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人格 shadow_第五人格汉斯玩家

tamoadmin 游戏设定 2024-07-04 0
  1. 理察·费曼详细资料大全
  2. 简要评介《艾森克人格问卷》。
  3.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一颗小豌豆愿望什么去了哪里结果如何
  4. 汉斯·台奥多尔·沃尔特森·施托姆是什么职业

1、精神分析学派;

2、特质学流派;

3、生物学流派;

第五人格 shadow_第五人格汉斯玩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人本主义流派;

5、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流派;

6、认知学流派

第一章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第一节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1、脑解剖模型(意识、前意识、无意识)

2、结构模型(伊底、自我、超我)

3、本能和紧张的缓解

4、防御机制

压抑、升华、替代、拒绝、反应生成、理论智化、投射

5、发展的心理阶段

6、了解无意识的东西

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催眠、象征行为等。

二、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应用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理论之父,他第一个提出用于治疗心理障碍的精神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

三、人格评价——投射测验

1、投射测验的含义

2、投射测验的类型

3、对投射测验的评价

四、弗洛伊德理论的贡献与批判

1、贡献 2、批判

第二节 弗洛伊德理论的相关研究

一、梦的解释

二、恋母情结

三、幽默

四、催眠

第二章 新精神分析人格的理论

第一节 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

一、新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人及其观点

1、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人物及主要观点介绍

1)寻求优越;2)父母对人格发展的影响;3)出生顺序

2、卡尔?荣格(人物及主要观点介绍)

1)集体无意识;2)一些重要的原始意象

3、埃里克?埃里克森

1)埃里克森的自我概念

2)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人格发展八阶段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

主动性对内疚

勤奋对自卑

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

亲密对孤独

繁殖对停滞

自我完善对绝望

4、凯伦?霍尼(人物及主要观点的介绍)

在她的研究中,强调文化和社会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她对精神分析方法中的两方面贡献是:1)神经病;2)女性心理学。

5、哈里?斯塔克?沙利文

1)人格意象;2)发展时期

6、艾里克?弗洛姆 (人物简介,主要观点)

1)逃避的手段;2)积极的自由

二、新精神分析理论的应用

新精神分析理论与宗教

三、人格评价——测量类型

1、荣格的心理类型说

2、心理类型的测量:迈尔勘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

四、新精神分析理论的贡献与批判

第二节 新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相关研究

一、焦虑与应对策略

二、挫折和攻击

三、依恋类型和成人的人际关系

第三章 特质流派的人格理论

第一节 特质流派的人格理论

一、特质流派

1、做为特质维度的人格

2、特质流派的主要特征

二、重要的特点理论家

1、 高尔顿?奥尔波特(Gordon Allport)

2、 亨利?莫雷(Henry Murray)

3、 雷蒙德?卡特尔(Raymond.B.Cattell)

卡特尔的十六个根源特质;大巨人格因素分析

三、特质理论的应用

工作岗位上的人格因素分析

四、人格评价——自陈式调查表

1、明尼蒙达多项人格调查表。

2、自陈式调查表存在的问题。

五、特质流派人格理论的贡献与批判

第二节 特质流派的相关研究

一、成就需要

1、高成就需要者的特点

2、对成功行为的预测

3、性别、文化和成就

4、成就动机中的认知变量和归用理论

二、社交焦虑

三、情绪

四、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

第四章 生物学派人格理论

第一节 生物学派的人格理论

一、汉斯?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1、人格结构

2、人格的生物学基础

二、气质

三、进化论人格心理学

1、自然选择与心理机制

2、社会排斥与焦虑

四、生物学派人格理论的应用

儿童气质与学校教育

五、人格评价——脑电活动和大脑不对称性

六、生物学流派人格理论的贡献与批判

第二节 生物学流派人格理论的相关研究

一、人格特质的遗传率

二、外向——内向性

三、进化论人格理论和配偶选择

第五章 人本主义流派的人格理论

第一节 人本主义流派的人格理论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二、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1、卡尔?罗杰斯

2、亚伯拉罕?马斯洛

3、乐观体验的心理

三、人本主义流派的人格理论的应用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和职业满意度

四、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贡献与批判

第二节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相关研究

一、自我表露

二、孤独

三、自尊

四、独处和隐居的需要

第六章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人格理论

第一节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人格理论

一、行为主义

二、行为主义人格理论

条件反射原理,斯金纳;巴甫洛夫

三、社会学习理论

朱利安?洛特的社会学习理论

四、阿尔波特?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

1、相互决定论

2、认知对行为的影响

3、观察学习

五、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人格理论的应用。

行为矫正和自我效能感疗法

六、人格评价——行为观察法

1、直接观察 2、自我鉴控 3、他人观察 4、自我报告测量法

七、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人格理论的贡献与批判

第二节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人格理论的相关研究

一、性别角色行为的个体差异

二、攻击性的观察学习

三、习得的无助

四、控制点

第七章 认知流派的人格理论

第一节 认知流派的人格理论

一、乔治?凯利的个体建构论

二、人格的认知因素

1、认知结构

2、自我的认知表象

三、应用:认知心理治疗

1、阿尔伯特?等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

2、自我指导训练

四、人格评价——角色建构技能测验

五、认知流派人格理论贡献和批判

第二节 认知流派的相关研究

一、对双性化的再认识:性别图式理论

二、认知的复杂性

三、抑郁图式

四、对习得无助的再认识:归固模型和解释方式

理察·费曼详细资料大全

精神分析学说三大理论是什么, 简述新旧精神分析学说

一、精神层次理论:意识、前意识、前意识(无意识)

精神层次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好像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二、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在诸多人格理论中,有一些理论将人格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或部分,这些理论都可称为人格结构理论。较著名的有: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结构模型(精神分析流派)、新精神分析流派的诸多理论、汉斯·艾森克的人格层级模型(特质流派或生物学流派)、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人本主义流派)。应注意,现阶段人格结构理论都属于***说,实证基础都并不十分足够。近期人格心理学界未提出新的较优的人格结构理论。

三、性本能理论

本能理论是著名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从本能出发解释人的行为动机的理论。

精神分析学三大理论基石是什么?

人格理论,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生物本能,超我是道德观念,自我必须在不违反道德观念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满足生物本能。

动力学基础,力比多(性力):人的所有行为的原因都是因为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所驱动的,而这个驱动力就是力比多。

意识结构,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人的所有行为都会经过自我的筛查,不符合自我要求的意识被压抑进入潜意识,符合要求的就是意识,另外等待筛查的就是前意识。前意识是一个控制部分,接受了潜意识的审查之后进入意识,由自我进行选择,压抑如潜意识,还是接受其存在。

精神分析学说是科学吗

现在的科学讲究证伪性,自己的理论里面必须要有可以证明自己是错误的理论。就比如说万有引力定律,任意2个物体没有互相吸引,这个就可以证明这个理论是错误的。

但是反过来看精神分析,理论是很全面和详细,逻辑也很清晰,但是没有办法证明这个是错误的。就和神学一样,理论全面也不一定是真的。

精神分析学的起源

精神分析法又称为心理分析法,一般以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出版的《关于歇斯底里的研究》作为心理分析正式创立的标志。

一、定义

是通过自由联想、移情、对梦和失误的解释等来治疗和克服婴儿期的动机冲突带来的影响的一种方法。

二、理论基础

1.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把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分为三部分: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2.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3. *** 学说: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以性力为动力的。性心理的发展,依次通过五个阶段:

(1)婴幼儿期 *** ,包括口腔期和 *** 期;大约在1-2岁

(2)儿童期 *** ,包括恋母期和恋父期;年龄在3-6岁

(3)潜伏期 *** ,又称少年早期;年龄在6-12岁

(4)青春期 *** ,通过正常的性行为求得满足。

4.精神分析学说的修正

第一次修正是在本世纪初,阿德勒和荣格修正的重点在于幼儿 *** 学说;第二次修正在三四十年代,以沙利文、霍妮、弗洛姆、艾里克森为代表,创立了新弗洛伊德主义。

三、辅导方法

1.基本原理:精神分析法主要是把来访者所不知晓的症状产生的真正原因和意义,通过挖掘潜意识的心理过程将其招架到意识范围内,使来访者真正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便可使症状消失。

2.辅导目标:一是使潜意识意识化,使潜意识冲突表面化从而帮助来访者重新认识自己或重建人格;二是帮助来访者克服潜意识冲突。

3.辅导关系:强调辅导员隐藏的角色,以使来访者能将他们的情感投身到辅导员向上。

4.辅导过程:一般分为准备期、预备治疗期和治疗一至三期。

5.具体方法:一般***用自由联想、移情、阻抗、阐释等典型的方法和策略。

其中释梦是精神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梦的工作”包括以下六种规律:

(1)象征化: (1)象征化:用一种中***物来象征、替代一种所忌讳的事物,以减少或引起梦中自我的痛苦或创伤。

(2)移置:在梦中将对某个物件的情感转移和投身于另一个物件方面去。

(3)凝缩:在梦中将内心所爱或恨的几个物件凝缩成一个形象表现出来。

(4)投射:在梦中将自己某些不好的愿望或意念投射于他人,以减轻对自我的谴责。

(5)变形:在梦中将潜意识的欲望或意念用其他甚至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

(6)二次加工

四、贡献与局限

心理分析理论是最早发展起来的一种辅导模式,它强调潜意识对行为的重要作用,重视婴幼儿期心身发展的意义,所创立的一些方法和技术都有积极的贡献。为其后许多新的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参考。但由于这种方法必须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咨询者施行,需对来访者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限制了它的推广;本身潜意识的作用,过分强调婴幼儿期的发展,特别是过分强调婴幼儿期的性经验,都使这一理论受到局限。

精神分析学说认为,自我遵循什么原则

三重人格:本我、自我、超我。对应的原则是:快乐原则(本能欲望的达成,不考虑任何后果和担当的责任)、道德原则(能够清楚地认识,受到自身和社会道德的约束)、理想原则(无法达成,属于理想状态)。本我受到自我的约束和监督,而超我指导本我和自我往好的方向发展,这也构成了一个人的人格的所有内容。不能简单地将三重人格对应意识划分,本我可以说是无意识,甚至前意识的一类,自我和超我简单划分为意识。但由于前意识属于一个过度层,必须具体分析,自我中也有一定的前意识的成分。

经典精神分析学派有哪些主要理论

经典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可以分为早期和晚期。

早期精神分析学派发展出的理论当首推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在精神分析界中,几乎可以和弗洛伊德相当的影响我们或许应该承认是荣格,他提出意识、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原型等精神系统的结果概念;治疗中***取宣泄、分析、教育、个体化治疗阶段和广泛的创造性技术;他的贡献还对于心理型别学的发展工作。

而阿德勒发展的个体心理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脱离了精神分析学派的一些基本***设,因为他更多的理论是一种社会性的理论,他***设了优越情结、自卑情结、家庭次序等关系,并在社会心理学的意义上***取更接近教育的方式治疗。这使他和精神分析之间具有更大的区别。

罗洛梅在对于精神分析的某一回顾性的引用中还经常提起兰克的焦虑理论和意志治疗观点。

荣格、阿德勒、兰克等是最早从经典精神分析学派中脱离出来的著名心理学家。在当前,发展最大的是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派,它在当前至少有三个发展,一是保持荣格以往的观点,强调人生前阶段的自我实现和人生后阶段的个性化发展问题经典的荣格学派;二是在美国占有主导地位的原型学派;三是以英国为根据地的英国学派,把荣格心理学的思想结合客体关系心理学而发展出的理论。

后期的精神分析学派发展最大的发展源于是两位杰出的女性分析家,那就是安娜*弗洛伊德和克兰茵。

安娜*弗洛伊德和艾立克森、哈特曼等发展出了以适应发展为主题的精神分析自我学派,其中最经典的观点是艾立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等的阶段性理论。

而远在英国的分析家克兰茵则创造性的建立了客体关系心理学理论,客体关系理论是当今精神分析学派中最强盛的理论之一,但要总结性的讨论它的全部观点则是困难的,因为客体关系理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理论,而是一群客体关系心理学理论。我们或许可以简单的介绍其中的著名理论作者,布兰克的安全基地概念、弗尔贝恩的客体关系理论、女医生 *** 的发展心理学式的客体关系理论、康伯格的综合性客体关系理论、温尼科特的客体关系理论等。虽然他们的理论和经典精神分析已经有很大不同。他们在对于前俄底浦斯期的儿童内部客体的形成和形成阶段等具有很强烈的关注。这也使他们在对于最难治疗的人格障碍治疗中具有强大的治疗力量

在1***0年后,曾任美国精神分析学会***的科胡特在客体关系理论和对于自恋性人格障碍治疗的基础上,建立了精神分析的自体心理学派。这一学派从人格的自恋问题着手来治疗来访者的问题,其中最有特点的是对于自恋性人格障碍的治疗。

在此几乎同时或稍前,霍妮、沙利文、伯恩、哈伯特在分别提出自己的学派观点,因此有了霍妮学派、沙利文的人际交往学派、伯恩的人际沟通学派(TA)、听疗。其中TA还是适用于团体咨询的学派,他使用基础于本我、自我、超我概念而发展出的成年的我、父母的我、儿童的我而讨论个体行为背后存在的指令码,而进行澄清、纠正等等治疗。

在美国,短程精神分析疗法也作为一种理念而兴起,这一 *** 来自保险公司要求的治疗短程化。虽然在精神分析中,短程疗法是有选择性的,未必是对于所有来访者都适用短程疗法的,但现实还是促使各种短程精神分析疗法的发展,著名的有支援性精神分析疗法,限时疗法等,例如其中限时疗法建立在对于问题从人际关系、人生发展、存在意义的三点为切入,对于障碍背后的问题进行一小步的关键改善来促使来访者的改变的启动,以从中获益。

短程疗法还有不少种。但基本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学派性的程度。在许多方面还是归属于某一主要学派。

在目前的效果研究报告中,短程精神分析的疗法只要选择物件合适,在治疗效果方面几乎很少和长程的精神分析疗法效果并无多区别。

在法国,拉康的学派无疑也属于精神分析学派的一个发展,在许多方面可以根据他们的观点称为是精神分析的诠释学派。

1***1年,美国曾经有人将精神分析比喻为伪科学和骗钱玩意,这显然是一种以物理等自然科学的方法去衡量所有人文科学的偏差。在精神分析而言,它更多是一种人文科学和经验科学,而不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至少在目前的效果研究中,精神分析各学派的治疗效果还是存在的,并和其它疗法的治疗效果相一致。虽然有个别纯生物学取向的心理学家或者医学家彻底否定精神分析的意义,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微精神分析学怎么样

大学里同学送了这本书给我,到现在前前后后看了很多遍,具体的看法也没什么,每次看的时候想法都多少有差异. 但基本不变的,是怀疑很多. 也许本身就是在我已知事物之外的一个体系,所以在只有这一本书作为阅读物件的时候,总怀疑与其说是在阐述理论,不如说如同试验一般. 并且作者很多地方使用的语言都如同诗歌,参照其所举的分析事例,常常产生这样的分析物件也未免范围太过狭隘,简直如同玻璃搭高塔一样. 我倒很想知道随着年龄增长,对这本书的阅读是否会带来新进展. 说得好似很讨厌,其实这本书的阅读带来很多乐趣. 一开头作者说"如果第一次在一本书中读到一切都是尝试,读者不禁会皱眉头;接下去读到尝试发生在虚空之中,读者会发出怀疑和嘲讽的微笑." 其实这样说让人觉得"本来不就该是这样么?",或者"这样也未尝不可."

精神分析学的主要特点?

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特点是:(1)从产生条件来看,精神分析不是传统的学院心理学,而是在***的治疗实践中产生的。(2)从研究物件来看,精神分析不是研究正常的人,而是治疗失常的人,例如变态行为、人格失常等问题。(3)从研究内容来看,精神分析不是侧重研究传统心理学如感知、思维等显意识心理问题,而是着重探讨潜意识、情欲、动机及人格等更深一层的内容,故通常把精神分析称为深蕴心理学。(4)从研究方法来看,精神分析不是***用有控制的实验室实验方法,而是运用临床观察法。

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内心冲突和早期经验的作用,这对后来许多心理治疗技术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此外,精神分析学派关于家庭关系、社会文化差异、过分的竞争和压力等问题的观点,也受到当前教育、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界的普遍重视。

精神分析是西方现代心理学思想中的一个主要流派。它产生于19世纪末,既是一种神经症(或神经官能症)的治疗方法和理论,又是一种潜意识心理学体系。到20世纪20年代,这个理论逐渐扩充套件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发展成为无所不包的人生哲学,世称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亦称弗洛伊德主义,是由奥地利***学家弗洛伊德所建立的,后来产生了分化。其中坚持弗洛伊德的性本能、无意识和性心理发展阶段的被称为古典精神分析学派,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重视社会文化因素作用的被称为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有:霍妮、沙利文、埃里克森、卡丁纳、弗洛姆等。

精神分析学说和心理学的区别与不同

精神分析是心理学学派的一种,算是第一股实力,第二股实力是行为主义,第三股实力是认知学派,三个学派是心理学的主要学派。

简要评介《艾森克人格问卷》。

理察·菲利普斯·费曼(英文:Richard Phillips Feynman,1918年5月11日—1988年2月15日),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1965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理察·费曼,高中毕业之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最初主修数学和电力工程,后转修物理学。193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1942年6月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与高中相识的恋人艾琳结婚。1942年,24岁的费曼加入美国核***研究项目小组,参与秘密研制核***项目“曼哈顿计画”。1945年艾琳去世。“曼哈顿计画”结束,费曼在康奈尔大学任教。1950年到加州理工学院担任托尔曼物理学教授,直到去世。

提出了费曼图、费曼规则和重正化的计算方法,这是研究量子电动力学和粒子物理学不可缺少的工具。费曼还发现了呼麦这一演唱技法,曾一直期待去呼麦的发源地——图瓦,但是最终未能成行。 他被认为是爱因斯坦之后最睿智的理论物理学家,也是第一位提出纳米概念的人。

基本介绍 中文名 :理察·菲利普斯·费曼 外文名 :Richard Phillips Feynman(英文原名) 别名 :Dick(迪克);理蒂 国籍 :美国 民族 :犹太人 出生地 :纽约市皇后区小镇法洛克卫 出生日期 :1918年5月11日 逝世日期 :1988年2月15日 职业 :学者、物理学家 毕业院校 :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 信仰 :无神论 主要成就 :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物理教师协会奥斯特奖章 代表作品 :费曼物理学讲义、物理之美 曾属机构 :曼哈顿计画 博士导师 :约翰·惠勒 人物生平,早年生活,求学生涯,职业生涯,个人生活,主要成就,个人著作,学术思想,教学科研,美学艺术,社会贡献,科学贡献,教育贡献,人物轶事,社会评价,后世纪念,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1918年5月11日,费曼出生于美国纽约,父亲是麦尔维尔·阿瑟·费曼,母亲是露茜尔·菲利浦,他父母都是犹太人,他的妹妹琼,比他小9岁,两个人的关系非常亲密,琼后来也成了一名物理学家。费曼在长岛南岸的法罗克维长大。 虽然麦尔维尔和露茜尔都是犹太人,但是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却没有狭隘偏执的宗教观念。当儿子还坐着幼儿专用的高椅子时,麦尔维尔就买了一套浴室用的白色和蓝色瓷砖。他用各种方法来摆放它们,教理察认识形状和简单的算术原理。当孩子长大一点时,麦尔维尔就带他去博物馆,并且给他读《不列颠百科全书》,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耐心地解释。后来费曼愉快地回忆道:“没有压力,只有可爱的、有趣的讨论。” 麦尔维尔教会了理蒂(小理察的暱称)怎样思考。他让理蒂构想他遇见了火星人,火星人肯定要问很多关于地球的问题。比如说,为什么人在夜里睡觉呢?理蒂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这种培养和教导是很有好处的。年轻的理察很快就开始自己读《不列颠百科全书》了,他对上面的科学和数学文章尤其感兴趣。他从阁楼上找到一本旧课本,于是就照着课本自学起几何。尽管理察是一个智力早熟的少年,但是他却觉得人文科学枯燥无味,他对历史和文学毫无兴趣。他认为英语的拼写太缺乏逻辑性,所以他即使到了成年以后也不擅长拼写。 父亲对他早年的训练对费曼的教学生涯来说是无价之宝。最重要的是,麦尔维尔在他身上灌注了一种对于大自然的美的赞叹和欣赏,并使他产生了与他人分享这种感受的灼人的欲望。 求学生涯 1935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MIT),先学数学,后学物理。 1939年本科毕业,毕业论文发表在《物理评论》(Phys.Rev.)上,内有一个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量子力学公式。 1939年9月在普林斯顿大学当惠勒(J.Wheeler)的研究生,致力于研究量子力学的疑难问题:发散困难。 1942年6月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 职业生涯 1942年,24岁的费曼加入美国核***研究项目小组,参与研制核***的秘密项目“曼哈顿计画”。 1945年7月16日5时30分,美国制造的世界上第一颗试验性核***在美国新墨西哥沙漠爆炸。同年8月9日,费曼在写给母亲的信中,描述了他在爆炸现场看到的景象:“核***被安装在阿拉莫可德沙漠中心一座100英尺高的钢塔上,天气看起来不太好。大家都分到了防光辐射的眼镜。然后,大家都坐下来,边吃东西边等待。 “凌晨5时,每个人都把表调好,并围在收音机旁。当收音机里开始倒数3分钟时,人们分散开来,找有利观看的地点,并纷纷拿出防光辐射的眼睛戴上,有人甚至开始涂抹防晒油。 “我要一个完全立体的经历,因此我决定不戴眼镜直接观看爆炸过程。我绕到了武器载运器的挡风玻璃后面——如果有紫外线辐射的话不会伤到我的眼睛。一个声音说:‘15秒后开始。’ “一道可怕的银白色的强光晃了我的眼睛,无论看哪儿视野里都有紫色的斑点出现,我的理智告诉我:这是看过强光后产生的残留影像,并非看到了爆炸。转回头看到,核***所在的地方,一个明亮的橙色大火球开始上升……” 1943年进入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参加了曼哈顿计画。理察·费曼是曼哈顿计画天才小组成员之一,该研究小组负责研制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费曼被招募作为普林斯顿大学的美国核***项目职员(他)然后在洛斯阿拉莫斯新的秘密实验室,新墨西哥(1943-1945)。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他成为曼哈顿项目在理论上的小组长。 1946年,第二排左起第四个为费曼,在奥本海默旁边。 1945年6月16日,费曼的第一个妻子阿琳·格林鲍姆去世。同年费曼开始在康奈尔大学任教。 1945年7月16日,他观看了世界第一颗核***的在新墨西哥阿拉莫戈多爆炸。 1946年10月,父亲麦尔维尔在一次中风后去世,使费曼变得忧郁。 1949年,费曼发表了“正电子理论”和“量子电动力学的空时探讨”,就电子与光子的相互作用给出了相应的费曼图和费曼规则。 1951年转入加州理工学院。在加州理工学院期间,费曼因其幽默生动、不拘一格的讲课风格深受学生欢迎。加州理工学院把他的一系列讲座收集在一起,出版了《费曼物理学讲义》,费曼被称做“老师的老师”。 1961年9月至1963年5月在加州理工学院讲授大学初等物理课程,录音在同事帮助下整理编辑为《费曼物理学讲义》。 1965年费曼因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贡献与施温格(Julian.Schwinger)、朝永振一郎一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1968年提出费曼强子结构模型。 1***2年获得的奥尔斯特教育奖章。 晚年,费曼努力地做好他的前妻阿琳认为重要的事情。他开始绘画,并画出了很好的素描和油画作品。 1986年,参与调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 1986年,挑战者号太空梭失事后,费曼受委托调查失事原因。费曼做了著名的O型环演示实验,只用一杯冰水和一只橡皮环,就在国会向公众揭示了挑战者失事的根本原因——低温下橡胶失去弹性。 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费曼患了好几种罕见的癌症,他的肾也几乎衰竭。 1988年2月15日,费曼因腹膜癌在加州洛杉矶逝世,终年69岁。 个人生活 一生挚爱 1941年,费曼与阿琳·格林鲍姆结婚。 费曼和阿琳的合影 理察·费曼和阿琳·格林鲍姆从高中开始相恋,在理察离开家乡去上大学的时候,两人互相倾诉,彼此眷恋。约会了六年以后,他们正式订了婚。尽管两人的志趣不同,他们却共同拥有一种天性的幽默。经过多年的交往,理察和阿琳彼此深深地相爱。当理察去普林斯顿大学学习深造时,由于两地分离使两人的深情牵挂。在这段时间,阿琳发现自己颈部有一个肿块,并且持续疲惫和低烧几个月,被诊断为结核病。理察得知检查结果后,认为自己应该跟她结婚以便很好地照顾她。可是他的父母却反对他结婚,因为他们害怕理察也传染上结核。他们建议他撕毁婚约,但费曼拒绝这样做。 于是,就在理察获得博士学位后不久,他设法让普林斯顿大学附近的一所慈善医院同意接收阿琳。他在轿车里摆了一张床,让阿琳躺在上面,带她去医院。1942年6月29日,在去医院的路上,一位治安官员主持了他们的结婚仪式。尽管这时理察已经在忙于曼哈顿计画的研究工作,他还是尽心竭力地照顾阿琳。从他们结婚那天直到阿琳去世,她一直在医院里卧床休养。 1943年春天,普林斯顿大学的科学家们被转移到洛斯阿拉莫斯的实验室,理察非常不放心阿琳。项目主持人罗伯特·奥本海默在洛斯阿拉莫斯以北60英里的阿布奎基找了一所医院,让阿琳住在那里,这样她的丈夫就可以安心工作。每个周末,理察都驱车赶到那里,与阿琳待在一起。一周当中的其他日子,一对年轻夫妇就互相写信。在这种奇特而充满悲剧色彩的情况下,两个人也从来没有失去过机智和幽默。为了避过安全人员的检查,他们为自己的书信设计了一套特殊的密码。

一封封情书如一条条细流,滋润着两个年轻人的心。在一封信中,费曼深情地写道:“亲爱的,你就像是溪流,而我是水库,如果没有你,我就会像遇到你之前那样,空虚而软弱。而我愿意用你赐予我的片刻力量,在你低潮的时候给你抚慰。”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白热化,费曼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每次看到丈夫那瘦削的脸庞,艾琳都会心疼地问:“亲爱的,能不能告诉我,你到底在做什么工作?”每次,费曼总是一笑:“对不起,我不能。” 离试爆越来越近了,阿琳的病情却在逐步地恶化。 1945年6月16日,她永远的闭上了眼睛,那时他们结婚才三年,离第一次核爆炸只有一个月了。弥留之际,她用微弱的声音对费曼说:“亲爱的,可以告诉我那个秘密了吗?”费曼咬了咬牙:“对不起,我不能。 理察陪她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可是他很麻木,仿佛失去了知觉。他对自己的“麻木”感到很吃惊。几个星期以后,当他路过一家商店的时候,看到了一件连衣裙,他想要是阿琳穿上一定很美。眼前浮现阿琳教他欣赏艺术和倾听音乐身影,这时他才突然悲从中来,他失声痛哭,无法自抑。 1945年7月16日清晨,一处秘密试验基地,费曼和同事正神情紧张地守候在那里。5时29分45秒,一道强光穿透了黑暗,然后,光灭了一会儿,接下来,一片由烟雾和爆炸碎片构成的黑云冲天而起,渐渐地形成了蘑菇云……

“亲爱的,现在我可以告诉你这个秘密了……”费曼喃喃自语道,这时,他才意识到,阿琳已不在人世,泪水夺眶而出。

半个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再一次升起了蘑菇云,第二次世界大战也随之结束。但费曼并没有兴奋,相反却陷入了深深的忧郁。为了摆脱这可怕的忧郁,他开始学会欣赏音乐,甚至还学会了绘画。这一切,都是阿琳对他的“要求”。

不听音乐不画画的时候,他就给琳写信,像以前那样,用只有他们俩才看得懂的文字。和以前不同的是,每次写完信,他都不忘在信的结尾加上一句:“亲爱的,请原谅我没有寄出这封信,因为我不知道你的新址。”

时光消逝,慢慢地,费曼从忧郁中解脱出来,并开始以更大的 *** 投入工作。 1965年,他因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接受***访时,费曼说:“我要感谢我的妻子……在我心中,物理不是最重要的,爱才是!爱就像溪流、清凉、透亮……” 1960年再婚,1962年儿子出世,1968年收养女儿米歇尔·费曼。 主要成就 个人著作 1.《费曼物理学讲义》根据费曼在1961年9月至1963年5月在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讲课录音整理编辑的《费曼讲物理》为该书的摘抄版。 2.《物理定律的本性》(The Character of Physical Law) 3.《量子电动力学》(Q.E.D.: The Strange Theory of Light and Matter) 4.《你管别人怎么想》(What Do You Care What Other People Think?) 5.《费曼统计力学讲义》 ISBN 0-8053-2509-3 6.《这个不科学的年代》(The Meaning of It All: Thought of a Citizen Scientist!) 7.《基本粒子和物理学法则》:1986年Dirac回忆讲义 8.《量子电动力学讲义》:ISBN: ***87040369601 9.《基本过程理论》:ISBN 0-8053-2507-7 10.《量子力学和路径积分》(with Albert Hibbs): ISBN 0-07-020650-3 11.《引力学讲义》:1995年 ISBN 0-201-62734-5 12.《计算讲义》:ISBN 0-201-48991-0 13.《费曼最后的讲座: 太阳的行星》:ISBN 0-09-***3621-7 14.The Feynman Processor : Quantum Entanglement 和计算革命 ISBN 0-7382-0173-1 15.《费曼物理学诀窍》(Feynman's Tips On Physics)》:中文/原文书的ISBN:***8-986-417-998-5 / 0-8053-9063-4 传记作品 《别闹了,费曼先生》(Surely You're Joking,MR.Feynman!) 《发现的乐趣》(The pleasure of finding things out : the best short works of Richard P.Feynman) 《费曼传》(James Gleick) 《费曼的彩虹频道》(Leonard Mlodinow)ISBN 0-446-69251-4 《费曼手札:不休止的鼓声 》 Michelle Feynman ( ISBN 0-7382-0636-9, 2005年4月) 论文 QED和创造它的人:戴森,费曼,施温格,朝永振一郎 (普林斯顿物理学系列) (Silvan S. Schweber) 量子电动力学被选论文 (费米, Jordan,海森堡,戴森, Weisskopf, Lamb,迪拉克,欧本海默, Retherford,泡利, Bethe, Bloch, Klein,施温格, Tomonaga,费曼, Wigner等) (Julian Schwinger (编辑)) The Beat of a Different Drum: The Life and Science of Richard Feynman (by Jagdish Mehra) 《量子力学中的一个最小作用量原理》(即1948年在《现代物理学评论》月刊上发表的《量子力学的路径积分方法》) 音频作品 费曼6堂相对论 费曼物理学讲义 完整录音 量子力学 第一卷 高等量子力学 第二卷 《从晶体结构到磁》第三卷 电磁性能 第四卷 费曼物理学讲义:能量和运动 第五卷 费曼物理学讲义: 动力学和热 第六卷 费曼讲义: Science and Vision 第七卷 费曼讲义:引力 相对论和电磁 第八卷 经典物理学基本概念 第九卷 量子物理学基本概念 第十卷 BBC:The Fantastic Mr. Feynman 公众讲演 量子电动力学(QED)讲座(纽西兰奥克兰大学) 微小的机器(Tiny Machines)——费曼说纳米(加州理工大学) 学术思想 费曼的学术思想伴随他工作生活的每个思维触角,触及的深度和广度极为遥远,从“曼哈顿计画”,妻子阿林的去世,加州理工学院的教学中得以呈现。 教学科研 费曼主张在物理学习和研究中大胆探索和创新;物理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物理教学目标的多维度.热爱学生,热爱教学;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追求教育教学的创新性;追求科学原创,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地探究自然的方法;依据这种方法所获取的知识,增加了做新事情的能力。费曼总结了学习物理学的五个理由:第一是学会测量和计算,及其在各方面的套用(培养工程师);第二是培养科学家,不仅致力于工业的发展,而且贡献于人类知识的进步;第三是认识自然的美妙,感受世界的稳定和实在;第四是学习由未知到已知的、科学的求知方法;第五是通过尝试和纠错,学会有普遍意义的自由探索的创造精神。 费曼曾说,教师讲不懂别人,是自己没有真懂;费曼往往在审视学生提出的问题中萌生新思想,思考许多新问题。费曼的教学充满活力和 *** 。他说:“教学和学生使我的生命得以延续。如果有人给我创造一个很好的环境,但是我不能教学的话,那我永远不会接受,永远不会。”费曼也相信,人们记住他首先是因为他的教学工作。加州理工学院把他的一系列讲座收集在一起,出版了《费曼讲物理》(即《费曼物理讲义》)。 他对这个领域的主要贡献是全面发展了将量子理论套用到当代前沿研究领域所使用的独特的方法,并且由此对这个领域的当代图景产生重大的影响。费曼路径积分、费曼图和费曼规则都属于现代理论物理学家所用的非常基本的工具之列,这些工具是将量子理论的规则套用到各个具体领域?如电子、质子和光子的量子理论时所必需的,它们构成了使量子规则与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的要求相一致的处理方法的基本要素。尽管这些概念没有一个是轻易就搞得懂的。费曼量子力学路径积分方法一种“历史累加”的方法,意义重大。传统的量子力学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薛丁格的基于波的形式,另一种是海森堡的基于粒子的形式,而费曼找到了量子力学的第三种形式——基于作用量的路径积分形式。路径积分的思想能够对事情的行为给出一种物理直觉,提供一个鲜明的智力图像。这种形式不但能得出与另两种形式相同的答案,而且它对经典力学同样有效,使人能够看出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之间清晰的连线,意味着在更高的层次上二者其实是统一的世界观中的一部分。 美学艺术 理察·费曼作为一名物理学家在全世界享有盛名。晚年,理察先生沉醉于绘画的线条与结构,他觉得他对于艺术的热爱是和物理是有密切联系的——两者都是在表达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复杂。他通过画笔表达对于自然之美的情感。他认为世界中所有的事物看起来都是那么的不同,但是它们却惊人地有着相同的组织,遵守着通用的规律。物理是一种欣赏自然之美的数学,认识到原子之间复杂的结构和运动方式,这是何等精彩壮观的感觉。这是一种敬畏之情——对于科学的敬畏。他觉得通过绘画,人们也同样可以体会这种感受。并可以告诉别人:请在此刻,感受宇宙辉煌的美妙。 社会贡献 科学贡献 费曼于40年代发展了用路径积分表达量子振幅的方法,并于1948年提出量子电动力学新的理论形式、计算方法和重正化方法,从而避免了量子电动力学中的发散困难。量子场论中的“费曼振幅”、“费曼传播子”、“费曼规则”等均以他的姓氏命名。 费曼与盖尔曼 费曼图表是费曼在四十年代末首先提出,用于表述场与场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简明扼要地体现出过程的本质,至今还是物理学中对电磁相互作用的基本表述形式被广泛套用。它改变了把物理过程概念化和数学化的处理方式。费曼总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研究物理学。他不受已有的薛丁格的波函式和海森堡的矩阵这两种方法的限制,独立地提出用跃迁振幅的空间-时间描述来处理几率问题。他以几率振幅叠加的基本***设为出发点,运用作用量的表达形式,对从一个空间-时间点到另一个空间-时间点的所有可能路径的振幅求和。这一方法简单明了,成了第三种量子力学的表述法。1968年费曼根据电子深度非弹性散射实验和布约肯(J.D.Bjorken)的标度无关性提出高能碰撞中的强子结构模型。这种模型认为强子是由许多点粒子构成,这些点粒子就叫部分子(parton)。部分子模型在解释高能实验现象上比较成功,它能较好地描述有关轻子对核子的深度非弹性散射、电子对湮灭、强子以及高能强子散射等高能过程,并在说明这些过程中逐步丰富了强子结构的物理图像。 除了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卓越贡献,费曼还建立了解决液态氦超流体现象的数学理论。他和默里·盖尔曼在弱相互作用领域,比如β衰变方面,做了一些奠基性工作。费曼通过提出高能质子碰撞过程的层子模型,在夸克理论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教育贡献 费曼有一种特殊能力,就是能把复杂的观点,用简单的语言把它表述出来,这使得他成为一位硕果累累的教育家。在获得的诸多奖项中他自豪的是1***2年获得的奥尔斯特教育奖章。 1962年出版的《费曼物理学讲义》被《科学美国人》这样赞誉:“尽管这套教材深奥难懂,但是它的内容丰富而且富有启发性。在它出版25年后,它已经成为讲师、教授和低年级优秀学生的学习指南。”费曼自己则在前言中写道:“我讲授的主要目的,不是帮助你们应付考试,也不是帮你们为工业或国防服务。我最希望做到的是,让你们欣赏这奇妙的世界以及物理学观察它的方法”。 为了促进普通公众对物理学的理解,费曼撰写了《物理定律的特征》和《量子电动力学:光和物质的奇特理论》等。同时发表了许多高深的专业论文和著作,这些成为研究者和学生的经典文献和教科书。 20世纪60年代,费曼还在加州课程设计委员会上,为反对教科书的平庸,作出了努力。 人物轶事 费曼讲座:***巴西教育 1949年-1952年,费曼应邀在巴西进行了断断续续的十个月时间的教学,年终他应邀做一次讲演,来评述巴西的教育。其实费曼的巴西之行受到美国 *** 某个计画的赞助,他到巴西里约大学教授学生们电磁学方面的高级课程。由此他发现了两个奇怪的现象: 一是学生们从不提问。二是面对同一个问题,有时学生马上答得出,有时却又一片茫然,完全不知所云。 费曼发现,巴西的学生上课时唯一要做的就是坐在那里,把教授讲的每个字记下来,确保没有写错用以应付考试。但除了背下来的东西外,他们什么也不会。 在学年终了的时候,费曼应邀到巴西科学院做了一次令巴西教育界深受震动的演讲---谈巴西的教学经验。听众将不只是学生,很多教授、 *** 官员都跑来听讲,费曼先要求他们答应自己畅所欲言。 他们说:“没问题,这是个自由国家。” 他坦率地告诉巴西人,他看到的令人震惊的事实:那么多小学生在书店里购买物理书,那么多巴西小孩在学物理,比美国小孩更早起步,可是整个巴西却找不出几个物理学家——为什么会这样?那么多孩子如此用功,却都是无用功! 费曼举起一本公认写得非常好的大一物理教科书,“在这本书里,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及实验结果。随便把书翻开,指到那一行,我都可以证明书里包含的不是科学,而只是生吞活剥的背诵而已。” 最后费曼说:实在看不出在这种一再重复下去的体制中,谁能受到任何教育。大家都努力考试,然后教下一代如何考试,大家什么都不懂。“不过,”我说:“我一定是搞错了。在我教的班里有两个学生表现很好,另外有一位我认识的物理学家也是在巴西受教育的。因此,看来虽然制度很烂,有些人还是有办法成功的。” 在费曼教授结束演讲之后,巴西教育部长站起来痛心疾首地说:“费曼先生刚刚说的全是些让我们坐立难安的事情,但看起来他是真心热爱科学,而且他的批评也很具诚意。因此,我觉得我们应该听他的。来这里之前,我早已知道我们的教育体制有病;但我现在才发现我们患了癌!”——说完随后坐下。 事后,让费曼惬意的是, 费曼 用葡语讲稿,却发现所有人都在用英语发言。轮到 费曼 时候, 他说自己不了解巴西科学院的官方语言是英语,我只能用葡语演讲。紧接着,后来的人都开始用葡语演讲。 费曼 得意地说:“我居然一举改变了巴西科学院做演讲的语言传统。” 由于费曼的巴西之行受到美国 *** 某个计画的赞助,因此美国外交部要费曼把巴西经验写篇报告,费曼就把巴西演讲内容写出来。后来费曼透过一些渠道,知道外交部有些人的反应是:“送费曼这样天真的人去巴西是多么的危险。这个笨蛋只会给我们添麻烦,他根本不了解其中的问题。“ 恰恰相反,外交部这位仁兄才真够天真:就因为他看到大学里开了一大堆课、也有种种说明,就以为看到了真相! 社会评价 弗里曼·戴森:“半是天才,半是滑稽演员。”后来,当戴森对费曼非常了解之后,他把原来的评价修改为:“完全是天才,完全是滑稽演员。”;“费曼不用系统的数学,而以他自己的方式实际上“重新发明了差不多整套的物理学”。 理察·费曼 沃尔夫冈·泡利:“为什么这个聪明的年轻人谈吐像个无业游民呢?” 费曼学生:“正如他喜欢谈论的原子微粒一样总是处于动态之中,像个舞蹈演员,昂首挺胸地走来走去,双手画出复杂而优美的弧线。” ***:"the impossibl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physicist barker, all body motion and sound affect." 汉斯·贝特:世界上有两种天才:“普通的天才完成伟大的工作,但让其他的科学家觉得,如果自己努力的话,那样的工作他们也能完成;另一种天才则像表演魔术一般。而后一种天才,就是费曼。”;“模仿布鲁克林口音和作派”来故意“掩盖他那其实很脆弱的灵魂。”;“费曼忧郁的时候也比任何其他人兴高***烈的时候还要高兴。” 玻尔:“费曼自信且正直,不畏惧权威,这是唯一一个不怕我,敢于指出我的错误的人。” 奥本海默:“他是这里最才华横溢的年轻物理学家,他有着非常吸引人的性格与个性,他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对物理学的各个方面都有着热烈的感情。” 莱顿(费曼好友):”费曼个性鲜明、特立独行,思想如天马行空,喜欢自辟蹊径,且从不固执,求知欲极强,主张做自己的思想领袖增强自我辨析能力。“ 威廉·福勒:“你只要告诉他一些线索,他就能在思想和图解上产生飞跃,他是非常有益于人和给人以激励的人,他对每件事都有兴趣,真正的非同小可。” 古德斯坦:“费曼的科学贡献既不平凡而又意义深远,它们与其他人的贡献没有相似之处,他用他的人格和观点来影响科学世界;他重新系统地阐述了量子力学,而实际上是重新发明了它。而且他是以一种如今仍在整个理论物理的每一领域广为套用的形式提供给我们的。” 后世纪念 1988年2月16日,费曼去世后的第二天,学生们在加州理工学院10层高的图书馆顶楼挂起一条横幅,上面写着:“我们爱你,迪克”。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一颗小豌豆愿望什么去了哪里结果如何

艾森克人格问卷

[编辑本段]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

汉斯·艾森克和S.B.G.艾森克设计的一种有关人格维度研究的测定方法。简称EPQ。通用的EPQ是1***5年制定的,它是一种自陈量表 ,有成人和少年两种形式 ,各包括4个量表 :E——内外向 ;N——神经质,又称情绪性 ;P——精神质 ,又称倔强 、讲求实际 ;L——谎造或自身隐蔽 。经艾森克等人的因素分析计算,前3个量表代表人格结构的3种维度 ,它们是彼此独立的 ,L 则是效度量表 ,代表***托的人格特质 ,也表现社会性朴实 、幼稚的水平 。L 虽与其他量表有某些相关 ,但它本身却代表一种稳定的人格功能 。 由于EPQ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用其所测得的结果可同时得到多种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印证 ,因此它也是验证人格维度理论的根据。中国的艾森克测验由陈仲庚等于1981年修订。

各量表的具体含义

[编辑本段]

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简称EPQ)是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系和***研究所艾森克教授编制的, 他搜集了大量有关的非认知方面的特征, 通过因素分析归纳出三个互相成正交的维度, 从而提出决定人格的三个基本因素: 内外向性(E)、神经质(又称情绪性)(N)和精神质(又称倔强、讲求实际)(P), 人们在这三方面的不同倾向和不同表现程度, 便构成了不同的人格特征。艾森克人格问卷是目前医学、司法、教育和心理咨询等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问卷之一。

各量表的具体含义如下:

内外向 (E):分数高表示人格外向,可能是好交际、渴望***和冒险,情感易于冲动。分数低表示人格内向,可能是好静,富于内省,除了亲密的朋友之外,对一般人缄默冷淡,不喜欢***,喜欢有秩序的生活方式,情绪比较稳定。

神经质 (N):反映的是正常行为,与病症无关。分数高可能是焦虑、担心、常常郁郁不乐、忧心忡忡,有强烈的情绪反应,以至于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

精神质 (P):并非暗指***,它在所有人身上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但如果某人表现出明显程度,则容易发展成行为异常。分数高可能是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感觉迟钝,与别人不友好,喜欢寻衅搅扰,喜欢干奇特的事情,并且不顾危险。

掩饰性 (L):测定被试的掩饰、***托或自身隐蔽,或者测定其社会性朴实幼稚的水平。L与其它量表的功能有联系,但它本身代表一种稳定的人格功能。

问卷的应用

[编辑本段]

艾森克人格问卷是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系和***研究所有关人格度研究的测定方法,此问卷由先前数个调查表几经修改发展而来,修订问卷包括88个项目,让被试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是否,然后按照计分标准登记分数,用以测量人格结构的三个度即内外向、精神质和神经质.

艾森克的三个人格度不但经过许多数学统计上的和行为观察方面的分析,而且也得到实验室内多种心理实验的考察,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司法、教育等领域,适合各种人群测试。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编辑本段]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Eysenck's Personality Theo-ry )H.J.艾森克从特质理论出发,以因素分析方法和传统的实验心理学方法相结合长期研究人格问题,并把研究兴趣从特质转向维度,从而确立了自己的人格理论。

艾森克反对把人格定义抽象化,他在其《人格的维度》(1947)一书中指出“人格是生命体实际表现出来的行为的模式的总和”。艾森克认为这种行为模式的总和包括认知(智力)、意动(性格)、情感(气质)和躯体(体质)四个主要方面。后来他又强调人格具有稳定持久性。

一、  人格维度

艾森克继承先前实验心理学家的工作,通过对由实验、问卷与观察所得到的大量的人的特质资料的因素分析,深入研究了人格维度。他认为研究人格特质有时可能会含混,只有研究人格维度才能清楚。他指出,维度乃是代表一个连续的尺度。每一个人都可以被测定在这个连续尺度上所占有的特定的位置,即测定每一个人具有该维度所代表的某一特质的多少。19世纪已有心理学家提出人格图解的雏形。他们认为人格可以从两个直角维度来进行描写。按德国心理学家W.冯特的***设,一个维度是从情绪性强过渡到情绪性弱,另一个维度是从可变性过渡到不变性。艾森克则提出外-内倾、神经质、精神质、智力和守旧性-激进主义五个维度,但认为外-内倾、神经质和精神质是人格的三个基本维度。

最早对外-内倾概念做过研究的是奥地利***学家O.格罗斯。以后在瑞士心理学家C.G.荣格的著作中把外-内倾概念引入人格研究。后来又有不少学者对外-内体面型的人做了不少实际研究。艾森克的外-内倾概念,除了具有其本身的一般含义外,还与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相联系。兴奋过程可以易化正在进行的感觉、认知和活动;抑制过程可以干扰或影响有机体正在进行的感觉、认知和活动。他发现高外倾性的人兴奋过程发生慢、强度弱、持续时间短,而抑制过程发生快、强度强、维持时间长。这种人难以形成条件反射。高内倾性的人兴奋过程发生快、强度强、持续时间长,而抑制过程发生慢、强度弱、维持时间短。这种人容易形成条件反射。1***6年雷维尔等人作了一项有关工作效果的研究。他们推论内倾的人在正常条件下,大脑皮层上已具有高度的兴奋水平,如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兴奋水平,那么就会降低被试的工作效果;外倾的人正常条件下大脑皮层兴奋水平相对较低,若提高他们的兴奋水平,就会提高被试的工作效果。他们的实际研究结果,证实了上述推论,支持了艾森克的观点。

艾森克的对情绪性、自强度、焦虑(包括驱力)等进行研究后发现它们都有是同一的。他把这一维度称为神经质。在他的用语中神经质与精神疾病并无必然的关系。艾森克指出情绪性(神经质)不稳定的人喜怒无常,容易激动;情绪性(神经质)稳定的人反应缓慢而且轻微,并且很容易恢复平静。他又进一步指出情绪性(神经质)与植物性神经系统特别是交感神经系统的机能相联系。艾森克认为可以用外-内倾和神经质两个维度来表示正常人格的神经症以及***态人格。

艾森克认为精神质独立于神经质。它代表一种倔强固执、粗暴强横和铁石心肠的特点,并非暗指***。研究表明,精神质也可以用维度来表示,从正常范围过渡到极度不正常的一端。它在所有的人身上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得高分者表现为孤独、不关心他人、心肠冷酷、缺乏情感和移情作用、对旁人有敌意、攻击性强等特点。低分者表现为温柔、善感等特点。如果个体的精神质表现出明显程度,则易导致行为异常。艾森克认为精神质与神经质维度一起可以表示各种神经症和各种***。

艾森克认为,有关外-内倾和神经质两个维度的实验研究,几乎完全同意在人格测量描述系统中这两相因素处于醒目和稳定的地位。他又将外-内倾和神经质作为两个互相垂直的人格维度,且以外-内倾为纬,以神经质为径(表现为情绪稳定的一端和情绪不稳定的一端),绘制成人格结构图(见图1)。艾森克在图1的两维空间组织起他认为基本的32种人格特质,且与古代的四种气质类型相对应。这种人格结构的图解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从图上不仅可能以看出人格的四种类型(稳定外倾型、稳定内倾型、不稳定外倾型和不稳定内倾型)范围内所包含的8种人格特质,还可以根据个体某一高分数的特质,看图查出其所属的人格类型,或从维度的结合预测某个体可能会出现的特定的人格问题。

艾森克以外-内倾、神经质与精神质三种人格维度为基础,于1***5年制定了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它是由艾森克早期编制的若干人格量表形成的。EPQ是一种自陈量表,有成人(共90个项目)和少年(共81个项目)两种形式,各包括四个量表:E-外-内倾;N-神经质;P-精神质;L-谎造或自身隐蔽(即效度量表)。由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用其所测得的结果可同时得到多种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印证,因此它亦是验证人格维度的理论根据。

二、  人格结构层次的***说

艾森克还对大量的人的特质资料***用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独特的人格结构层次理论。该理论概括性的图解如图2。从图2可以看到艾森克把人格结构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个水平。最底层特殊反应水平,是个体对一次实验性试验的反应或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最基本的“个别反应”(如最简单的一举一动),属误差因素,其上为习惯反应水平,例如重复实验或生活情境重新出现,一个人就会以相似的方式反应,属特殊因素。特质水平,是由一个人的习惯反应所构成的个人的人格特质,属群因素。最上层的类型水平,是基于人格特质的相互关系而显示的类型(例如,由社会性、冲动性、活动性、活泼性、兴奋性等人格特质构成的外倾类型,由持续性、僵硬性、主观性、羞耻性、易感性等人格特质构成的内倾类型),属一般因素。

三、  影响

艾森克对人格的研究从人格的特质转向人格维度,提出了人格的三个基本维度。这不仅为实验室内许多实验所证实,且得到数学统计和行为观察之佐证,受到各国心理学家的重视,且已广泛地应用于医疗、教育和司法领域。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是用途较广的人格量表,它已被一些国家译出或修订。中国的艾森克测验由陈仲庚等于1981修订。艾森克的人格研究不像许多美国心理学家从事或偏重特质水平,而是集中于类型。他认为特质是观察到的个体的行为倾向的***体,类型是观察到的特质的***体。他把人格类型看作某些特质的组织。他提出的人格理论主要是属于层次性质的一种类型。每一种类型结构的层次明确,因此人格就可分解为有据可查、有数可计的要素。这是心理学家多年来一直探讨而难以确定的东西。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在特质和类型的关系上,艾森克解决得相当出色。在其类型结构的层次的论述中,表明了他的人格观点并没的排除环境的作用,但人格的生物倾向性仍是他的理论的主要方面。

汉斯·台奥多尔·沃尔特森·施托姆是什么职业

五个小豌豆出生了,一个小男孩把它们捡起来当作。第一个被鸽子吃了,第二个被射中屋顶,第三个和第四个逃走了。

第五个被扔进了花盆里。这家有一个生病的小女孩。当她看着小豌豆一天天长大的时候,她也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开始一天天好起来。当豌豆藤长出一串绿色的豆荚时,小女孩的病就好了。

至于这个小故事,安徒生在笔记中写道:“这个故事来自于我童年的记忆。我有一个小木箱,里面放了一点土,我种了一棵葱和一颗豆。这是我的花园,开满了花。”

扩展资料:

这个小故事最早于1853年发表在《丹麦年历》上。作者安徒生的写作手法十分巧妙,运用人格化、隐喻等手法把《五豆》写得淋漓尽致,写出了《宝贵的第五豆》,给小女孩带来希望,同时也体现了四豆平凡、傲慢、自满的一面。

这篇文章体现了安徒生对灵魂无微不至的关怀。安徒生用花和人来描绘灵魂与自然的和谐与呼应。一粒微不足道的豌豆花,不仅是瞬间的美丽,也是生命的重要启示。这是一个豌豆的世界,一个小宇宙。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非常肯定宇宙是如此之小,以至于他知道一颗豆子所能拥有的一切情感。

一粒豌豆与一个病孩子建立了亲切联系,这种联系是如此温暖,如此催人奋发,使我们相信生命的奇迹并不遥远。

这体现的是安徒生对于心灵的细致关怀。安徒生由花及人,描写了心灵对于自然的唱和与呼应。一枝微不足道的豌豆花不但是眼前的美景,亦是生命的重要启示。

汉斯·台奥多尔·沃尔特森·施托姆

汉斯·台奥多尔·沃尔特森·施托姆(1817~1888年),德国***家和诗人。出生于北海边的胡苏姆,代表作有《茵梦湖》《白马骑士》等。

施托姆中学毕业后入基尔和柏林的大学学习法律,1843年回故乡当律师。但当时德国北部还处在丹麦统治下,施托姆受到排挤,他不得不于1853年离开家乡,去普鲁士过流亡生活,直到1864年丹麦撤出后才重返故乡。他早期从事诗歌创作,歌咏家乡的自然风貌和孤寂的人生,也有些诗歌表达了反对丹麦统治的爱国主义思想。施托姆的主要成就是***,从1847年至1888年他一共创作了58个中短篇***,代表作有《茵梦湖》、《在大学里》、《淹死了》和《白马骑者》等。

中文名:汉斯·台奥多尔·沃尔特森·施托姆

外文名:HansTheodorWoldsenStorm

国籍:德国

出生地:胡苏姆

出生日期:1817年9月14日

逝世日期:1888年7月4日

职业:律师、作家

代表作品:《茵梦湖》、《白马骑士》

人物经历

1817年9月14日,施托姆生于当时处于丹麦统治下的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斯泰因濒临北海的胡苏姆小镇,父亲是一名律师,母亲是佛里西亚人。

1837年,进入大学攻读法律,毕业后回故乡开设律师事务所,同时开始搜集整理家乡的民歌、格言、传说和童话,并创作了一些带有田园牧歌情调的抒情诗。

1848年,发表第一篇***《玛尔特和她的表》;深切关注同年爆发的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斯泰因人民反抗丹麦统治的斗争。

1850年,发表中篇***《茵梦湖》,这是施托姆最受读者欢迎的一部***,他因此赢得了***家的声誉。

1853年,创作抒情诗《离别》;同年因在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斯泰因问题上表现出对德国的强烈同情,被丹麦统治者取消律师荷尔斯泰因问题上表现出对德国的强烈同情,被丹麦统治者取消律师资格,被迫迁居波茨坦做***义务推事。

1856年,迁居海利根施塔特,获得县法官职务。1861年,创作中篇***《城堡里》。

1864年,爆发普鲁士-丹麦战争,丹麦战败并退出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太因,施托姆返回故乡,任行政长官;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太因并入普鲁士后,改任胡苏姆***法官。

1865年,妻子去世,完成诗集《浓黑的阴影》,这篇诗集达到了他的抒情诗的顶峰。1874年,完成《木偶戏子保罗》。1875年,完成历史中篇***《淹死的人》。

1880年,退出政界,移居哈德马尔申,专事创作。1883年,完成中篇***《缄默》。1885年,写下《箍桶匠巴施》。1886年,完成《双影人》。1888年,完成他最后一部***《白马骑士》。

1888年7月4日,在哈德马尔申逝世。

个人生活

施托姆一生有三个女子对他产生过重大影响,她们是初恋情人贝尔塔·冯·布翰,第一任妻子康士丹丝·爱斯玛赫和第二任妻子朵丽斯·简森。此外,还有“秘密”订婚旋即解除婚约的爱玛·库尔-冯·科尔。

主要作品

创作特点

作品主题

施托姆一生创作的中、短篇***共58篇。他的作品,尤其是早年的作品,避免写重大的社会题材,他的后期作品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他的***是从抒情诗发展而成的,可以说是他的诗歌创作的一种延伸,富有巨大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根据他的思想发展和创作风格,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1847-1852):从《玛尔特和她的表》开始,以《茵梦湖》为顶峰,还有《一片绿叶》等等。这一时期的作品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和丰满的人物形象,大多描写生活片断,侧重于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渲染,类似于抒情小品。在《马尔特和她的钟》里,作品中的“我”回忆老处女马尔特与钟为伴的孤独生活,表达了一种宁静忧伤的情调;《茵梦湖》由十个段落组成,在孤独老人的回忆中展现了欢乐的童年时代、浪漫的青年时代和不幸的爱情悲剧。这一时期的***多半局限在个人生活和家庭的范围内,没有接触到当时重大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但在反映社会人生方面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中期(1853—1863):这一时期,施托姆被迫流亡异乡,饱经忧患,开始深入接触各种社会现实,因此创作的内容突破了原先狭窄的题材,批判当时社会的成分逐渐增加。作品不再着重抒***感,而是通过完整的情节,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以现实问题作为作品的重心。当然,描写平凡的爱情、友情和亲情仍然是他作品的基调和创作的主线。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杏革莉卡》、《在施塔茨庄园》和《在大学里》等。《杏革莉卡》写于波茨坦流亡时期,是施托姆艺术发展的一大标志。杏革莉卡和埃尔哈特暗中相爱,然而埃尔哈特限于自己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一直没有勇气表白,在甜蜜和痛苦的轮番煎熬中,终于错失了良机。

晚期(1864-1888):与以抒***感为主的初期创作相比,这个时期的创作中作者更偏重于客观性的叙述,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结构严谨,情节曲折有致,人物形象丰满生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白马骑士》、《淹死的人》和《昔影随形》等。《白马骑士》通过修筑海堤这条主线,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施托姆看来,个体生命最终只有回归到宇宙自然的大生命中,才能获得超越和永生,他笔下的诸多人物就是在与大自然的融汇合一中,获得了人格的健康发展和生命的超越。因而作者在自然世界中寄予了自由、爱和美的理想,虽然他的作品也时时表露出消极和感伤的情绪,但是在那样窒息人的暗淡时代,知识分子的感伤,正表示了他对于时代现实的严肃,比起麻木来,智慧的感伤甚至可以说是更为积极的态度。

艺术特色

风格

作为诗意***的代表作,施托姆的***并不以反映或批判社会现实见长,他平静地娓娓道来,然而在为逝去的生命淡淡的哀愁中,在对温情的无限赞赏中,读者感受到作者深刻的人道主义情怀,以及在女性身上寄托的对人性的美好愿望。

施托姆在他的***中用诗一般优美的文字抒写了男女间缠绵悱恻的情感,营造了一个缥缈、感伤的情感空间。施托姆笔下的众多男女为爱而生,为爱而死,虽然不乏甜蜜幸福的爱情和婚姻,但其中以悲剧结局的占了很大比重,让读者不禁扼腕长叹。

施托姆在描写爱情悲剧时,没有通过骇人听闻的场面和***人们感官的情节慑服读者,而是带着强烈的情感节制,在淡化的艺术描写中,传递着对美好爱情遭到摧残的哀戚与悲伤。

施托姆***中青年主人公的爱情,并非无忧无虑的轻松和纯净无杂的甜蜜,而是在喜悦中伴随着忧虑,在甜蜜中掺杂着苦涩。他们的心灵里搅合着喜与忧、甜与苦等各种复杂的情感。正当青年男女们沉浸在幸福之中的时候,正当他们忧虑着不幸将要降临时,悲剧终于来到了。社会的势力,家庭的权威毁灭了他们理应得到的美满婚姻,把这些青年男女推入痛苦的深渊,悲剧的主角们怀着不尽的愁苦和深深的遗憾或郁郁而死,或凄惶而生。

施托姆把景物描写当作深化主题的重要表现手段,注重发挥景物描写的审美功能和抒情功能,做到以景寄情、情景交融。施托姆堪称写景大家,他有时浓墨重彩地描绘出广裹的自然空间,有时却轻描淡写,随处点染;他注意勾画不同景物的情态和神韵,善于捕捉自然世界中的精细微妙之处,其高超的写景技巧以及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特征。

施托姆在***中创造了含蓄蕴藉,超旷空灵的意境,能够“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所谓意境就是通过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异质同构、互相融会,以情景交融画面为描绘基础,以藏露结合、虚实相生为特色,能诱发读者审美再创造的立体化艺术境界。

施托姆的***,正是成功地创造了多种意境美,才使他的***进入到“诗化的境界”。施托姆惯于展现儿童之间无邪的爱慕,相爱之人离别的惆怅,感情和道德发生冲突时的矛盾和挣扎等,这些喜怒哀乐几乎都是他切身体验或内心感受过的,因此写得细腻、真切,使***充满了丰富的情感。施托姆创造意境最常用的手法是借助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他善于观察和把握自然界中许多事物的形象特征,选取其中最有特点的东西,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创造独特的意境。

施托姆的***,大多有一个回忆的结构,隔着一段悠长的距离回望,不仅仅是空间距离,更是时间和心理距离,过去被充分诗化了,这样就在精神上提供一片恢复健康人性的土壤。施托姆对自然世界以及其中孕育的人性的关注通过诗意的创作充分展现出来,从而力图建立一个与大自然的和谐对应的和谐的人的社会。

女性形象

施托姆在他的***中对女性命运给予了极大关注,构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女性世界。其中悲剧气质的女性和美的天使这两类在他的女性世界中占据了主体地位,施托姆在她们身上寄托了对人性的良好愿望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

施托姆着墨最多,刻画最成功的是一些小家碧玉型的女性,她们都具有温柔善良、美丽的特质,对生活充满热爱,对爱情充满向往,可是最终却由于世俗的种种压力或者自身性格的缺陷,多以悲剧结局,作者通过这些女性的悲剧命运,批判了当时冷酷的社会现实,寄予了人道主义理想。

施托姆***中还刻画了一些拥有较高社会地位的女性,她们出身显贵,然而仍然未能摆脱悲剧性的命运。典型的如《在施塔茨庄园》的女主人公安妮·雷纳。安妮·雷纳的悲剧反映了当时由于资本主义的兴起,古老的贵族世家纷纷衰落,这些贵族世家的子孙在奢靡的氛围中被教育成长,在社会的急剧变动中,有一天却突然发现自己变得一无所有。他们除了所谓的优雅品味和良好教养外,一无所长,当他们失去贵族光环的庇护后,根本无法适应新的社会状况,安妮·雷纳最终也只能以悲剧结局。

施托姆***中还有一类命运截然不同的女性,她们是天使型的人物,她们美丽、善良兼具,是给周围人带来无限爱和欢乐的女性,在她们身上笼罩的是一圈爱的光环。她们生活在被呵护和被疼爱中,同时又毫不吝惜地去关爱身边的人。《市场那边》中的索非**,《市政委员之子》中的克里斯蒂娜,《美的天使》中的玛丽亚,《缄口不言》中的安娜都是这类女性。

综观施托姆的***,女性的命运一直是作者关注的重点。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深入女性的内心,展现了她们丰富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展示了不同阶层,不同性格女性的不同命运。

人物影响

施托姆的诗意***对中国现当代***诗化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郁达夫是向中国读者介绍施托姆***的先行者,施托姆***的创作风格在他的作品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除郁达夫以外,“五四”时期还出现了一批思想和艺术上深受施托姆影响的作家作品,例如周全平的《林中》和巴金的《春天里的秋天》等。他们都通过男女主人公之间凄婉忧伤的爱情,通过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悲剧,对当时扼性的封建制度进行了批判。

人物评价

“作为抒情诗人,他至少也属于歌德之后产生的三四个佼佼者之列。”(德国作家冯塔纳评)

“在我二十岁的时候,我多么喜爱施托姆!现在,当我岁数大一倍的时候,我仍然以毫不减退的感激之情经常回到这个可爱的源泉去,这同人们重新寻找自己年轻时代那些着魔过的地方是一样的。”(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