸式起落架。它是目前国内最高、收放系统最复杂的单支柱起落架,填补了我国在大型水陆两栖飞机起落架的研制空白。

篇三

熟悉xx的人,都喜欢叫她“范博士”。30多年里,xx只专注于做两件事,一是研发出目前世界上最耐高温抗烧蚀材料,二是将科研成果成功实现产业化,材料产品成功应用于我国航空航天、飞行器等重点领域,以全新的姿态颠覆了难熔金属材料的传统,开创了“纳米/微纳复合”超高温难熔金属基复合材料先河,填补了世界空白。

研发出世界上最抗烧蚀的材料

新型超高速飞行器在近地空间高速长时间飞行,其前端关键结构部件表面会产生2000℃至3000℃高温,承受强表面氧化和高动压高过载冲击,这对热端构件提出了极为苛刻的使用要求,是国际公认的最突出技术难题。

一次,一篇有关杂交水稻的报道让xx灵光乍现,如果用超高温陶瓷材料和难熔金属实现“微纳复合”,是不是可以像杂交水稻一样实现双方优势互补,既有陶瓷的高熔点、低密度等特性,又有金属的延展性呢?

一直以来,材料技术要求材料越纯越好,现在反而要将杂质引入金属,xx的想法被人认为“荒唐”。

xx决定进行研究。缺乏超高温实验设备,xx自掏腰包在株洲租借高温炉,每烧制一炉样品的费用在1万元左右。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她的学生都开始质疑,对xx说:“您不在电脑上做模拟仿真,偏要跑去做实验,材料都不知道废了多少。”

经过反复的实验,一年后,xx终于烧出了满意的材料样件,世界上最抗烧蚀的材料终于研发成功。这种微纳复合轻质难熔金属基复合材料实现了难熔金属高温强韧、轻量化和抗烧蚀一体化设计,其高温强度比现有超高温难熔金属提高5倍以上,密度降低1/2;

经风洞和发动机反复考核,材料无破坏、近零烧蚀,可实现空气中超高温环境下的长时间抗烧蚀、抗冲刷、抗高过载冲击,在高超声速武器热防护、新型高能发动机等超高温领域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

让尖端技术材料走上产业化之路

材料有了,新问题又来了。面对这种超高温难熔金属复合材料,国内多家加工企业都束手无策。“把研究成果变成可应用的产品,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xx说。于是,她开始了人生的再一次挑战――让材料产业化。

xx实验室骨干成员“众筹”了100万元,租借了一处民房,自己进行加工。团队先买来一台普通车床,开始工艺摸索。每天晚上,xx带着学徒席地而坐,一边看设备说明书,一边摸索操作,逐渐掌握诀窍,做出了简单样品。

但要做出复杂零部件,还需要一台五轴五联动的数控车床,价值两三百万元。买不起,怎么办?xx找到原xx机床厂厂长,耐心请教。后来,这位厂长出了个主意,先买一台三轴的,然后再买轴组装,这样就只需要花三四十万元。经过努力,一年多下来,加工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20xx年,xx带着一批一直从事新材料研究的博士、硕士、工程人员,创建了xx微纳坤宸新材料有限公司。20xx年公司实现批量生产,并相继开发了4大类材料体系、50多种高温部件。今年,公司订单金额已有8000多万元。“微纳坤宸已成为我国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以及兵器船舶等领域多个型号产品的唯一供应商。”xx自豪地说。

篇四

xx,女,1965年7月出生,汉族,大学学历,党员,xx机床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她在制造体系调度管理工作中,坚持以勇于拼搏、锐意创新的精神取得了卓越成就,展现了巾帼风。20xx年,她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学习、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为xx机床有限公司取得月均产值突破亿元,年总产值实现15亿元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精益生产细化流程中,服务市场

近年来,为服务市场促配套,实现精益制造,xx以“JIT”模式为目标,建立了零件按时、按需入库制度。通过追求最小库存,最大成套率和市场效益,加速资金流周转。她以完善产品BOM数据为基础,通过月动态盘点、季度静态盘点制度,提高了基础数据的准确率。在调整库存结构中,节省场地面积500多平方米。将露天铸件库转到加工现场及物流库房,既方便了管理,又减少了吊车运量,同时也节省了周转时间。

在ERP将产品BOM数据分序基础上,分解零件需求时间,为市场订单的下达提供了依据。xx在调度思路上根据JIT生产模式,要求车间严格执行出入库比率,保障资金的合理利用。对小型零件考虑经济批量及成套生产,在整个生产组织方面,改变以“生产核心”为“用户核心”,并加强了与营销的紧密联系,通过紧跟市场变化,掌握第一手市场信息,对生产进行及时调整。做到了生产随着合同走,现场随着市场变,保障了产品按照市场预期投产,按照客户需求生产,大幅缩短交货期,为服务和满足市场提供了重要保证。

在调整创新管理中,增强产能

为大幅提升产能,提高生产配套能力,xx组织人力、物力按对加工车间的精大稀设备进行调整。为增强大型件加工能力,她先后调整安装了TK6913B落地镗铣床、GMC30140R2龙门加工中心各一台,提高了配套效率。此外,通过对大小件加工车间现场的物料摆放区、待加工区、成品区进行合理布局,并增加标识牌,缩短了周转距离,减少了周转次数。通过将外协小件全部收回,外协大件收回90%,实现了内部产能的最大化。

近年来,为提高单件质量,提升加工效率,她配合工艺部门开展了加工程序标准化工程。与大件加工车间共整理程序40多个,不仅培养了新的编程人员,也改变了工艺、编程与实际生产脱钩的状况,促进了产能的提高。

在调整配置促产提效中,缩短周期

在生产攻坚阶段,xx为提高装配效率、缩短制造周期、提升专业化技术水平、降低产品故障率,按照专业化分工的模式,对生产现场进行了合理布局,为数控龙门、落地床身调整序设立专用区域。调整后不用到总装试装单台,减少了周转次数4次,节省工时4小时。在调整流程中,将卧式、刨台式、落地式、龙门式镗铣床的床身安装调整序划分为部装二车间承担,调整区域在小件加工车间,调整完成后直接进包装车间。仅此一项,就使总装车间的装配周期缩短了7―10天。

在提升出产效率中,实现轻型落地系列出产周期40天,重大型落地系列出产周期88天,小型龙门系列出产周期55天,重大型龙门系列出产周期120天,五轴系列出产周期125天,刨台系列出产周期45天,卧式系列出产周期60天,使同类数控产品出产效率居全国同行业之首

去年在新产品FBC200r大型落地式镗铣中心试制阶段,xx配合技术部解决双轴驱动的同步问题等大小难点40多个,特别是在缩短批量投产的周期中,实现了新产品当年试制、当年投产,当年创效的突出成果。到目前,按合同批量投产的FBC200r产值已突破4亿元。

在强化供应质量控制中,创优产品

xx为优化供应流程,建立了供应商质量管理档案,审核供应商资质,考核供应商配套、质量和价格情况。同时,参照供应商分类评级管理办法,对供应进行了整顿优化。由原来309家调整为225家。如铸件厂家由原30家,调整为20家,铸件问题发生比例降低了20%;

焊接件厂家由14家精简至3家,使焊件质量整体提高。在FBC200r滑枕材质控制中,取每件本体取样化验,使其合格率达到了100%。

为进一步创优产品,她还实施了生产现场质量日报制度,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跟踪、分析、解决,使质量反馈的问题降低了55%。

在物资管理流程再造中,节支降耗

近年来,xx组织开发了“非ERP”物资管理数据库,即非ERP”物资的管理平台。它不仅具备了原有刀具数据库的从下发订单到购、入库管理的所有功能,还承担了14000多种物资的购下达、库房管理、购物资使用等情况的跟踪工作。在制造部的物料消耗及成本控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截止目前,“非ERP”物资管理平台使物料月均消耗同比降低52%,刀具月均消耗同比降低72%,取得了显著降耗成果。

在库存专项管理行动中,面对库存的一台2009年出产的TKP6113/2机床,员工们都表示只能淘汰。而xx硬是利用整整一天的时间通过钻研图纸,反复研究机床各项性能参数,使这台机床起死回生,成为加工车间重要设备,此项改进盘活资产达128.2万元。

此外,xx通过强力压缩外协加工成本,使外协费用月均同比降低了81%,并通过推动自制工装降低外购成本20万元。在清理、盘活库存中,降低库存9000多万元。截止去年,原材料库存金额同比下降了39%;

在制品金额同比下降了29%,有力盘活了资金。在实施机床“瘦身”中,共降低成本170万元

她先后荣获xx市三八红旗手、xx市劳动模范、xx市优秀 *** 员、xx省五一巾帼先进个人、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等荣誉称号。

篇五

公交车驾驶员可以说是很普通的岗位。然而xx交通集团xx巴士三分公司的驾驶员xx用事实证明,再平凡的岗位也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安全行驶156万公里,16年献血36次,相当于全身鲜血更换过3次。他用“热血”和“温暖”书写不平凡。

35年安全行车156万公里

35年来,xx用坚守谱写“敬业曲”:年均义务加班30个工作日以上,安全行驶156万公里,无违章、无事故、无投诉……

为了做好这份工作,xx主动学习维修技术,车辆发生小故障,xx总能自己动手解决。因此,xx驾驶的公交车成为公司里出勤率最高、修理费最少、使用寿命最长的车辆,xx也成为公司的标杆。他精心养护的公交车总是整洁如新,他还在车上设立便民服务箱,自备藿香正气水、创口贴、晕车药等药品,免费为群众服务。

“作为雷锋号车组的一员,我开着公交车行驶在雷锋故乡的雷锋大道上。”2018年12月23日是xx拿到A1驾驶证35年的日子,55岁的他在微信朋友圈里写道,“以后,我将继续在一线公交车驾驶员的岗位上坚守,直到满60岁光荣退休的那一天。”

公交车是流动的“雷锋阵地”

经常乘坐309路公交车的乘客都对xx十分熟悉,亲切地称他为“雷锋哥”。他驾驶的公交车也成为乘客认可的“雷锋阵地”。

“遇到行动不便的乘客,xx会背着乘客上下车;

老人孩子没有座位,他会及时打开广播,提醒乘客让座。”乘客李芳说,她常坐“雷锋哥”的车,“雷锋哥”的故事有一车厢那么多。

20xx年8月3日,在桃子湖公交站调度室附近,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摔倒在人行道上,额头上鲜血直流。xx大步跑过去,单腿跪地,一边扶起老人,一边拿毛巾帮老人止血,直到120救护车赶来把老人送往医院抢救。

2018年6月2日,xx在公交车座位下捡到一个皮夹,除了、银联卡,还有现金1914元,他立即报告车队,请求帮忙寻找失主。找回钱包的赵先生竖起大拇指称赞xx不愧是“活雷锋”。

无偿献血36次共1.39万毫升

xx一直以雷锋为榜样,乐于助人,在他驾驶的“雷锋号”巴士上,还有几个特殊改装的“宣传栏”,里面放有多份无偿献血宣传册。“希望引起乘客的关注,让更多人加入奉献爱心的行列。”xx说。

早在2002年,xx就开始了无偿献血,还经常利用休息日到献血站做志愿者。如今,xx已经无偿献血36次,累计献血1.39万毫升,相当于全身鲜血更换过3次,从事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时间5145小时。在他的带动下,他的妻子、女儿、亲友、同事都纷纷加入到了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

中国一流诗人

破坏之王

《破坏之王》 这部**用现在的网络用语来概括那就是***丝逆袭白富美,简直是***丝的励志经典!

快餐店打工仔阿银(周星驰)某日送快餐时邂逅正在武术训练馆学习日本空手道的阿丽(钟丽缇),对其一见钟情。遭遇同样喜欢阿缇的武馆教练林国斌的羞辱后,自觉太弱小的阿银决定拜自称为“魔鬼筋肉人”的达叔(吴孟达)为师,达叔一开始只想骗取阿银的钱财,终被其善良和执着打动,开始教授其中国古拳法。

阿丽遇坏人拦截,阿银头戴加菲猫面具出手相救,情急之下从高台上抱着歹徒滚下,却由此创出了“无敌风火轮”,不料事后被林国斌领功。为了证实自己的实力,阿银报名参加了搏击比赛与林国斌决斗,想借此再赢阿丽芳心。

司马迁之所以要发愤写<史记&gt;,是源于那三点

潘正伟,笔名夕阳匆匆,中国当代诗人、词人、散文家,70后,籍贯云南祥云,2008年在杂志上发表第一首诗,得稿费95元人民币,现居夕阳匆匆古城。

夕阳匆匆潘正伟作品众多,创作了当代中国最悠闲、最释怀的作品《南诏重游》,创作了当代中国藏头诗巅峰之作《王者之音》,创作了当代中国最悲愁的诗作《千秋余愁》;代表作品《永平霁虹桥怀古》与北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沁园春·长沙》并称为“古今惊涛骇浪四大名作”。

夕阳匆匆潘正伟名言佳句较多,从公开发表的《中国当代诗人夕阳匆匆潘正伟经典语录》来看,共有是10辑汇编问世,每辑选录16句,共计160句:

1. 平凡世界多辛酸,

幸福路遥隔重山。

──夕阳匆匆潘正伟《纪念路遥诗二首》

2. 苦难人生不觉痛,

忙里却把百花种。

──夕阳匆匆潘正伟《纪念路遥诗二首》

3. 沧海桑田几多次,

一切磨难等闲事。

──夕阳匆匆潘正伟《王勃之殇》

4. 雨后长空雁哀鸣,

回首笑看天际云。

──夕阳匆匆潘正伟《偶像倒塌》

5. 风清云淡回望月,

往事凄凄烟雨灭。

──夕阳匆匆潘正伟《乡关回眸》

6. 悲欢愁喜不轻诉,

人生处处荆棘路。

──夕阳匆匆潘正伟《乡关回眸》

7. 回眸乡关出走处,

犹见当年海棠树。

──夕阳匆匆潘正伟《乡关回眸》

8. 万流奔涌相激荡,

无风自起惊涛浪。

──夕阳匆匆潘正伟《永平霁虹桥怀古》

9. 人生终极非名利,

千年流芳唯正气。

──夕阳匆匆潘正伟《永平霁虹桥怀古》

10. 忘却失意千百次,

人生有志成万事。

──夕阳匆匆潘正伟《重上博南山》

11. 人间多少芳华事,

烟飞烟灭一瞬间。

──夕阳匆匆潘正伟《大理无为寺吟颂》

12. 春花秋月已看惯,

初心不负唯向善。

──夕阳匆匆潘正伟《大理无为寺吟颂》

13. 继往开来面貌新,

强大自信胜古今。

──夕阳匆匆潘正伟《王者之音》

14. 相依相聚两相难,

笛声阵阵寸断肠。

──夕阳匆匆潘正伟《承诺之痛》

15. 心静自风流,

忘尽千般愁。

──夕阳匆匆潘正伟《路遥进京领奖》

16. 苍茫大地问所求,

青山无语不解愁。

──夕阳匆匆潘正伟《异乡问寻》

17. 天涯海角遍芬芳,

人生无处不故乡。

──夕阳匆匆潘正伟《异乡问寻》

18. 莫道西风不待见,

大爱无疆自有日。

──夕阳匆匆潘正伟《巅峰人生》

19. 人生迷茫困惑时,

灯火阑珊寻觅处。

──夕阳匆匆潘正伟《巅峰人生》

20. 斗转星移潮起落,

成败留与后人说。

──夕阳匆匆潘正伟《巅峰人生》

21. 呜咽江水辗转流,

铁索悠悠行人愁。

──夕阳匆匆潘正伟《古桥寻梦》

22. 瑟瑟江水大桥前,

前世今生醉红尘。

──夕阳匆匆潘正伟《古桥寻梦》

23. 是非曲直烟云散,

千古风流成绝唱。

──夕阳匆匆潘正伟《无为将军千秋吟》

24. 悠悠岁月匆匆逝,

光阴抹平过往事。

──夕阳匆匆潘正伟《古街叹息》

25. 短暂人生几十年,

一声叹息意缠绵。

──夕阳匆匆潘正伟《古街叹息》

26. 依稀故乡睡梦里,

夜半雨打枇杷声。

──夕阳匆匆潘正伟《雨困龙门李子树》

27. 迷茫环顾时,

不见寻觅处。

──夕阳匆匆潘正伟《四十之惑》

28. 聚散离别两依依,

此去一别无归期。

──夕阳匆匆潘正伟《水映残月》

29. 兴浓千杯少,

醉酒不知晓。

──夕阳匆匆潘正伟《遇友唯欢》

30. 争艳百花竞绽放,

芬芳春意更别样。

──夕阳匆匆潘正伟《风华岁月》

31. 人生短暂逝如风,

衷肠未诉各西东。

──夕阳匆匆潘正伟《承诺之痛》

32. 重回佳人寻觅处,

物是人非泪朦胧。

──夕阳匆匆潘正伟《匆匆那年》

33. 徐徐晚风扑面来,

依岸青山隐隐去。

──夕阳匆匆潘正伟《西湖泛舟》

34. 人生朝露转瞬逝,

不负初心少年志。

──夕阳匆匆潘正伟《西湖泛舟》

35. 袅袅炊烟腾空起,

天高云淡风不语。

──夕阳匆匆潘正伟《情驻东庄》

36. 今朝离别泪依依,

何年何月是归期?

──夕阳匆匆潘正伟《忆东庄村脱贫攻坚》

37. 元梅花桥映东庄,

威武雄壮博南山。

──夕阳匆匆潘正伟《忆东庄村脱贫攻坚》

38. 脱贫攻坚鼓声震,

热血男儿赴一线。

──夕阳匆匆潘正伟《忆东庄村脱贫攻坚》

39. 凝眸不语心淡然,

转身难抑寸断肠。

──夕阳匆匆潘正伟《违心诀别》

40. 为求一个字,

思量十余次。

──夕阳匆匆潘正伟《执着人生》

41. 琢磨复琢磨,

不知日头落。

──夕阳匆匆潘正伟《执着人生》

42. 今有几多洒脱者,

能为正义把命舍?

──夕阳匆匆潘正伟《潘正伟祭屈原》

43. 荣辱兴衰置身外,

淡雅清新人自在。

──夕阳匆匆潘正伟《淡雅人生》

44. 过往云烟多少事,

永葆初心昂扬志。

──夕阳匆匆潘正伟《厉害了我的国》

45. 天涯遇知己,

相思泪如雨。

──夕阳匆匆潘正伟《天涯倦客》

46. 坎坷旅途多险坡,

万种风情谁人说。

──夕阳匆匆潘正伟《无怨青春》

47. 不堪那年花季雨,

浩瀚烟波延万里。

──夕阳匆匆潘正伟《烟雨思忆》

48. 贫贱不移凌云志,

笑傲江湖烟云事。

──夕阳匆匆潘正伟《高考江湖》

49. 得意人生心舒畅,

人鸥互戏共浪漫。

──夕阳匆匆潘正伟《洱海游记》

50. 伤心一别两茫茫,

十年相思寸断肠。

──夕阳匆匆潘正伟《茫茫相思》

51. 天涯倦客心欲裂,

举头唯见天际月。

──夕阳匆匆潘正伟《茫茫相思》

52. 心似秋水任凭流,

流尽千般绵绵愁。

──夕阳匆匆潘正伟《秋水余晖》

53. 漫漫人生不留恨,

扫尽愁云福自现。

──夕阳匆匆潘正伟《秋水余晖》

54. 悠悠白云枉自恋,

最是难忘初遇见。

──夕阳匆匆潘正伟《秋水余晖》

55. 环顾凄雨冷风中,

芳华烟云转头空。

──夕阳匆匆潘正伟《沧桑风云》

56. 无尽过往诉不休,

回眸青春几度秋。

──夕阳匆匆潘正伟《残阳断桥》

57. 蹉跎万事古今稀,

绵绵此情无绝期。

──夕阳匆匆潘正伟《云南山茶赋》

58. 一人伫立高墙外,

十字路口复徘徊。

──夕阳匆匆潘正伟《游巍山古城》

59. 山盟海誓逝风中,

残月冷照千秋松。

──夕阳匆匆潘正伟《悠悠同窗》

60. 卿乘车马君自走,

戴笠布衣不扣首。

──夕阳匆匆潘正伟《悠悠同窗》

61. 我乘车马遇君走,

铁定陪君醉三宿。

──夕阳匆匆潘正伟《悠悠同窗》

62. 仰天开怀啸,

忘却万般苦。

──夕阳匆匆潘正伟《少年佳梦》

63. 往事如烟心碎裂,

思念遥寄空中月。

──夕阳匆匆潘正伟《逼上梁山

64. 世态炎凉我独行,

天地自有一片晴。

──夕阳匆匆潘正伟《逼上梁山》

65. 霞光山色相辉映,

碧水云天汇一色。

──夕阳匆匆潘正伟《深山寻迹》

66. 曲幽小径独漫步,

闻得暗香一处处。

──夕阳匆匆潘正伟《幽径寻香》

67. 年少无知轻别离,

别后方知情难绝。

──夕阳匆匆潘正伟《初心踪影》

68. 初心踪影寻觅处,

崇山峻岭隔断路。

──夕阳匆匆潘正伟《初心踪影》

69. 感慨人生万事空,

半醒半梦逝风中。

──夕阳匆匆潘正伟《初心踪影》

70. 花未开全花之幸,

月未满盈月之福。

──夕阳匆匆潘正伟《花月之幸》

71. 花月相映成幸福,

半幸半福人生足。

──夕阳匆匆潘正伟《花月之幸》

72. 天涯不相见,

轻风传忆念。

──夕阳匆匆潘正伟《青春故事》

73. 明月照窗前,

蝉声意绵绵。

──夕阳匆匆潘正伟《一梦千年》

74. 夜深人入梦,

一梦梦千年。

──夕阳匆匆潘正伟《一梦千年》

75. 徐徐杨柳习习风,

相思寄于晚风中。

──夕阳匆匆潘正伟《鸳鸯潭记》

76. 身似水中萍,

风雨无力停。

──夕阳匆匆潘正伟《潘金莲之千年叹息》

77. 狭缝追逐梦,

不遇同路人。

──夕阳匆匆潘正伟《潘金莲之千年叹息》

78. 多情枉费送,

天地难撼动。

──夕阳匆匆潘正伟《潘金莲之千年叹息》

79. 人间美味齐,

神仙犹不及。

──夕阳匆匆潘正伟《山珍海味》

80. 回眸出走处,

炊烟伴云雾。

──夕阳匆匆潘正伟《山珍海味》

81. 燎原星火终成势,

热血铸就初心志。

──夕阳匆匆潘正伟《初上井冈山》

82. 恨不相逢在当年,

我本铮铮傲骨人。

──夕阳匆匆潘正伟《初上井冈山》

83. 热血洒尽救众生,

正气永葆天地间。

──夕阳匆匆潘正伟《人生终极非名利,千年流芳唯正气》

84. 幽幽竹林轻摇曳,

碧血浸透红土地。

──夕阳匆匆潘正伟《人生终极非名利,千年流芳唯正气》

85. 曾经天下第一山,

心驻井冈不寻芳。

──夕阳匆匆潘正伟《人生终极非名利,千年流芳唯正气》

86. 轻声又细语,

不惊英魂灵。

──夕阳匆匆潘正伟《上井冈山祭英烈》

87. 孑然执着世间走,

初心即定不回首。

──夕阳匆匆潘正伟《初心即定》

88. 蜂蝶恋恋绕花丛,

百花争艳馨香浓。

──夕阳匆匆潘正伟《风花雪月初心情》

89. 百折不屈心灿烂,

何惧狂风惊涛浪。

──夕阳匆匆潘正伟《风花雪月初心情》

90. 酸甜苦辣扶贫情,

攻坚精神永伴行。

──夕阳匆匆潘正伟《东庄记忆》

91. 心心相印互提携,

浓情滋润苦岁月。

──夕阳匆匆潘正伟《知音万岁》

92. 物是人非伤心地,

靓丽风景随风去。

──夕阳匆匆潘正伟《伤心人民路》

93. 今宵情浓今宵醉,

流尽几多离别泪。

──夕阳匆匆潘正伟《在那小河淌水的地方》

94. 觅寻素荷韵香味,

几度徘徊意缠绵。

──夕阳匆匆潘正伟《双廊赏荷》

95. 悠悠余香味清馨,

一杯铭饮品古今。

──夕阳匆匆潘正伟《离天空最近茶园赋》

96. 辛勤汗水筑神话,

博南山茶甲天下。

──夕阳匆匆潘正伟《离天空最近茶园赋》

. 万千苦难等闲事,

不负乡关出走志。

──夕阳匆匆潘正伟《诗人先知》

98. 有心留香香远去,

无意争春春自来。

──夕阳匆匆潘正伟《落花成泥》

99. 半生漂泊有谁怜,

醉忘今夕何夕年。

──夕阳匆匆潘正伟《致那些挥之不去的青春》

100. 蛙声连连夜难眠,

忘尽过往有几人?

──夕阳匆匆潘正伟《致那些挥之不去的青春》

101. 青春岁月渐逝去,

往事烟云成记忆。

──夕阳匆匆潘正伟《痛并快乐着》

102. 一切过往付水流,

几人欢喜几人愁。

──夕阳匆匆潘正伟《另类丰碑》

103. 捍卫净土守底线,

虚名浮利不迷恋。

──夕阳匆匆潘正伟《底线守候》

104. 初心只唱正气歌,

是非听凭后人说。

──夕阳匆匆潘正伟《底线守候》

105. 平生自负非等闲,

文章千年泣鬼神。

──夕阳匆匆潘正伟《底线守候》

106. 忠诚教育献余生

桃李芬芳满人间。

──夕阳匆匆潘正伟《一生忠诚》

107. 秋高气爽昂扬志,

欲与天公一比试。

──夕阳匆匆潘正伟《军歌嘹亮》

108. 一草一木一方地,

一诗一人一片天。

──夕阳匆匆潘正伟《岁月无声》

109. 日出日落春常在,

人间难寻千年人。

──夕阳匆匆潘正伟《心头无雨》

110. 心头无雨晴遍天,

淡泊名利赛神仙。

──夕阳匆匆潘正伟《心头无雨》

111. 人生磨难千万般,

苦尽甘来百花香。

──夕阳匆匆潘正伟《成败释然》

112. 葫芦丝响心悠悠,

时光荏苒又一秋。

──夕阳匆匆潘正伟《踏寻状元足迹》

113. 又到中秋日,

暗怨日落迟。

──夕阳匆匆潘正伟《中秋思绪》

114. 明月升起时,

天下共思亲。

──夕阳匆匆潘正伟《中秋思绪》

115. 生生不息力争上,

日出日落终灿烂。

──夕阳匆匆潘正伟《西楼回首》

116. 月亮最是故乡明,

阴晴圆缺永伴行。

──夕阳匆匆潘正伟《故乡明月》

117. 帝王将相转瞬逝,

不朽文章千秋事。

──夕阳匆匆潘正伟《一生何求》

118. 起起落落平常事,

聚聚散散皆是缘。

──夕阳匆匆潘正伟《旧梦随风》

119. 一步之遥距千里,

门里门外两重天。

──夕阳匆匆潘正伟《践行无涯》

120. 锦绣江山美如画,

心胸博达霸天下。

──夕阳匆匆潘正伟《博达天下》

121. 神雕大侠远走日,

巍峨苍山飞雪夜。

──夕阳匆匆潘正伟《江湖永在》

122. 人在江湖苦难行,

是非恩怨有谁明。

──夕阳匆匆潘正伟《江湖永在》

123. 生平唯认真理事,

正义首当求其次。

──夕阳匆匆潘正伟《初心永恒》

124. 千秋功过非与是,

誓死不改初心志。

──夕阳匆匆潘正伟《初心永恒》

125. 曲毕事终人心碎,

千古伤心万般泪。

──夕阳匆匆潘正伟《人生世界》

126. 苍山一夜白了头,

残雪消融几许愁。

──夕阳匆匆潘正伟《苍山动容》

127. 心中皆有梦,

泪眼笑看风云弄。

──夕阳匆匆潘正伟《苍山动容》

128. 大道迢迢漫无边,

理想至上高于天。

──夕阳匆匆潘正伟《苍洱春天》

129. 男儿意志坚如铁,

一生忠诚伴日月。

──夕阳匆匆潘正伟《一路前行》

130. 逐鬼驱魔一万年,

但求世间遍清廉。

──夕阳匆匆潘正伟《痴狂诗人》

131. 诗情画意谱经纬,

人心自在净如水。

──夕阳匆匆潘正伟《故土当年》

132. 轻风不识君颜面,

旧影依稀梦里现。

──夕阳匆匆潘正伟《梦里依稀》

133. 世间沧桑几多次,

最忆过往云烟事。

──夕阳匆匆潘正伟《博南古道踏寻》

134. 尘世喧嚣无尽头,

一斛浊酒解千愁。

──夕阳匆匆潘正伟《杯酒解愁》

135. 杨柳无意随风舞,

奈何根深陷泥土。

──夕阳匆匆潘正伟《风中杨柳》

136. 漫天花雨伴风飞,

无尽思念寄天边。

──夕阳匆匆潘正伟《那年梨花开满枝头时》

137. 生平淡泊志,

无意求其次。

──夕阳匆匆潘正伟《一个副教授的人生交待》

138. 当年同学犹挂记,

无聊火车隔空忆。

──夕阳匆匆潘正伟《无聊火车》

139. 天涯倦客步难移,

青山隐隐乡关离。

──夕阳匆匆潘正伟《故土离愁》

140. 沧桑漂泊许多年,

故土清香伴入眠。

──夕阳匆匆潘正伟《故土离愁》

141. 一杯浑浊酒,

寄解千古愁。

──夕阳匆匆潘正伟《千秋余愁》

142. 雪融入地悄无声,

月映苍洱山水间。

──夕阳匆匆潘正伟《心随秋动》

143. 忙碌人生为哪般,

恰似花儿留芬芳。

──夕阳匆匆潘正伟《心随秋动》

144. 铁骨铮铮赴前程,

今生只做正气人。

──夕阳匆匆潘正伟《铁血丹心》

145. ***桃花似君面,

仰天长叹空留恋。

──夕阳匆匆潘正伟《岁月记忆》

146. 千年沧桑成正道,

万花丛中我独俏。

──夕阳匆匆潘正伟《人间正道》

147. 回眸一笑泪流归,

奈何岁月无情催。

──夕阳匆匆潘正伟《翠湖之恋》

148. 风平浪静后,

青山复依旧。

──夕阳匆匆潘正伟《乡关旧梦》

149. 古栈小道灯昏沉,

孤影对杯天涯人。

──夕阳匆匆潘正伟《古栈醉影》

150. 有限人生无限愁,

是非成败皆风流。

──夕阳匆匆潘正伟《古栈醉影》

151. 青春年少努力过,

无愧初心对与错。

──夕阳匆匆潘正伟《那年那月那西湖》

152. 迷途桃源百花开,

花丛如谜难以猜。

──夕阳匆匆潘正伟《桃花岛游记》

153. 一心为公无杂念,

人生无愧敢直面。

──夕阳匆匆潘正伟《沧海横流》

154. 云来雨去寻清新,

淡雅一生慰我心。

──夕阳匆匆潘正伟《沧海横流》

155. 愿为花丛根下土,

不争世间一缕光。

──夕阳匆匆潘正伟《春节记忆》

156. 年年赏花花相似,

唯有赏花人不同。

──夕阳匆匆潘正伟《山河灿烂》

157. 千般雕琢炫灿烂,

世间几人识真相?

──夕阳匆匆潘正伟《陋石命运》

158. 天涯奔波迷茫时,

故乡一杯清香茶。

──夕阳匆匆潘正伟《故土情牵》

159. 同窗情谊难忘却,

缘定青春苦岁月。

──夕阳匆匆潘正伟《故地缘聚》

160. 挣脱羁绊无牵挂,

浊酒一杯论天下。

──夕阳匆匆潘正伟《故地缘聚》

从中国历史文献资料看,李白是唐朝名言佳句最多的诗人,流传至今的有46句,杜甫是唐朝名言佳句第二多的诗人,仅次于李白,流传至今的有34句,苏轼是宋朝名言佳句最多的诗人、词人,流传至今的有30句,在中国历史文坛上,李白、杜甫、苏轼创作流传下来的名言佳句数量依次位居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

夕阳匆匆潘正伟到目前为止,从已公开发表的名言佳句来看,有160句,而这160句名言佳句包含的作品,仅仅只是占夕阳匆匆潘正伟作品的三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说,夕阳匆匆潘正伟作品的三分之二左右中的精彩佳句还没有展示出来。而展示出来的三分之一约160句,已经超越李白、杜甫、苏轼三位中华大儒的名言佳句总和,由此,我们可以说:

到目前为止,在神州大地这片星空下,夕阳匆匆潘正伟是中国创作名言佳句最多的文人学者

四年级下语文第八单元课堂作业本最后一题

(前145—前90)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于公元前90年,55岁终。

(补注1:前145取自《太史公自序》的《正义》,所依据的是唐代张守节《正义》注称:“太初元年,迁年42岁。”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往上推42年,则是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王国维,等主此说。前135取自《太史公自序》的《索隐》,依据晋代张华《博物志》称“大夫司马迁,28岁古六月乙岁卯,石也”。也就是说,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升为太史令,年28岁,由此上推二十八年,即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应为司马迁生年。郭沫若等主此说。一般用前说)补注:持“建元六年说”者,千方百计证明《博物志》是对的,而认为张守节《正义》的记载是错误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博物志》该条所录的是汉代记籍簿,它记载着司马迁的姓名、年龄、居住地、官爵、拜官年月和俸禄等等。如此详细而真切,是录自汉代文书,其真实无疑。这是一种原始材料,它的价值远远超过一般史书中的材料。其二,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有一句话:“今仆不幸早失二亲。”如按《正义》所言司马迁生于景帝中元五年,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其父司马谈死时,司马迁应是36岁。按常理,36岁死去父母说不上“早失二亲”。如按《博物志》所言,司马迁生于武帝建元六年,即26岁父死,说早失父母尚说得过去。其三,司马迁《报任安书》作于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如果他生于景帝中元五年,这一年应是55岁,他做郎中是在20岁左右邀游各地回来后的事,那么,他应该说待罪辇毂下30余年了。显然,司马迁不会连自己做过的事都记不清楚。只有晚生10年,即武帝建元六年,才符合其说。

持“景帝中元五年说”者除依据张守节的《正义》外,还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或论据。其一,王国维在《太史公行年考》中认为后人引用《博物志》所以年“二十八”应是“三十八”之误。《正义》注称太初五年,司马迁“处四十二”是正确的。其二,根据〈史记·游侠列传〉所载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下令将各地毫强和资财三百万缗以上的富户迁往茂陵,郭解财产不多,也被强行迁徒,司马迁也见到郭解,他说:“吾观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者。”若司马迁生于建元六年,当时年仅九岁,决不可能对人有如此深刻的观察和心理活动。如果按司马迁生于景帝中元五年,年龄为十九岁,似更合适。其三,根据《汉书·儒林传》,司马迁曾向孔安国学习古文,然据《史记·孔子世家》和《资治通鉴》,孔安国在元朔二年为博士,元朔二年司马迁年方九岁,一个九岁的孩子是不可能去太学向一个经学***求教和商量问题的;如果生于景帝中元五年,此年十九年,似较合理。

补注2:司马迁出生于何地?《太史公自序》云:“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此龙门在何处,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说在今陕西韩城,一说在今山西河津县。

最早持陕西韩城说者是唐代的张守节,他在《史记》“正义”中说:龙门山在夏阳县(今韩城)。同时,韩城鬼东乡徐村住有冯、同二姓,均自认为是太史公后裔。他们自称,原本为司马姓氏,因为司马迁受宫刑,后人感到不光彩,改了姓氏:在司马的“司”字左边加一竖,成为“同”字;在“马”字左边加两点,成为“冯”字,并列陕西韩城芝川镇司马迁庙为佐证。

持山西河津县说者认为,自古以来,龙门(包括龙门山、禹门口)都记载在山西河津县。黄河自西北而东南出禹门口,急转弯由北而南流去,正是司马迁所说的“耕牧河山之阳”的地方。据悉此处曾有“汉太史司马故里”碑,只可惜此碑兴修水利时被毁之。而且现在该村仍有司马姓氏的居民。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汉中央做太史令,负责管理图书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司马谈打算编写一部通史,愿望没有实现就死去了。临死的时候,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司马迁幼年时就很刻苦,十岁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后来跟着董仲舒、孔安国学过《公羊春秋》《古文尚书》。汉武帝元朔三年,司马迁二十岁,满怀求知的欲望,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处考察古迹,集传说。通过对历史遗迹和西汉建国前后的史实的实地调查,司马迁开阔了胸襟,增长了知识,为后来编写《史记》作了很好的准备。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有条件看到大量的图书文献和国家档案,这对司马迁编写《史记》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编写《史记》。天汉二年,李陵率兵随李广利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向司马迁询问对李陵的看法,于是,司马迁说,李陵投降,是因为众寡不敌,又没有救兵,责任不全在李陵身上。汉武帝认为司马迁有意替李陵回护开脱,贬责汉武帝的爱姬李夫人哥哥李广利。于是,把司马迁投进监狱,处以腐刑。三年后他被赦出狱,更加发奋写作《史记》。大约在征和二年,基本上完成了编撰工作。司马迁死后许多年,他的外孙杨恽才把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名著公诸于世。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他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却因此更加发愤著书,创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臣著史记,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流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继父志,任史官

司马迁,宇子长,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出生于龙门山下(在今天的陕西省韩城县)。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父亲司马谈的遗志,当上了太史令,开始从藏书馆中整理选录历史典籍。司马迁的祖先并不十分显要,其家族世代掌管太史的官职。但是司马迁和他的父亲都以此为荣,在他们的心目中,修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他们为此奉献了自己一生的精力。

司马谈一直准备写一部贯通古今的史书。在父亲的直接教导下,司马迁十岁时便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后来,他又跟着董仲舒学习《春秋》,跟孔安国学习《尚书》。司马迁学习刻苦,进步非常快,极有钻研精神。

司马迁的父亲病危时,拉着儿子的手,流着眼泪对他说:"......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要接着做太史,千万不要忘记我一生希望写出一部通史的愿望。你一定要继承我的事业,不要忘记啊!"这一番谆谆嘱托极大地震动了司马迁,他看到了父亲作为一名史学家难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也知道父亲将自己毕生未竟的事业寄托在自己的身上。司马迁低着头,流着泪,悲痛而坚定地应允道:"儿子我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我一定完成您的志愿。"

司马迁做了太史令以后,就有了阅读外面看不到的书籍和重要资料的机会。这为他以后著史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可是,资料整理工作非常繁复。由于当时的那些藏书和国家档案都杂乱无序,连一个可以查考的目录也没有,司马迁必须从一大堆的木简和绢书中找线索,去整理和考证史料。司马迁几年如一日,绞尽脑汁,费尽心血,几乎天天都埋着头整理和考证史料。

司马迁一直记得父亲的遗志,他决心效法孔子编纂《春秋》,写出一部同样能永垂不朽的史著。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在主持历法修改工作的同时,正式动手写他的伟大著作史记

二、直言受宫刑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遇上了飞来横祸,这就是李陵。

这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广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

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后听说他却投了降,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察言观色,趋炎附势,几天前还纷纷称赞李陵的英勇,现在却附和汉武帝,指责李陵的罪过。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司马迁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们如今见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夸大其罪名。他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

司马迁的意思似乎是二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尽到他的责任。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贬低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汉武帝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

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案子落到了当时名声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严刑审讯司马迁,司马迁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面对酷吏,他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司马迁在狱中反复不停地问自己"这是我的罪吗?这是我的罪吗?我一个做臣子的,就不能发表点意见?"不久,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司马迁也因此事被判了。

据汉朝的刑法,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司马迁官小家贫,当然拿不出这么多钱赎罪。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他觉得自己如果就这样 "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孙膑等人,想到了他们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骄人成果。司马迁顿时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他毅然选择了腐刑。面对最残酷的刑罚,司马迁痛苦到了极点,但他此时没有怨恨,也没有害怕。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 史记写完,"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正因为还没有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

三、 发愤著 史记

司马迁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为太史令后开始阅读、整理史料,准备写作,到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基本完成全部写作,共经过十六年。这是他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个生命写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 "书",共五个部分,约五十二万六千多宇。

1、力求真实

司马迁撰写史记,态度严谨认真,实录精神是其最大的特色。他写的每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对史实反复作了核对。司马迁早在二十岁时,便离开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铁事以及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开扩了眼界,扩大了胸襟。汉朝的历史学家班固说,司马迁 "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也就是说,他的文章公正,史实可靠,不空讲好话,不隐瞒坏事。这便高度评价了司马迁的科学态度和史记的记事翔实。

司马迁要坚持"实录"精神,就必须面对现实、记录现实,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忌讳"的问题。可是他在给人物作传记时,并不为传统历史记载的成规所拘束,而是按照自己对历史事实的思想感情记录。从最高的皇帝到王侯贵族,到将相大臣,再到地方长官等等,司马迁当然不会抹杀他们神奇、光彩的一面,但突出的是揭露他们的腐朽、丑恶以及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尤其揭露了汉代统治阶级的罪恶。他虽是汉武帝的臣子,但对于他的过失,司马迁丝毫没有加以隐瞒,他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盛行的封禅祭祖、祈求神仙活动的虚妄。在《封禅书》中,他把汉 武帝迷信神仙,千方百计祈求不死之药的荒谬无聊行为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

司马迁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历史的借鉴作用,反映的是真实的历史,这是非常可贵的。本着实录的精神,司马迁在选取人物时,并不是根据其官职或社会地位,而是以其实际行为表现为标准。比如,他写了许多诸如游侠、商人、医生、倡优等下层人物的传记。在司马迁心目中,这些人都有可取之处。司马迁首创了以人载事,始终叙述一个人生平事迹的写法。着重写其"为人",并注意其"为人"的复杂性,是司马迁的笔法。他在作传时,把自己的看法寓于客观的事实叙述之中,来表示自己对人物的爱憎态度。比如项羽这个人物,司马迁同情他,以非常饱满的热情来写这位失败英雄。他既称赞项羽的骁勇,又对他的胸无大志、残暴自恃作出批评。可是,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并没有发议论,但是他对项羽的爱憎态度却于叙事之中明显地表现了出来。这便是司马迁作传的最大特点,即真实性和倾向性的统一。

2、爱憎分明

司马迁爱憎分明的感情在史记当中表现得非常充分。他高度评价了秦末农民大起义。陈涉出身贫农,是农民起义的领导者,可司马迁却将他和诸侯并列,放在"世家"当中来叙述。对于一个封建史学家来说,能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将陈涉和古代有名的帝王--商汤和周武王相提并论,同时明确地指出,只要封建帝王暴虐无道,人民就有权利起来推翻他。陈涉领导的这支农民军虽然没有取得成功,但却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秦末农民战争,最后终于推翻了秦朝的无道统治。对陈涉首先起义、推翻秦朝的历史功绩,司乌迁是完全持肯定态度的。

对于历史上许多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英雄人物,司马迁也大加赞赏。他当年游历时,曾到过湖南长沙北面的汨罗江,并在江畔凭吊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这次凭吊极大地影响了司马迁,他的心灵中深深地印入了屈原的诗篇和一生的遭遇。在给屈原作传时,他认为屈原可以同日月争辉,并愤怒地谴责了楚国贵族统治者不辨忠奸的丑恶行径。当年,司马迁还曾到湖南零陵郡瞻仰舜的葬地,对舜的事迹作了实地考查。后来在写史记时,他便把舜的事情写在《五帝本纪》里,赞扬他忧国忧民的高贵品质。司马迁也非常推崇"完璧归赵"和"将相和"故事中的主人公--蔺相如和廉颇,对他们的爱国行为大加赞赏。

在史记中,司马迁还歌颂了那些为了反抗,置自身性命于不顾的刺客以及救人急难、见义勇为的游侠。比如"凤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荆轲,为报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不惜只身刺秦王,最终血溅秦廷。司马迁对这些人物进行大胆的歌颂,实际上便是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赏人民反抗的愿望。司马迁对名医扁鹊、谆于意等有益于人民的人,用很长的篇幅记录了他们的生动事迹和医学理论。这些人在当时都没有社会地位,可在司马迁的心目中,他们远比某些王侯将相高贵。

对封建统治者的丑恶面貌,司马迁也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并无情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比如《酷吏列传》一共为十个残暴冷酷的官吏作传,其中汉武帝的臣子就有九人。汉武帝当时重用张汤,而"汤为人多诈,舞智以御人。始为小吏,乾没,与长安富贾田甲、鱼翁叔王属交私"。所谓"乾没",即空手得到的意思。这里描写的是张汤为小吏时好用计谋以制服人的情况。张汤得势后,与赵禹一起制定了各种残的法令,其中有一条叫"腹诽之法",即不管有罪与否,只要被指控为对朝廷心存不满,就可以据此治罪。张汤不仅善于巧立法令名目,而且还会迎合汉武帝的心意去处置""。在他的主持下,往往一个案件会使无数人家受到牵连,以致如麻,视人命如草芥。这些人的罪恶活动都被司马迁记录了下来,他便是通过这些对汉武帝时期专制统治的残酷和黑暗加以暴露和控诉的。

司马迁的进步历史观和敢于揭露帝王过失的大胆作风值得肯定。对于历史的演进过程,他的思想也比较完整。他在给予历史正确的评价后,又充分肯定了历史是不断发展进化的这一结论。

3、史家绝唱

鲁迅先生曾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就是说,作为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中国通史的史记,同时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

在司马迁的笔下,篇幅不多的文字就能非常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历史或一个历史人物。例如,对《田单列传》中田单防守即墨城的描写。田单用了六条妙计大胜燕国,使齐国得以恢复。"火牛阵"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计策。晚上,田单将紫红色的带有龙纹的布帛披在一千多头大牛身上,又在其角上绑上锋利的刀剑,用油浸透它们的尾巴,再用火点着。于是,一千多头牛带着熊熊火焰,像怪兽一样冲进了燕兵的阵地。而齐国士兵也拿着武器冲向了敌人,还有一些人敲锣打鼓,高声喊叫,以壮声势。摸不着头脑的燕兵吓得争相而逃,结果被杀得丢盔弃甲,燕兵的尸体遍布于战场上,齐国大获全胜。司马迁虽着墨不多,可"火牛阵"就如一幅图画一般出现于读者的脑海中。

司马迁还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不同类型的历史人物。他对西楚霸王项羽的描写非常精彩。巨鹿战役中,项羽率领大军渡河,然后沉掉所有的船只,并下令只允许带三天的粮食,这便形象而又具体地刻画了项羽破釜沉舟、与秦军决一死战的决心和气概。项羽的军队一个抵十个,消灭了数量上远远超过自己的秦军,在推翻强秦统治的战争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项羽在战斗结束之后,召见各路将领,当他们进入项羽的辕门时,没有一个人敢抬起头走路。这是对项羽威风的描写。对项羽被围的场景,司马迁描绘得更是感人。项羽慷慨而歌:"力拨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司马迁通过这歌声,完全刻画出了这位英雄在失败以后时慷慨悲壮,而又无力挽回失败命运的复杂心情。接下来,司马迁又对项羽突围后,在东城决战时的勇猛作了描绘。当时项羽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当几千名追兵迫近时,项羽圆睁双目,怒喝一声,把汉军吓得后退了好几里。看到这样的描写,不禁使人觉得这位失败的英雄似乎就在眼前。

再如,司马迁描写汉高祖入关时与民众约法三章,充分表现出了一个政治家的风度。而汉高祖也具有好谩骂的流氓习气和随机应变的性格。有一回,韩信给汉高祖写信,要求封自己为齐王。汉高祖非常生气,刚想发作,张良却在一旁暗示他别发作,他立即转过口风说:"大丈夫平定诸侯,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王呢?"这里用字也不多,却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了汉高祖善于随机应变和玩弄权术的性格。

司马迁在书中的叙述语言非常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他广泛用口头流传的谚语、成语、歌谣,而且不回避方言土语。他的语言是一种接近口语的"方言",通常叙述和人物对话和谐一致,虽明快但含蓄,话外有音,值得玩味;繁复而简洁,不拘一格,各得其所,一般都为人物特征的描写服务。他刻画人物说话口吻的描写最令人玩味,充分表现了人物的精神态度。为了突出人物形象,他还常常适当地强调、夸张。比如,《高祖本纪》:"(五年)正月,诸侯及将相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这一段汉高祖让帝位的话,是直接模拟当时的口语,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汉高祖惺惺作态的样子,读完不禁觉得汉高祖说话的情景就在眼前似的。再者,司马迁使用古史资料时,一般以当时通用语翻译古语。如《五帝本纪》写尧舜的事迹,取材于今文《尚书·尧典》,把书中的"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允厘百工,庶绩咸熙"等语,翻译为"百姓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信伤百官,众功皆兴"等,译文与原文相比较,就会发现更容易读懂。史记的人物传记之所以这么出色,是与司马迁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分不开的。

一个人在遭到无辜的迫害以后,通常有两种选择: 要么悲观消沉,要么发愤图强。而司马迁选择了后一条路。他秉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目的,将自己心中所有的"愤"全部倾注到史记的创作中去。司马迁独创了中国历史著作的纪传体裁,开创了史学方法上全新的体例。司马迁以个人传、纪为形式,以社会为中心记载历史,为后人展示了一部规模宏大的社会变迁史。无论在历史上还是文学上,司马迁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他那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崇高的人格将永远闪耀着不朽的光芒。

古史杂识之 不可鄙薄司马迁

葛剑雄先生《货殖何罪》(《读书》一九九六年第九期)纵横恣肆,古今事例信手点化,可谓文理俱佳,令人获益匪浅。但说“深感太史公的远见卓识,不仅在一般学者之上,也比当代某些史家高明”,很有模拟不当的意味。司马迁何止比现在某些史家高明。关于为史一道,司马迁无人可及大概已是古今共识。再往宽泛处看,司马迁身后还没有任何学人能在对历史、社会、人事诸多方面的综合把握上可与之比肩,这恐怕也不算妄言

司马迁说过:“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诏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太史公自序》)司马迁向来将其著述之举视为同《春秋》等量齐观的事业,这一点应该说也做到了。”收吖侣?坪趸姑豢吹绞裁慈硕运韭砬?“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的自许说三道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司马迁应该算是完成了圣人般的事业。既然司马迁功同《春秋》,他是否享有过哪怕片刻,如同孔圣人般的社会崇敬呢?答案是,从来没有。于是,司马迁又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沉重的命题:为何写出过“圣人级”专着的作者,得不到圣人级的待遇?之所以要这样说,是因为葛先生的上述句式,绝不会转换成“才深感孔夫子的远见卓识……也比当代的某些……高明”。而且从古至今,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转换句式。

其实,司马迁留下的这个命题,他自己已先行破解过,他说:“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自古而耻之。”(《报任安书》)原来大质已亏的刑余之人已失去了受人尊敬的资格。所以,司马迁又说:“虽累百世,垢弥甚耳。”看来司马迁椎心疾首还不仅仅是因为尘世间的屈辱以腐刑为最,更重要的是经此一创,其人其书再也不会被后人视为圣人圣物。果不其然,不仅后世学人每每发出“史迁不察”之类的词句,即使高明如葛先生者,也不自觉地将他所不值之人以司马迁这杆大秤掂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司马迁的伟大不仅在于能打理前史,也在于其能预见其身后之事。当人们为司马迁惊天地泣鬼神般的文思欷嘘不已的同时,又免不了堕入其生前已存在、身后仍延绵不去的世俗观念中去,从而不会以虔诚的崇敬面对司马迁。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司马迁已先行预见了两千年之后的世态,但也无法料定自己的命运。或许会有人说,司马迁受宫刑是咎由自取。这种认识无疑是指责司马迁烧糊过洗脚水,完全是厚颜***地替统治者的残暴张目。且不说司马迁受刑时李陵降否不明,即使坐实,两国交兵,叛来降去,在汉代也是寻常之事,至少在司马迁时代还不是当局用以定罪的名目。在《卫将军骠骑列传》里就记有一个赵破奴,曾被匈奴俘去十年,未闻失侯夺爵。所以对司马迁的受刑原由还应当遵从他本人的说法,即“上以为仆沮贰师”,也就是蒙受了莫须有的腹诽罪。因此,可以断言,两千年前司马迁蒙受的冤屈,是.的罪过。

当然,葛先生丝毫没有认为司马迁是罪有应得。这可以从文章处处表现出来的对.统治的厌恶及对司马迁的崇敬之情上得出结论。但葛先生的无意识还是受了世俗观念的影响,以至于他把自己不以为然的人和现象与司马迁扯到了一起。须知,不论对什么人来说,只要能与司马迁放在一处较高下,都是一种抬举,而不是相反。另外,有关货殖问题,胡适先生曾有过与葛先生类似的结论,这就是所谓的英雄所见略同。

司马迁的绰号是什么

1、走,我们去植树

第1课时

自主检测2轻快的脚步、清新的空气、和煦的春风、青翠的小树、绿色的希望、金色的童年(答案可多样)

4、送来清新的空气,健康、幸福;祖国美丽的版图;风沙乖乖低头,让百鸟翩翩起舞……

自能拓展中国植树节 (3月12日)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世界环境日 (6月5日)中国土地日 (6月25日)

第2课时

自主检测3、一座绿色工厂,快乐的音符,清新的空气,健康、幸福

(1)绿色工厂,快乐的音符,绿色宝库等。

(2)①提供食物、水果、②提供木材③提供氧气,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保护环境④控制水土流失……

2、第一朵杏花

第1课时

自主检测3、(1)奇怪、高兴、激动、自豪、肯定……

(2)一年前,一年后。精确、细致的科学研究态度。

第2课时

自主检测2、如:“神舟六号”飞向了广阔的天空,飞向了浩瀚的宇宙,飞向了神秘的未来。……

3(1)刹那间、转眼间、一瞬间、眨眼间、挥手间……

(3)清明节

(4)反映竺可桢爷爷得到准确时间后的激动心情。

(5)竺可桢爷爷长年不懈的进行科学研究,具有精确、细致观察的研究态度。

3、燕子

第1课时

自主检测4、《海燕》,外形,增添生趣,飞行,休息

自能拓展绚丽、怒放、清香、盛开、枯萎、凋谢、凋零……

百花争艳、婀娜多姿、五颜六色、争奇斗艳、竟相开放、花香四溢……

第2课时

自主检测1、圈:quān圆圈、铁圈 juàn羊圈、猎圈

横hénɡ横线、横向、横竖 hènɡ横财、蛮横

2、俏丽、*拢、轻便、机智、轻拂、增加……

3、(1)吹拂,洒落,赶集似的,生趣。

(2)微风、细雨、柔柳、草、芽、花、燕子

(3)小燕子在春光烂漫时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4、古诗两首

自主检测2、(1)江南春,唐、杜牧。

(2)淡云、轻风、红花、绿柳、日光、长河。愉快

5、苹果里的五角星

第1课时

自主检测3、清楚、陌生、隐蔽、感慨、墨守陈规

4、竖切,拦腰横切,隐藏着,鲜为人知、魅力。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自能拓展

深情厚意 山清水秀 东张西望 漫山遍野 取长补短

腾云驾雾 千山万水 博学多问 惊天动地 铜墙铁壁

第2课时

自主检测2、果然、竟然、仍然;精彩、精致、精细

3(1)按老规矩做事

(2)不是真的五角星,而是指苹果里像五角星的图案

(3)竖着切,拦腰横切

6、最佳路径

第1课时

自主检测4、格罗培斯 、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的做法 、提前开放,按游人踩出的痕迹铺设道路

自能拓展

人山人海、万人空巷、门庭若市、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比肩继踵、项背相望、座无虚席、济济一堂、摩肩接踵。

第2课时

自主检测2、整理、焦急、思路、海边、连绵、年老

3(1)格罗培斯和游人

(2)格罗培斯在游人自由选择的基础上,设计的路径最符合游人的需要,最优雅自然。

(3)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自能拓展

起初,格罗培斯为设计迪斯尼乐园路径大伤脑筋,修改了50多次方案,都不满意;接着,他干脆丢下设计,去海滨游玩;后来,他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的做法中得到启示,取了提前开放,按游人踩出的痕迹铺设道路的做法;最后,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7、人类的“老师”

第1课时

自主检测2、启发、发现、激烈4、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飞行,轮船,建筑

自能拓展螳、蝇、蜂、蛾、蚕、蜻蜓、蚁

第2课时

自主检测3、(2)……各个部分。∥建筑师……

(3)人类模仿鸡蛋的“薄壳结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自能拓展

查找有关仿生学的资料。(蝙蝠——雷达、响尾蛇——导弹、茅草叶——锯子……)

综合练习(一)

九、3、要培养精确、细致的观察习惯;要给人自由,让人自主选择;要有创新精神、不墨守陈规……(要鼓励学生的创新答案)

十、2、茂密、繁茂、繁盛…… 遮蔽、遮盖、挡住……

3、树冠:树的上部;亭亭玉立:形容身材细长、好看。

4、高大的梧桐树枝叶茂盛,毛绒绒的梧桐树果挂满树梢,整个树冠像撑起一把大伞,为人们遮挡夏日的(骄 娇)阳。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一阵风吹来,发出哗哗的响声,(拂 佛)去了人们脸上的汗珠。大树下,美人蕉像美丽的小姑娘。串串红像一个个小。

5、从上到下,梧桐树、银杏树、美人蕉、串串红,打比方(比喻)

十一、《亲近母语》

1、 迈步、移步、闲逛、徘徊

大步流星、步伐矫健、步履蹒跚

2、言无不尽 先天下之忧而忧

2、 富有爱心、洛迪、唐飞、爱国

8 三顾茅庐

第1课时

自能拓展写出成语的主人公。

(祖逖)闻鸡起舞 (匡衡)凿壁借光 (吕蒙)手不释卷

(勾践)卧薪尝胆 (韩信)背水一战 (赵高)指鹿为马

第2课时

自主检测3、A群雄纷争 三分天下 茅塞顿开 B 魏(曹操)蜀(刘备)吴(孙权) 4、刘备、诸葛亮、如鱼得水

9、祁黄羊

自能拓展(1)满遭损(2)学而不厌(3)学而不思则罔

10 公仪休拒收礼物

第1课时

自主检测 剧本中小括号“( )”里的内容是说明 说话人的动作表情 ,方括号“[ ”里的内容是说明 旁白 。

自能拓展 茫(怅)、哑、勃、翻、怦、昭

第2课时

自主检测1、例:满怀歉意、赶忙站直了身子诚恳、咂巴着嘴回味着、深有同感地点点头 2 ⑵、廉洁奉公、清正廉洁、光明磊落

自能拓展包公、海瑞、张伯行、詹天佑、陆游、屈原、于谦

11 永远的白衣战士

第1课时

[自主检测]4、解释说明、特殊称谓、SARS、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自能拓展肝炎、乙脑、伤寒、感冒、水痘、结膜炎(红眼症)

第2课时

自主检测2、A、叶欣,乐观、快乐、对工作认真负责、对病人关怀备至,豪爽、关怀、安慰

(2)A、随时都有可能被传染、亲自救助危重病人;每天接待好多病人、20多天坚持上班不休息;帮助很多危重病人脱离危险。

B、叶欣,她对工作的负责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3)如:叶欣,你太伟大了,你的心中只有患者,你从来不考虑自己的安危,你是真正的白衣天使!

12 “蕃茄太阳

第1课时

自主检测4(1)、这句话把明明咯咯的笑声比作银铃,说明明明是个快乐的孩子。(2)、这句话把明明比作小屋里的光线,说明明明的快乐感染了我,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第2课时

自主检测1、 “这一幕”指的是小女孩虽然失明了,但她仍然很快乐,她的家人仍然很快乐,因为他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我的心觉得温暖起来是因为我也是个残疾人,本来对生活已经失去了信心,是他们一家感染了我,是我的心里也舒服了许多。

2、

出现的次数

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含义

1

明明摸蕃茄,给太阳起的名字

像蕃茄一样的太阳

2

我觉得明明的脸像蕃茄太阳

快乐的充满好奇的可爱女孩

3

明明留在我心中的印象

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品质

13 第一次抱母亲

第1课时

自能拓展

老人 (少)年 老歌 (新)曲 老根 (新)芽

老绿 (嫩)红 正中 (歪)斜 正确 错(误)

正面 (反)面 正道 (邪)教

第2课时

自主检测2、读课文,完成题目。(1)、( 责怪 )( 无辜 )( 质问 )( 怀疑 ) (2)、我难过表面上看是因为母亲竟这么轻,实际上是因为不了解母亲这么轻,而母亲这么轻的身体却承担起了几倍的生活重担。

14 我不是最弱小的

第2课时

自主检测2、不解、语重心长、天真、一本正经

综合练习(二)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yi”字。(9分)

疑神疑鬼 化险为夷 移花接木 仪表堂堂

怡然自得 因地制宜 不遗余力 阿姨 小心翼翼

二、空城计、三顾茅庐、过五关斩六将、赔了夫人又折兵、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六(2)刘备、公仪休、祁黄羊、认真负责舍己为人、活泼快乐心中有他人

七、阅读。(一)1、用于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秘结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症。对症。2、个别患者服药后会出现轻微腹泻、腹痛,可减量腹用。服药期间,禁食辛辣食物。3、一日三次,一次一粒,饭后用温开水送服。

(二)高明的琴师

(1) :“,,,。”

(2)②清楚 ③有耐心地;尽力地

(5)一望无际的大海 高耸入云的山峰 惊涛骇浪拍击岩石的“哗哗声” 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

(6)大海、高山,也就是大自然

八、C C D C C

15、鸟语

第1课时

自主检测2、即 娇 留 顽 3、忽略 懈怠 自由自在 坚强 知晓 催迫4、从画眉的语言中,我还猜想到要孝敬父母,关心他人……所以,我觉得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

第2课时

自主检测2、(1)“它们”指的是画眉、黄莺、百灵;喜鹊、燕子等。如:“我”会从燕子的“语言”中猜测到要勤劳、朴实。

16、天鹅的故事

第1课时

自主检测 3、 ×√×

第2课时

自主检测 3、 C、A

17、生命的壮歌

第1课时

自主检测3、(1)竟 丛 弃 岗 (3)受困的蚂蚁

(4)“这区区的弱者……迅速地滚动着”;“蚁团冲进了河流里……烟雾”。

自能拓展 舍己为人 舍生忘死 齐心协力 同舟共济

第2课时

自主检测2、(1)B、轻盈 沉重; 笔挺、歪斜;上升、下降

C、如:老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

(2)A、“生命桥”指羚羊跳跃时所划出的一道道弧线。

B、正是因为一只只老羚羊用生命之躯架起了“桥梁”,才使得一只只年轻羚羊逃脱死亡,求得了生存,所以说这座桥是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18、特殊的葬礼

第1课时

自主检测 4、1986.9;一是为一条瀑布举行的;二是主持这场葬礼的人是巴西总统;号召人们保护自然,爱护地球。

第2课时

自主检测(2)C、往日 消逝 逐步

D、咆哮而下 滔滔不绝 雄伟壮观 一泻千里;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落九天 E、“几年过去了……最后的消亡”。

19、沙漠中的绿洲

第1课时

自主检测4、美好的家园;买来泥土、淡水、树苗、花草,想方设法地培植它们,侍弄这些花草树木

20、云雀的心愿

第1课时

自主检测3、× √ √

4、沙漠:黄沙漫天飞舞;大河:河水咆哮而下,一些村庄被淹没了;自己居住的那片森林,非常凉快。森林;来年,邀上小伙伴,到那片沙漠上去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

第2课时

自主检测1、(2)“败”的字义:凋谢、枯萎。

综合练习三:

四、1、划去“弹琴”换上“吉它”等乐器

2、划去“民族” 换上“汉族”等

3、划去“财务科” 换上“心血管科”等

五、4、“和”改成“等”。

七、(二)1、(1)C(2)b 2、可惜 hè zhòng

4、①施展抱负 施展才华

②“束缚”具体指“用一根细铁链绑住小花猫的脚,拴在桌腿上。”

22、故居的樟树

第1课时

自主检测4、 本身有一种香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枝枯叶落的时候、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这木质存在一天、怕它一天、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驱虫、有香气

自能拓展

树的种类

树的外形

树的特点

樟树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有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存

柳树

婀娜多姿、婆娑

生命力强,随遇而安

松树

苍翠挺拔

耐寒、高洁

第2课时

自主检测1、 繁殖、长久、敬仰、粗大

2、 纤弱、稀疏、低*、痛恨

4、具有拒虫的特点、高尚的人格

23、《黄河的主人》

第1课时

自主检测3、 骇: 惊吓 ;履:走 ;致:精神集中;战: 害怕

4、 羊皮筏子鼓浪前进。 身边摆着麻袋。

5、 小小的、险恶的风浪、乘客的安全、不粗不细、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惊涛骇浪、如履平地

自能拓展

青海巴颜咯拉山,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渤海、5464、二大、母亲河

第2课时

自主检测1、(1) 提心吊胆、胆战心惊;(2)破浪前进、如履平地、专心致志;

2、波浪滚滚、气势磅礴;汹涌、可怕;勇敢、大胆;小心、仔细

3、(1)专心致志、谈笑风生;

(3)观赏或欣赏;胆战心惊或心惊胆寒;

(4)注意水势时的认真、详细;破浪前行时的智慧和勇敢;具有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品质

(5)因为他们相信艄公有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

综合练习四

一、 捣毁、爆炸、钥匙、循规蹈矩、均匀、郑重、跨越、肝胆相照

三、 继往、革故、拖泥、以德、是举、善任、兴国、俱进

四、 偶然、居然、固然

五、 苦思冥想、静思默想、深思熟虑、朝思暮想、浮想联翩、痴心妄想、异想天开、左思右想

六、1、 即使……仍然……或者虽然……但是……

2、(可敬的)白衣战士(机智勇敢地)赶走了(害人的)“非典”。

3、删去“马上”或“顿时”;把“后果”改成“效果”

4、国际互联网很奇妙。

七、1、勇敢、智慧、镇静、机敏、惊涛骇浪、如履平地、黄河的主人

八、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或者“每一衣,都思纺织之辛苦;每一食则念稼穑之艰难”…………

2、“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九、4 、2、3、1、5

十、(1)风、隐约、清香;(2)静气怡神、美妙绝伦、历历在目;(3)雄伟、险峻、奇丽、秀美

(4)滔滔不绝、赫赫有名、津津有味、井井有条、翩翩起舞、步步为营……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哺育我们这些花朵。

(5)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落九天。

(6)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龙门—石窟、南京—中山陵、泰山—日出……

十一、(一)A、C、A (二)(略)

综合测试一

一、 秩序、繁衍、版图、斟酌、钥匙、惭愧、矛盾、信赖、娱、预、誉、郁郁

二、 xiǎn pāng niǔ bēi

三、 拘、生、经、辞、咫、思 想、瞻 顾、故乡水、故乡人

四、 青年(教师)、鲸鱼(鳊鱼)、圣诞节(中秋节)

五、 4、弧线是生命桥。5、把“维护”换成“保护”

六、 1、潜水艇、飞机、越野车、装甲车;2、爸爸——妈妈——萨沙——蔷薇花,保护弱小的重要性;3、小娃撑小艇,偷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图略。

七、 (一)1、树木、水草、鸭子、钻天杨、垂柳;2、勇士、长城;3、翠、金色、雪白、绿色、蓝、碧;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1、《我爱柳絮》;2、毛茸茸、一个个、小小;3(略);4、飘荡、仿佛、快乐、大概

5、柳絮、很喜爱柳絮

八、1、108;吴用——智多星、鲁智深——、林冲——豹子头、花荣——小李广、李逵——黑旋风…………

2、《三打祝家庄》、《智取生辰纲》、《倒拔垂杨柳》、《杨志卖刀》、《武松打虎》、《血溅鸳鸯楼》…………

综合测试二

一、 障碍、细腻、监测、滥杀无辜、魅力、矛盾、钥匙、恍然大悟

二、 (jí) (chǔ) (yīng) ( yìng ) ( chǎng ) (cháng )

三、 承、顾、具、掠、霜、恍、生、益

四、 近视(环视)、财务科(肿瘤科)、运动(跳远)

五、 (一)1、人们谈论着。2、眼睛里饱含着泪水。

(二)1、(婀娜多姿的)(随风轻轻地)2、(千姿百态的)(在空中无拘无束地)(三)1、把“两个”和“新旧”调换一下位置。2、把“和”改成“等”。

(四)(略)

(五)略

六、1、终日忙碌、勤劳;勇敢破冰、团结力量大的道理;勇于献身、为下一代生存着想的品质;围成一团战胜大火的蚂蚁那里、视死如归的团队精神…………

2、略

七、2、5、4、1、3

八、(一)

1、划去的为(guàn ) (shàn ) ( nà )

2、蜜獾和导蜜鸟是一对好伙伴,它们常常相互合作,共同捣毁蜂巢

3、导蜜鸟、前面树上有蜂巢,快去吃。

4、导蜜鸟发现蜂巢告诉蜜獾,好让蜜獾吃到蜂蜜;而蜜獾吃到蜂蜜发同时又为导蜜鸟赶走了野蜂,导蜜鸟又能吃到蜂巢里的蜂蜡。

(二)1、端详、惊讶;2、③ 、④ 3、蜜蜂可聪明呢,它每次过一朵花的蜜,就拉一粒屎,做了记号,别的蜜蜂飞来一看,噢,过啦,就不用白进去了。要不然,世界上有那么多的花,怎么才能知道哪朵过了,哪朵没菜过呢?

王阳明心学的图书目录

司马迁

司马迁(前451—?),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汉武帝元封三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几年以后便开始了《史记》的写作。后因李陵而受了宫刑,出狱以后继续写作《史记》。在这部著作基本完成的时候就逝世了。《史记》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组成部分,共52万多字,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之间大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它是我国史传文学的典范,鲁迅曾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酌之离骚”。

================

还有另种说法

================

司马迁(前135 ~ 前87)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他生于史官世家,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掌管文史星卜。父亲司马谈在武帝即位后,任太史令达三十年之久。司马谈博学,精通天文、《易》学和黄老之学。司马迁十岁起诵读「古文」,并接受其父的启蒙教育。渊源久长的家学对他后来治学道路有深刻的影响。后随父去长安,同当时著名经学***孔安国、董仲舒学习《古文尚书》和《春秋》。十九岁为补博士子弟。二十岁随博士褚太等六人「循行天下」,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活。他的足迹到达会稽,访问夏禹的遗迹;到过姑苏,眺望范蠡泛舟的五湖;到达淮阴,访求韩信的故事;到过丰沛,访问刘邦、萧何的故乡;到过大梁,访问夷门,并考察秦军引河水灌大梁的情形;到过楚,访问春申君的宫殿遗址;到过薛地,考察孟尝君的封邑;到过邹鲁,拜仰孔孟的家乡。此外,他还北过涿鹿,登长城,南游沅湘,西至崆峒。壮游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回到长安后,武帝对这个广闻博识、学问丰富的年轻人十分重视,命他为郎中,让他带着皇帝的命令出使巴蜀,到达今天昆明一带大西南地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奠定了司马迁以后着书立说的厚实基础。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封泰山,司马谈以职任太史公而不能从行,愤懋而死。临终前他难过地对司马迁说:「我死以后,你必为太史。做了太史,莫忘了我的遗愿。今大汉兴盛,海内一统,上有明主贤君,下有忠臣义士。我身为太史,而未能记载,愧恨不已。你一定要完成我未竟之业!」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任父职为太史令,使他有机会读遍藏书处石室金柜收藏的文史经籍,诸子百家,及各种档案史料。太初元年(前104),他以太史令身分和中大夫孙卿、壶遂及历官邓平、落下闳、天文学家唐都等二十余人,改革历法。经这批专家通力合作,反复计算、选择,终于在这年五月造成新历,这就是著名的《太初历》。《太初历》改以正月为一岁之首(秦历以十月为一岁之始),一月的日数为二十九点五三天,一岁一年一的日数是三百六十五点二五天,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也是甲国历法史上进行的第一次大改革。此后,他秉父遗志看手准备编写《太史公记》(《史记》)。

天汉二年(前99),他的同僚李陵出征匈奴时被围,在矢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匈奴。消息传到长安,武帝大怒。朝廷的文武百官,都大骂李陵投降可耻。司马迁不作声。武帝问他有什么意见,书生气十足的司马迁百言不讳地说:「李陵转战千里,矢尽道穷,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他虽投降,尚属情有可原。臣以为只要他不死,他还是会效忠汉朝的。」盛怒中的汉武帝听了司马迁这番话,认为他是为李陵辩解,是在故意贬低当时正在打匈奴而又很不顺利的李广利,于是命令把司马迁判为死罪(或以腐刑代替)。汉武帝时代,判了死罪的可以出钱五十万减死一等。但家境并不富裕的司马迁拿不出这一笔钱,只能受「腐刑」(宫刑)来选择「偷生」这条路。不幸的遭遇,使司马迁精神受到极大***,曾一度想***,但他想起了父亲的遗言,又以古人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韩非等在逆境中发愤有为鼓励自己,终于以惊人的意志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身心备受摧残、忍辱含垢生活的司马迁深知,「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决心以残烛之年,完成父亲要他完成的史书。经过六年的囚禁生活,征和元年(前93)终于出狱。武帝对司马迁的才能还是爱惜的,任命他为中书令。从此他埋首奋发著述,终于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中家之言」的巨著——《史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又称《太史公记》、《太史记》,至东汉末年才百称为《史记》。司马迁意在使其「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汉宣帝时,司马迁外孙杨恽把它公之于世。其时已有少量缺篇,为后人褚少孙等补足。 《史记》是中国史学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恢宏先河。《史记》有本纪十二,列传七十,此外还有世家三十、表十、书八,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五千六百字,记载了从黄帝至汉武帝约三千年间史事。 「本纪」是全书的总纲,以编年为体,记载历代帝王的世系,年代久远的以朝代为主,年代稍近的以帝王或实际当权者为主。「本纪」实质上是全国编年大事记,起提纲挚领的作用。

「世家」亦以编年为体,记述王侯封国、开国功臣和有特殊地位、特殊影响的人物。其事或许并非牵涉全国,然于某一封国或全国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有巨大影响,多数可视为「国别史」,诸如「晋世家」、「楚世家」、「孔子世家」、「陈涉世家」等。

「列传」所占篇幅最多,可分两大类:一类是人物传记,有一人一传的专传,有两人或数人的合传,按人物性质排列立传。所记人物范围极广,涉及贵族、官僚、政治家、经济家、军事家、哲学家、文学家、经学家、策士、隐士、说客、刺客、游侠、医士、占卜者、等社会各个阶层。另一类是对外国或国内少数民族的记载,涉及中外关系史和国内民族关系史。前一类列传有「伯夷列传」,「孙子吴起列传」、「刺客列传」、「儒林列传」等;后一类有「匈奴列传」、「南越列传」、「西南夷列传」、「朝鲜列传」等。「列传」对「本纪」起了充实和具体化的作用。

「表」,以谱列帝王、诸侯、贵族、将相大臣的世系、爵位和简要政绩,以年代远近、史事繁简而别为世表、年表、月表。今人观之,也可分为大事表和人物表两类,诸如「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等。「表」的作用是形象、直观,便于观览,可补「本纪」、「世家」、「列传」之不足,又可省去不少文字,使记载免于繁冗。

「书」,分门别类记述历代历法、礼乐、封禅、水利、经济等典章制度,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史记》很重要的部分,诸如「礼书」、「乐书」、「历书」、「河渠书」、「平准书」等等。其中尤以「平准书」最为精彩,记社会经济状况,特别是汉朝经济政策的演变,开后代正史「食货志」之先河。 历来人们称《史记》是纪传体史书,强调本纪和列传的重要性。其实,作为全书的组成部分,表、书、世家都有纪、传不能代替的独立的价值,严格地说,它应是纪传志书体,是一种综合体史书。

司马迁在《史记》里不仅记载了大量史实,并且要「考其行事,综其始终,稽其成败兴坏之纪」,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要从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中探索出一些道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来。因此,他不只是一个史事的整理者,而且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即探究天人关系、疏通古今变化的主旨,集中反映了司马迁历史哲学的精髓。

「究天人之际」,司马迁首先强调天人相分,即认为天道与人事是不相干的。在《伯夷列传》里,他以伯夷、叔齐和颜渊为例,对「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说法进行批评,说「天之施善人,其何如哉?」到了近世,那些品行不好,专犯忌讳的人,却「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反之,公正发愤的人,常「遇灾祸者,不可胜数也」。由此,他深沉地写道:「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他对项羽英雄一世但从不自察,临死之前还一再说「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持严肃批判的态度,说是「岂不谬哉!」他对汉武帝大肆挥霍搞封禅祭祀、祈求神仙的活动,予以深刻的揭露,认为这种活动毒害了社会风气,「然其效可睹矣」,予以强烈的讽刺。而在写到人的活动时,刻意写出人事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在《太史公自序》里说,三十世家,是要写出「辅拂股肱之臣」的「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七十列传,是要写出那些「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的人们的活动。这在中国史学发展上,第一次把人的活动放到如此重要的历史位置上来看待。他还把人的活动与国家兴亡联系起来,认为:「君子用而小人退」,这是「国之将兴」的征兆;而「贤人隐,乱臣贵」则是「国之将亡」的迹象。进而指出:「其矣,『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诚哉是言哉!」(《楚元王世家》)后论一他还寓意很深地指出:要使国家强盛太平,「唯在择任将相哉!唯在择任将相哉!」(《匈奴列传》后论)

「通古今之变」,包含了司马迁历史哲学的丰富内容。首先,他对历史演进的过程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看法,这从《太史公自序》中的《五帝本纪》至《高祖本纪》的序目、《三代世表》至《秦楚之际月表》的序目申可略见其大概。五帝、三代因历史太久远,无法「论次其年月」。《三代世表》至《十二诸侯年表》,年代是「自共和迄孔子」,是「诸侯专政」、「五霸更盛衰」。接下去是《六国年表》,起周元王(前475)、迄秦二世(前207),历史特点是「陪臣执政」,「海内争于战功」,「务在强兵并敌,谋诈用而纵横短长之说起」。《秦楚之际月表》起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至高祖五年(前202)九月,首尾八年。对这段历史,司马迁写道:「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这四表不仅首尾相衔,贯穿古今,且勾勒出了各个历史时代的特点,反映出司马迁对于历史进程的卓越见解。

其次,在叙述历史变化过程中还阐扬他的历史进化观。他的这种见解,在「八书」中贯彻得尤为突出。

第三,提出了「物盛则衰,时极而转」的历史命题。《太史公自序》在讲到撰述「本纪」时,提出对于历代帝王业绩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即推究其何以始,详察其何以终;于其极盛时要看到它日渐衰落的迹象。在司马迁的历史哲学中,历史总在变化:要么由盛变衰,要么由衰转盛。他就是用这样的历史哲学去观察历史,「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除《史记》外,司马迁还作赋八篇,均已散夫,唯《艺文类聚》卷三十引有《悲士不遇赋》片段。 他的《报任安(少卿)书》,是一篇著名的论说散文。文中叙述了他因李陵而受宫刑的过程;抒发了忠而见疑、无辜受刑的悲愤,暴露了汉武帝的专横残忍及当时的酷吏政治;最后,表达了自已发愤着书、创作《史记》的决心。

司马迁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突出的地位。《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当之无愧的。

===================

还有种说法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公元前145年(汉景帝中元5年)司马迁生于龙门。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六岁,在故乡读书。

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太史公自序》:“谈为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

公元前136年(建元五年)十岁,在故乡。

《太史公自序》:“耕牧河山阳,年十岁,则诵古文。”按:司马迁十岁左右,即在故乡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

公元前135年(建元六年) 十一岁。

窦太后死,汉武帝罢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重新发动尊儒。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元光元年)十二岁。

是年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司马迁时在夏阳耕读,时在长安求学。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元朔二年)十九岁,从夏阳迁居长安。

汉武帝从主父偃建议迁民于茂陵。司马迁随家迁于京城。从孔安国学《尚书》,从董仲舒学《春秋》。孔安国为侍中。

公元前126年(元朔三年)二十岁,游历各地。

司马迁漫游江淮,到会稽,渡沅江、湘江,向北过汶水、泗水,于鲁地观礼,向南过薛(今山东滕县东南)、彭城,寻访楚汉相争遗迹传闻,经过大梁,而归长安,历时数年,为协助父亲著作史记做准备。

公元前124年(元朔五年) 二十二岁。公孙弘为丞相,请为博士置***员五十人。司马迁得补博士***员。

公元前123年(元朔六年)二十三岁,为郎中。以考试成绩优异为郎中,即皇帝的侍卫官。

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元狩元年)二十四岁,为郎中。

司马迁侍从武帝巡视至雍,祭祀五峙。获白麒。司马淡始修《太史公书》。

《史记》原记事止于此年。《太史公自序》:“述陶唐以来,至于麒止。”后来司马迁修改下限述于太初末年。

公元前119年(元狩五年)二十八岁,为郎 中。

汉武帝游鼎湖,至甘泉(今陕西淳化县境内),司马迁以郎中身分侍从。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元鼎四年)三十三岁,为郎中。

司马迁随汉武帝祭祀五帝到雍(今陕西凤翔县),到河东(今山西夏县东北)。

有司与太史公司马谈、祠官宽舒议祭祀后土祠。始立后土祠于汾阴(今山西万荣县)。冬十月,“武帝自夏阳东幸汾阴”,司马迁随武帝回夏阳故乡。

公元前112年(元鼎五年)三十四岁,为郎中

冬十月,司马迁以侍中身分侍从汉武帝巡行至西北的扶风、平凉、空峒。太史公谈、祠官宽舒等向武帝建议立泰峙坛。太史公谈泰峙典礼。

公元前111年(元鼎六年)三十五岁,为郎中将。

汉武帝与公卿、诸生议泰山封禅。司马迁受命为郎中将以皇帝特使身份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到达邛(今四川西昌一带)、笮(今四川汉源一带)、昆明(今云南曲靖一带),安抚西南少数民族,设置五郡。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元封元年)三十六岁,为郎中。

汉武帝前往泰山封禅,太史公司马谈随行,至周南(今河南洛阳)而病危。司马迁自西南归,见父于周南。谈临终嘱司马迁继孔子而续《春秋》。

司马迁以郎中身分侍从汉武帝至泰山,又至海边,自碣石至辽西。又经北边、九原(今包头市西),五月回到甘泉。

公元前109年(元封二年)三十七岁,为郎中。

春,司马迁随汉武帝到缑氏(今河南偃师),又到东莱。四月,黄河决口,司马迁从武帝至濮阳瓠子决口处,与群臣从官负薪塞黄河决口。

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三十八岁,为太史令。

司马迁继父职为太史令。《太史公自序》:“太史公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绅石室金匮之书。”与朋友挚峻书信往还,勉励其抛弃隐居生活,立志于事业,从而立德、立言、立功。

公元前107年(元封四年)三十九岁,为太史令。

冬十月,司马迁随汉武帝至雍,祭祀五帝。经回中道,北出萧关(今宁夏固原县东南),经涿鹿,从代地(今河北蔚县)而还,经河东回长安。

公元前106年(元封五年)四十岁,为太史令。

冬,司马迁随武帝至南郡盛唐(在庐江),望祭虞舜于九嶷山,自寻阳(今湖北黄梅县西南)过长江,登庐山,北至琅琊(今山东诸城),增封泰山,沿海而行。

公元前105年(元封六年)四十一岁,为太史令。

冬,司马迁随汉武帝行至回中(今陕西陇县西北)。三月,经夏阳至河东,祭于后土祠。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四十二岁,为太史令。

司马迁倡议并与上大夫壶遂等制定《太初历》,汉武帝宣布废《颛顼历》,改用此历法。太初历对后代有极大影响。冬十月司马迁随武帝祭泰山。司马迁开始著述《史记》。

公元前103年(太初二年)四十三岁,为太史令。

司马迁专心著述。“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一心营职。”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天汉元年)四十六岁,为太史令。

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武帝发兵讨伐匈奴。李陵为将,请“自当一队”。

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四十七岁,为太史令。

三月,司马迁随汉武帝至河东,祭祀后土。十一月,李陵战败被匈奴俘虏,司马迁因替李陵讲公道话,而被捕入狱,判。

公元前98年(天汉三年)四十八岁。

李陵被灭族。司马迁为著作史记而忍辱苟活,自请宫刑。《悲士不遇赋》约作于是年。

公元前年(汉武帝天汉四年)四十九岁,为中书令。

司马迁被赦出狱,任中书令。《汉书.司马迁传》:“迁既刑之后,为中书令,尊宠任职。”发愤著史记。

公元前93年(太始四年)五十三岁,为中书令。

任安(少卿)此年四、五月间有信给司马迁。

公元前91年(汉武帝征和二年)五十五岁,为中书令。

司马迁《报任少卿少》作于是年。司马迁完成《史记》。《报任少卿书》说:“仆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岁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武帝患病,奸臣江充谎称宫中有人埋设木偶诅咒武帝,武帝使江充查抄。江充与太子有矛盾,勒逼皇后***,并要挟太子。太子杀死江充,武帝发兵讨伐太子,太子起兵反抗,兵入逃亡***。此即为历史上有名的巫蛊案。

公元前90年(征和三年)五十六岁,司马迁约死于本年。

司马迁死年死因不明。《汉书旧议注》:“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武帝怒而削去之,后坐举李陵,陵降匈奴,故下迁蚕室,有怨言,下狱死。”郭沫若《关于司马迁的死》:“下狱死事,必世有流传,故卫宠、葛洪均笔之于书,谅不能无中生有,以歪曲史实”。

(前145或前135~?)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他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却因此更加发愤著书,创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臣著《史记》,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流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继父志,任史官

司马迁,宇子长,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出生于龙门山下(在今天的陕西省韩城县)。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父亲司马谈的遗志,当上了太史令,开始从藏书馆中整理选录历史典籍。司马迁的祖先并不十分显要,其家族世代掌管太史的官职。但是司马迁和他的父亲都以此为荣,在他们的心目中,修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他们为此奉献了自己一生的精力。

司马谈一直准备写一部贯通古今的史书。在父亲的直接教导下,司马迁十岁时便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后来,他又跟着董仲舒学习《春秋》,跟孔安国学习《尚书》。司马迁学习刻苦,进步非常快,极有钻研精神。

司马迁的父亲病危时,拉着儿子的手,流着眼泪对他说:"......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要接着做太史,千万不要忘记我一生希望写出一部通史的愿望。你一定要继承我的事业,不要忘记啊!"这一番谆谆嘱托极大地震动了司马迁,他看到了父亲作为一名史学家难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也知道父亲将自己毕生未竟的事业寄托在自己的身上。司马迁低着头,流着泪,悲痛而坚定地应允道:"儿子我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我一定完成您的志愿。"

司马迁做了太史令以后,就有了阅读外面看不到的书籍和重要资料的机会。这为他以后著《史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可是,资料整理工作非常繁复。由于当时的那些藏书和国家档案都杂乱无序,连一个可以查考的目录也没有,司马迁必须从一大堆的木简和绢书中找线索,去整理和考证史料。司马迁几年如一日,绞尽脑汁,费尽心血,几乎天天都埋着头整理和考证史料。

司马迁一直记得父亲的遗志,他决心效法孔子编纂《春秋》,写出一部同样能永垂不朽的史著。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在主持历法修改工作的同时,正式动手写他的伟大著作《史记》 top

二、直言受宫刑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遇上了飞来横祸,这就是李陵。

这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广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

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后听说他却投了降,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察言观色,趋炎附势,几天前还纷纷称赞李陵的英勇,现在却附和汉武帝,指责李陵的罪过。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凤范。司马迁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们如今见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夸大其罪名。他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

司马迁的意思似乎是二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尽到他的责任。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讽刺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

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案子落到了当时名声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严刑审讯司马迁,司马迁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面对酷吏,他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司马迁在狱中反复不停地问自己"这是我的罪吗?这是我的罪吗?我一个做臣子的,就不能发表点意见?"不久,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司马迁也因此事被判了。

据汉朝的刑法,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司马迁官小家贫,当然拿不出这么多钱赎罪。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他觉得自己如果就这样 "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孙膑等人,想到了他们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骄人成果。司马迁顿时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他毅然选择了腐刑。面对最残酷的刑罚,司马迁痛苦到了极点,但他此时没有怨恨,也没有害怕。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 《史记》写完,"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正因为还没有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

三、 发愤著 《史记》

司马迁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为太史令后开始阅读、整理史料,准备写作,到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基本完成全部写作,共经过十六年。这是他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个生命写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 "书",共五个部分,约五十二万六千多

大汉天子中司马迁受宫刑是在第几集

自序 我们为什么需要心学

第一章 圣人是怎样炼成的

一 常识未必靠谱儿

二 何为天下第一等事

三 通往圣贤之路

四 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五 理学对佛、道的Copy

六 遗世独立的修道生涯

七 我找不着北:心学与理学的PK

八 贬谪之路:王守仁版《龙门飞甲》

九 圣人们悟到了什么?

十 龙场悟道:阳明心学的诞生

第二章 心是宇宙的立法者

一 你其实是个“富二代”

二 理学家的窦娥冤

三 把根留住:司机和银行家的故事

四 从一颗苹果说到“意义世界”

五 有一种力量叫“知行合一”

六 阳明心学&“岩中花树”

第三章 生活中的心学

一 让道德为成功“保鲜”

二 诊断当下中国人的心灵疾病

三 找到你人生的“软猬甲”

四 下学与上达:生活就在当下

五 打造你的“心灵密室

第四章 人生的智慧

一 儒学的真精神

二 练就一颗从容自在的心

三 做人之道:“成色”比“斤两”重要

四 找到人生中最高的精神价值

五 做你自己:别让生活变成一场秀

第五章 生命的重建

一 心学&禅宗:修行就是“做减法”

二 为人格补钙,让心灵吸氧

三 死亡的真相&生活的态度

四 本来面目:认识你自己

五 一堂心学课:找回心灵的快乐

第六章 致良知:开启你的正能量

一 良知的迷失&道德的重建

二 正能量的开启、扩充、运用

三 正思维:一般思维的2.0升级版

四 我的良知我做主

第七章 修行,从当下开始

一 格物:修行的入手处

二 诚意: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三 工作就是修行

四 忍辱的境界:提升你的情商&逆商

五 随才成就:心学教育VS今日教育

第八章 做自己的心灵导师

一 世界观的重建:“良知一体”&“无量之网”

二 禅:住在你心中的导师

三 心灵世界的密码:良知四句教

四 什么样的人格,决定什么样的人生

第41集 在张骞回来的那一集 司马谈 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父司马喜,在汉初为五大夫。子司马迁受他的影响最深,谈在汉武帝时任太史令。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东巡至泰山,并在山上举行祭祀天地的典礼,这就是所渭“封禅”大典。司马谈当时因病留在洛阳,未能从行,深感遗憾,抑郁愤恨而死。他所要论著历史的理想和,便留给伟大的司马迁去实现。谈生长受教育于汉王朝的文、景时代,据司马迁说,司马谈的学问有二个方面,其一是“学天官于唐都”。唐都是汉代著名的观测星象的专家,所谓学天官,就是学观测日月星辰的天文之学。其二是“受《易》于杨河”。杨河是汉初有名传《易》者之一。《易》是讲阴阳吉凶的,这和天文星象都有关系。其三是“习道论干黄子”。黄子便是黄生,他擅长黄老之术,曾和辕固在景帝面前辩论汤伐桀、武王伐纣这两件事的性质。黄生的议论正是代表当时统治阶级的思想。司马谈学习这些,为他以后作太史令打下基础。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是武帝新设的官职,掌管天时星历。“近乎卜祝之间”,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这也是吏官历来的传统。由于责任心的驱使,在他临死的时候,拉着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他希望在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他以为一个人事亲、事君的最后目的在于扬名后世,以显父母,这乃是最大的孝道。他看到自孔子死后,至今四百多年,诸侯兼并,史记断绝。当今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等的事迹,作为一名太史而不能尽到写作的职责,所以内心十分惶惧不安,热切地希望司马迁完成这未竟的大业。司马谈流传“下来的文章是《论六家要旨》一文。在这篇论文里他概括出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并加以论述。他第一次分析出自春秋战国以来重要的学术流派。也反映出汉武时代以儒家思想为主,兼用阴阳家、法家和道家“黄老”的学说,即所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而并不“纯任德教”(《汉书·元帝纪》)的思想。从而反映了汉武时代社会和统治思想复杂化的现实情况。其六家之说,不仅为后来司马迁给先秦诸子作传以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也为西汉末期名儒刘向、刘歆父子给先秦谱子分类奠定基础。

司马迁

(前145—前90)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于公元前90年,55岁终。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他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却因此更加发愤著书,创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臣著史记,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流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继父志,任史官

司马迁,宇子长,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出生于龙门山下(在今天的陕西省韩城县)。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父亲司马谈的遗志,当上了太史令,开始从藏书馆中整理选录历史典籍。司马迁的祖先并不十分显要,其家族世代掌管太史的官职。但是司马迁和他的父亲都以此为荣,在他们的心目中,修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他们为此奉献了自己一生的精力。

司马谈一直准备写一部贯通古今的史书。在父亲的直接教导下,司马迁十岁时便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后来,他又跟着董仲舒学习《春秋》,跟孔安国学习《尚书》。司马迁学习刻苦,进步非常快,极有钻研精神。

司马迁的父亲病危时,拉着儿子的手,流着眼泪对他说:"......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要接着做太史,千万不要忘记我一生希望写出一部通史的愿望。你一定要继承我的事业,不要忘记啊!"这一番谆谆嘱托极大地震动了司马迁,他看到了父亲作为一名史学家难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也知道父亲将自己毕生未竟的事业寄托在自己的身上。司马迁低着头,流着泪,悲痛而坚定地应允道:"儿子我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我一定完成您的志愿。"

司马迁做了太史令以后,就有了阅读外面看不到的书籍和重要资料的机会。这为他以后著史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可是,资料整理工作非常繁复。由于当时的那些藏书和国家档案都杂乱无序,连一个可以查考的目录也没有,司马迁必须从一大堆的木简和绢书中找线索,去整理和考证史料。司马迁几年如一日,绞尽脑汁,费尽心血,几乎天天都埋着头整理和考证史料。

司马迁一直记得父亲的遗志,他决心效法孔子编纂《春秋》,写出一部同样能永垂不朽的史著。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在主持历法修改工作的同时,正式动手写他的伟大著作史记

二、直言受宫刑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遇上了飞来横祸,这就是李陵。

这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广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

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后听说他却投了降,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察言观色,趋炎附势,几天前还纷纷称赞李陵的英勇,现在却附和汉武帝,指责李陵的罪过。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司马迁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们如今见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夸大其罪名。他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

司马迁的意思似乎是二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尽到他的责任。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贬低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汉武帝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

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案子落到了当时名声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严刑审讯司马迁,司马迁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面对酷吏,他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司马迁在狱中反复不停地问自己"这是我的罪吗?这是我的罪吗?我一个做臣子的,就不能发表点意见?"不久,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司马迁也因此事被判了。

据汉朝的刑法,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司马迁官小家贫,当然拿不出这么多钱赎罪。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他觉得自己如果就这样 "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孙膑等人,想到了他们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骄人成果。司马迁顿时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他毅然选择了腐刑。面对最残酷的刑罚,司马迁痛苦到了极点,但他此时没有怨恨,也没有害怕。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 史记写完,"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正因为还没有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

三、 发愤著 史记

司马迁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为太史令后开始阅读、整理史料,准备写作,到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基本完成全部写作,共经过十六年。这是他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个生命写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 "书",共五个部分,约五十二万六千多宇。

1、力求真实

司马迁撰写史记,态度严谨认真,实录精神是其最大的特色。他写的每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对史实反复作了核对。司马迁早在二十岁时,便离开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铁事以及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开扩了眼界,扩大了胸襟。汉朝的历史学家班固说,司马迁 "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也就是说,他的文章公正,史实可靠,不空讲好话,不隐瞒坏事。这便高度评价了司马迁的科学态度和史记的记事翔实。

司马迁要坚持"实录"精神,就必须面对现实、记录现实,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忌讳"的问题。可是他在给人物作传记时,并不为传统历史记载的成规所拘束,而是按照自己对历史事实的思想感情记录。从最高的皇帝到王侯贵族,到将相大臣,再到地方长官等等,司马迁当然不会抹杀他们神奇、光彩的一面,但突出的是揭露他们的腐朽、丑恶以及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尤其揭露了汉代统治阶级的罪恶。他虽是汉武帝的臣子,但对于他的过失,司马迁丝毫没有加以隐瞒,他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盛行的封禅祭祖、祈求神仙活动的虚妄。在《封禅书》中,他把汉 武帝迷信神仙,千方百计祈求不死之药的荒谬无聊行为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

司马迁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历史的借鉴作用,反映的是真实的历史,这是非常可贵的。本着实录的精神,司马迁在选取人物时,并不是根据其官职或社会地位,而是以其实际行为表现为标准。比如,他写了许多诸如游侠、商人、医生、倡优等下层人物的传记。在司马迁心目中,这些人都有可取之处。司马迁首创了以人载事,始终叙述一个人生平事迹的写法。着重写其"为人",并注意其"为人"的复杂性,是司马迁的笔法。他在作传时,把自己的看法寓于客观的事实叙述之中,来表示自己对人物的爱憎态度。比如项羽这个人物,司马迁同情他,以非常饱满的热情来写这位失败英雄。他既称赞项羽的骁勇,又对他的胸无大志、残暴自恃作出批评。可是,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并没有发议论,但是他对项羽的爱憎态度却于叙事之中明显地表现了出来。这便是司马迁作传的最大特点,即真实性和倾向性的统一。

2、爱憎分明

司马迁爱憎分明的感情在史记当中表现得非常充分。他高度评价了秦末农民大起义。陈涉出身贫农,是农民起义的领导者,可司马迁却将他和诸侯并列,放在"世家"当中来叙述。对于一个封建史学家来说,能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将陈涉和古代有名的帝王--商汤和周武王相提并论,同时明确地指出,只要封建帝王暴虐无道,人民就有权利起来推翻他。陈涉领导的这支农民军虽然没有取得成功,但却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秦末农民战争,最后终于推翻了秦朝的无道统治。对陈涉首先起义、推翻秦朝的历史功绩,司乌迁是完全持肯定态度的。

对于历史上许多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英雄人物,司马迁也大加赞赏。他当年游历时,曾到过湖南长沙北面的汨罗江,并在江畔凭吊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这次凭吊极大地影响了司马迁,他的心灵中深深地印入了屈原的诗篇和一生的遭遇。在给屈原作传时,他认为屈原可以同日月争辉,并愤怒地谴责了楚国贵族统治者不辨忠奸的丑恶行径。当年,司马迁还曾到湖南零陵郡瞻仰舜的葬地,对舜的事迹作了实地考查。后来在写史记时,他便把舜的事情写在《五帝本纪》里,赞扬他忧国忧民的高贵品质。司马迁也非常推崇"完璧归赵"和"将相和"故事中的主人公--蔺相如和廉颇,对他们的爱国行为大加赞赏。

在史记中,司马迁还歌颂了那些为了反抗,置自身性命于不顾的刺客以及救人急难、见义勇为的游侠。比如"凤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荆轲,为报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不惜只身刺秦王,最终血溅秦廷。司马迁对这些人物进行大胆的歌颂,实际上便是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赏人民反抗的愿望。司马迁对名医扁鹊、谆于意等有益于人民的人,用很长的篇幅记录了他们的生动事迹和医学理论。这些人在当时都没有社会地位,可在司马迁的心目中,他们远比某些王侯将相高贵。

对封建统治者的丑恶面貌,司马迁也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并无情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比如《酷吏列传》一共为十个残暴冷酷的官吏作传,其中汉武帝的臣子就有九人。汉武帝当时重用张汤,而"汤为人多诈,舞智以御人。始为小吏,乾没,与长安富贾田甲、鱼翁叔王属交私"。所谓"乾没",即空手得到的意思。这里描写的是张汤为小吏时好用计谋以制服人的情况。张汤得势后,与赵禹一起制定了各种残的法令,其中有一条叫"腹诽之法",即不管有罪与否,只要被指控为对朝廷心存不满,就可以据此治罪。张汤不仅善于巧立法令名目,而且还会迎合汉武帝的心意去处置""。在他的主持下,往往一个案件会使无数人家受到牵连,以致如麻,视人命如草芥。这些人的罪恶活动都被司马迁记录了下来,他便是通过这些对汉武帝时期专制统治的残酷和黑暗加以暴露和控诉的。

司马迁的进步历史观和敢于揭露帝王过失的大胆作风值得肯定。对于历史的演进过程,他的思想也比较完整。他在给予历史正确的评价后,又充分肯定了历史是不断发展进化的这一结论。

3、史家绝唱

鲁迅先生曾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就是说,作为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中国通史的史记,同时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

在司马迁的笔下,篇幅不多的文字就能非常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历史或一个历史人物。例如,对《田单列传》中田单防守即墨城的描写。田单用了六条妙计大胜燕国,使齐国得以恢复。"火牛阵"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计策。晚上,田单将紫红色的带有龙纹的布帛披在一千多头大牛身上,又在其角上绑上锋利的刀剑,用油浸透它们的尾巴,再用火点着。于是,一千多头牛带着熊熊火焰,像怪兽一样冲进了燕兵的阵地。而齐国士兵也拿着武器冲向了敌人,还有一些人敲锣打鼓,高声喊叫,以壮声势。摸不着头脑的燕兵吓得争相而逃,结果被杀得丢盔弃甲,燕兵的尸体遍布于战场上,齐国大获全胜。司马迁虽着墨不多,可"火牛阵"就如一幅图画一般出现于读者的脑海中。

司马迁还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不同类型的历史人物。他对西楚霸王项羽的描写非常精彩。巨鹿战役中,项羽率领大军渡河,然后沉掉所有的船只,并下令只允许带三天的粮食,这便形象而又具体地刻画了项羽破釜沉舟、与秦军决一死战的决心和气概。项羽的军队一个抵十个,消灭了数量上远远超过自己的秦军,在推翻强秦统治的战争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项羽在战斗结束之后,召见各路将领,当他们进入项羽的辕门时,没有一个人敢抬起头走路。这是对项羽威风的描写。对项羽被围的场景,司马迁描绘得更是感人。项羽慷慨而歌:"力拨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司马迁通过这歌声,完全刻画出了这位英雄在失败以后时慷慨悲壮,而又无力挽回失败命运的复杂心情。接下来,司马迁又对项羽突围后,在东城决战时的勇猛作了描绘。当时项羽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当几千名追兵迫近时,项羽圆睁双目,怒喝一声,把汉军吓得后退了好几里。看到这样的描写,不禁使人觉得这位失败的英雄似乎就在眼前。

再如,司马迁描写汉高祖入关时与民众约法三章,充分表现出了一个政治家的风度。而汉高祖也具有好谩骂的流氓习气和随机应变的性格。有一回,韩信给汉高祖写信,要求封自己为齐王。汉高祖非常生气,刚想发作,张良却在一旁暗示他别发作,他立即转过口风说:"大丈夫平定诸侯,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王呢?"这里用字也不多,却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了汉高祖善于随机应变和玩弄权术的性格。

司马迁在书中的叙述语言非常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他广泛用口头流传的谚语、成语、歌谣,而且不回避方言土语。他的语言是一种接近口语的"方言",通常叙述和人物对话和谐一致,虽明快但含蓄,话外有音,值得玩味;繁复而简洁,不拘一格,各得其所,一般都为人物特征的描写服务。他刻画人物说话口吻的描写最令人玩味,充分表现了人物的精神态度。为了突出人物形象,他还常常适当地强调、夸张。比如,《高祖本纪》:"(五年)正月,诸侯及将相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这一段汉高祖让帝位的话,是直接模拟当时的口语,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汉高祖惺惺作态的样子,读完不禁觉得汉高祖说话的情景就在眼前似的。再者,司马迁使用古史资料时,一般以当时通用语翻译古语。如《五帝本纪》写尧舜的事迹,取材于今文《尚书·尧典》,把书中的"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允厘百工,庶绩咸熙"等语,翻译为"百姓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信伤百官,众功皆兴"等,译文与原文相比较,就会发现更容易读懂。史记的人物传记之所以这么出色,是与司马迁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分不开的。

一个人在遭到无辜的迫害以后,通常有两种选择: 要么悲观消沉,要么发愤图强。而司马迁选择了后一条路。他秉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目的,将自己心中所有的"愤"全部倾注到史记的创作中去。司马迁独创了中国历史著作的纪传体裁,开创了史学方法上全新的体例。司马迁以个人传、纪为形式,以社会为中心记载历史,为后人展示了一部规模宏大的社会变迁史。无论在历史上还是文学上,司马迁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他那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崇高的人格将永远闪耀着不朽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