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人格最新监管者琴魔,第五人格弹琴监管

tamoadmin 游戏角色 2024-06-17 0
  1. 父母陪孩子成长过程中,如何有效亲子反馈呢?儿童心理学角度浅析
  2. 儒林外史中介绍了那些人物分别是?
  3. 《月光曲》优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4.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每章概括怎么写?
  5. 聊一聊如果让你来制做第五人格的角色,你会做什么吧?
  6. 王冕是个怎样的人那?(根据五年级课本回答)

百人青椒,相约北京,为乡村教育赋能,我们一直在行动!

? ——题记

2018年7月19日上午,百位青椒学员与李文华老师雨中朗诵的情景感人至深,迎来了诸多路人的围观。

第五人格最新监管者琴魔,第五人格弹琴监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早上刚拿起手机,就看见通知,说李文华教授为我们指导诵读,于是快速收拾完毕,奔向相约地点。李文华教授早早来到了约定好的地点,等待着已经约好的百位青椒学员。作为一名已经退休的教师,为了辅导各位乡村教师的朗诵,为乡村教育赋能,她毅然如约而至。由于场地有限,最后我们将朗诵地点定在了教育家孔子像前,那一片种满了向日葵的花园中。百位青椒学员将那片美丽的向日葵花园围成了一个大圈,根据传统礼仪,我们三拜孔子以后,便开始了今天的课程。

? 1.练习站姿。男生“八字”步,女生“丁字”步,朗诵时要挺胸抬头,面带微笑,目视前方,眼睛有神。尤其让我们感动不已的是李文华教授对每位学员都一一进行了指导,确保每个人都能掌握站姿要领,就这样,李文华老师走进了各位学员的心中。

2.练习发声。一百人根据李文华教授的辅导,张大嘴巴,发“a”的声音,除此之外,还要我们用舌头在嘴里打转,据说是为了练习舌头力量

3.练习呼吸。我们认真听着李老师的指令,先吸气,保持鼓起肚子,坚持,再放松,呼气……我们一遍一遍练习发声,而李文华教授则贴心的为每一位学员指导,满脸微笑,露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4.练习朗诵。就这样在李教授的带领下,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朗读了《年轻》和《少年中国说》两篇文章,就这样,我们百人在雨中与李文华老师产生了化学反应,我们的心紧紧的连在了一起。雨再大,也挡不住李文华教授对各位学员指导的***,雨再大,也挡不住各位学员发声朗诵的热情,雨再大,也挡不住文化力量的传承

一个人的基础观念决定这个人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成功是目标达成,强调的是结果;而成长则强调的是过程!

今天下午有幸听了知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于丹教授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专题讲座。

于丹教授讲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健全的人,使人成为人而不是某种人。人格健全的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这种品质在于身心健康、能够很好平衡感性和理性。在情感方面,不怨天尤人,不唯我独尊。这样的人或许不会弹琴,但是他听到风踩过树梢,听到鸟的叫声觉得非常悦耳,具有一定的审美情操。

2.有旺盛的求知欲,在我们的教学中,生活中,我们不能让孩子的好奇心被剥夺,我们不能只要求标准答案而不提问,不能让孩子被标准答案被,毫无判断力。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鼓励能够提问的孩子,成全孩子。

3.创新开拓意识。创新意味着思考,思考意味着进步,因此,我们一定要有创新意识,但是如果只空想不落实就是幻想,因此我们要实事求是,从生活中小事出发,勤于思考,大胆创新。让孩子们的人格发展不出偏差,从而出现新的格局!

4.无畏的探索能力。现如今,我们不缺少聪明的人,缺少“哪怕不成功,却依然追逐的人”,无畏的探索能力就是现在孩子最缺乏的。培养具有无畏探索能力的孩子,是我们教师的责任,更是改变世界的方式之一。

?

接下来,于丹教授为我们分享了健全人格的形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总之,健全人格养成需要天德和地德的结合。天德,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通俗来说,就是一个人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即自律。现代中国之悲是穷家养富儿,并且培养出偷懒,炫富,追名逐利的孩子,因此,让孩子养成自律的美好品质是非常重要的。地德即: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教育本应该是让孩子有尊严,充满乐趣的事情,现在已被扭曲,孩子的尊严靠打游戏获取,谁应该为这种扭曲买单?孩子大手大脚,不懂得包容他人……种种暴露的问题告诉我,孩子不应该先学知识,而是先学做人!因此,健全人格的形成需要做到一下三点:

1.教育不应该被思维所限,不被固定格局所制,只有教师自己去改变现状,才能改变学生

? 2.比知识重要的是经验,比经验更重要的是悟性。《说文解字》曾言:悟,觉也,从心吾声。启发学生,学生自己去悟才是关键,而不是教师的机械灌输。

? 3.不被伪命题所,遵循事物本质规律。主要表现在:在学习中有清晰的分辨力,有饱满的好奇心,有开放的接纳心。

除此之外,于丹教授为讲到,我们要培养生命修复能力。修复就是不能比之前更坏,只能比之前更好。小学阶段,我们要培养公益能力,让孩子懂得不能不劳而获;在中学阶段,我们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挫折教育越强,修复能力越强。在大学阶段,我们要注重培养职业教育,让每一个走上社会的人都有谋生的能力。这三个阶段的培养,都是为了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好的成长,就是最大的成功,也就是最好的幸福与快乐!

? 最后,于丹教授也讲解了成长中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教是一种***认同,也是一种规则认同,更是一种传统文化!于丹教授举了历史名人故事为我们深刻解读了家教与门风对于孩子的重要影响。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言传不如身教,行为层次的家教门风对于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

通过这一天的学习,各位老师补充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提炼了思想、拓宽了思路。不管是李文华老师《诵读的力量》还是于丹教授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更深层次来说,其实都是文化和成长带给我们的力量,更是他们为乡村赋能的心。不管是风雨无阻的李文华老师,还是带给人心灵感动的于丹教授,都在助力乡村教育。

为乡村教育赋能,我们一直在行动!

父母陪孩子成长过程中,如何有效亲子反馈呢?儿童心理学角度浅析

 物理学上的压力,是指发生在两个物体的接触表面的作用力,或者是气体对于固体和液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下面就是我整理的怎样缓解教师压力,一起来看一下吧。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和家长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工作量加大,面对烦琐的工作性质,面对压力四伏的工作氛围,繁忙的工作给老师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

 那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如何缓解种种压力呢?现在我就介绍一些调适、保健心理的方法。

 第一 正确地认识压力

 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时,难免有工作压力。有压力是正常的,当压力过大,构成对个人身心伤害和效能降低时,教师应注意学会自我调节,正视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和困难,调整好心态和情绪,学会自我减压。在注重业务学习的同时,掌握一些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识,通过放松训练、转移注意、与人交谈等方法来减轻工作压力。教师要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砺练自己的意志品质,增强抵抗工作压力的能力。

 第二 正确认识自己

 只有对自己有着正确深刻的认识,如明白自身的个性、兴趣、优缺点、工作能力及所担负的角色等,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实际需要出发,客观评价自我,为自己设定的目标与个人的学识能力、精力相吻合,才能扬长避短,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从容面对挫折,缓解工作压力。一个人是否有进取心,并不取决于其是否有宏大的人生理想追求,不切实际理想更容易导致心理失衡。对别人要保持一颗宽容的心,不一味与别人攀比,主要是自己跟自己比,看是否进步了。只要有目标,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努力,一步一步去做,事情就会变得简单。

 第三 保持良好的人际沟通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缓解工作压力的重要途径,是教师顺利工作的基础。沟通的好处是既能了解别人,又能从别人那里进一步了解自己。能容纳别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这对于完善自我人格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要掌握沟通技巧,多与他人交往,交心谈心,做到与他人之间坦诚、友好、信赖、尊重、同情与理解,这样会加强人际间的互助关系。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他人和谐相处,减轻来自同事之间的压力,还要注意处理好与学生、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保持一颗年轻、快乐、充满活力的心。

 第四 保持一颗平常心

 教师不应该拿自己的付出、收获、待遇与别人的差别来比较,要把自己与周围的同事、朋友进行比较,与自己的理想比较。教师职业毕竟不同于其它行业,注定没有轰轰烈烈、大红大紫的人生。我们从事的职业要求我们以学生的成长为自己价值的体现,这才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所在。为此需要我们有一颗平常心,以平静的心态看待自己和看待得失。只有心态平和,才能正视自己,脚踏实际。俗话说“知足常乐”,记住:你有你的生活,我有我的天地,不嫉妒不眼红,只有这样,才能摆正心态,淡泊从容。

 第五 给自己的心灵放***

 无论怎么忙,都要给自己留下一点空间。、散步,体育锻炼,尽量让精神上绷紧的`弦有松弛的机会。发展一些兴趣爱好,无论唱歌弹琴,写作绘画,集邮藏币,都会使你进入一种新的境界,产生新的追求,在你的爱好中寻求乐趣。

 我忙碌,我清贫,我充实,我享受,我疲惫,但是我快乐,这就是生活,教师的生活----平凡,艰辛,真实而美好!

 拓展:教师减轻工作压力的方法有哪些

 对于教师来说,学会释放压力很重要,要学会取舍,懂得选择,不要什么事情都力求完美;要转变工作态度和思维,能够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还有就是要坚持锻炼,用一些常见的放松方法,如听歌;最后实在扛不住压力,作为教师也可以寻求支持。教师减轻工作压力的方法有哪些,具体如下,供参考。

 懂得选择和取舍

 很多教师从业以来,什么事情都要力求完美,不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都想尽办法追求完美,难以接受自己的缺点。但教师也是人,精力毕竟有限,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时候作为教师也要懂得取舍,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要学会放下,要学会享受这份职业的过程,努力做好应该做好的事情。

 转变工作态度

 不少教师会把这份职业当成谋生的工具,而不是一份事业,如果抱有这样的心态,势必会在很多事情上斤斤计较。职业是给别人做事,而事业才是自己的,要努力让自己成为工作上的主人,这样才能积极面对,摒弃一些脑海中不切实际的想法。

 坚持锻炼和放松

 适量的运动会减轻和释放压力,当坚持运动的习惯养成时,对于压力的减轻也有很大帮助,推荐游泳或慢跑,或者每天坚持20分钟左右的散步都可以。放松的方式,自然包括听音乐、看书,或者看一场心仪已久的电源。

 寻求支持

 当教师背负的压力过大时,自己又不能很好的减轻和释放,可以找到同事或者家人倾诉,从旁观者的角度,他们也许能够给你提供好的建议,从而让你面对的问题迎刃而解。

 作为教师,凡事要求问心无愧,在岗位上做到尽职尽责,压力过大的时候,要学会实时的释放这些压力,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当中。

儒林外史中介绍了那些人物分别是?

#陪你一起长大征文大赛#

父母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往往容易犯错,不知道该如何在亲子互动中,向孩子反馈,今天,我们针对儿童心理学中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来对这个问题做一个浅谈。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是一个持续一生的进化过程。这个过程以个体自我为先导,自我按生理的成熟顺序与内在成长和 社会 要求相结合,形成一个连续而有阶段性的心理 社会 发展过程,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同一性在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个体都有一种确定的危机,都以一个特定的任务为其特征。如果要使随后的发展正常进行,这一发展任务就必须很好地完成

该理论对思考“我从哪里来” 自我意识 有重要意义。埃里克森强调环境决定的作用(如我国的孟母三迁),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重要的,领导和老师的期待对一个的发展占据重要作用(皮格马利翁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古希腊雕刻家,对自己的雕塑期待为活人,而经过年年月月的期待,雕塑成为了***)环境中的个体受到来自他人的期待,该个体会发生内在的改变。

第一阶段:0~18个月左右为婴儿期(或称婴儿前期)

人格冲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目的: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此时不要认为婴儿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第二阶段:18个月~4岁是儿童早期(或称婴儿后期

人格冲突:自主对羞怯与怀疑

目的:培养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

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并且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因此,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 社会 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这将不利于儿童的 社会 化。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

第三阶段:4~6岁是学前期(或称幼儿期)

人格冲突:主动对内疚

目的: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

第四阶段:6~12岁是学龄期(或称童年期)

人格冲突:勤奋对自卑感

目的: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 社会 、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另外,如果儿童养成了过分看重自己的工作的态度,而对其他方面木然处之,这种人的生活是可悲的。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

第五阶段:12~18岁是青春期

人格冲突: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

目的:建立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

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 社会 要求和 社会 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 社会 集体中所占的 情感 位置。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

埃里克森把同一性危机理论用于解释青少年对 社会 不满和犯罪等 社会 问题上,他说:如果一个儿童感到他所处于的环境剥夺了他在未来发展中获得自我同一性的种种可能性,他就将以令人吃惊的力量抵抗 社会 环境。在人类 社会 的丛林中,没有同一性的感觉,就没有自身的存在,所以,他宁做一个坏人,或干脆死人般的活着,也不愿做不伦不类的人,他自由地选择这一切。

0-1岁,婴儿的发展主要以需求为主,这个时期父母(尤其是母亲)需要和孩子建立早期的安全依恋关系。

亲子互动中,妈妈要观察孩子的需求,宝宝饿了、尿了、拉了、不舒服了,作为主要的抚养人一定要及时的回应孩子的需求,多爱抚孩子,多拥抱孩子,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跟婴儿沟通的方式主要以妈妈语为主,并通过声音,面部表情,手势模仿和其他非语言的方式与婴儿进行交流,除此以外,家长还应该多给孩子做一些被动操,帮助孩子锻炼和发展。

1-3岁,学前期:

1岁以后,宝宝能够懂得当一个物体从眼前消失,被移动到其他地方时,这个物体也是仍然存在的,这就是客体的永久性。当宝宝有了这种客体永久性的认识时,其注意活动就更加具有了持久性和目的性,而不再受物体出现与否的影响,这也使其注意活动更具有 探索 性和积极主动性。

宝宝一般在1.5岁-2岁后,开始出现表象这一心理现象(表象是指物体不在眼前时,其特征在人头脑中的反映),由此,宝宝的注意也开始受到表象地影响。当眼前的事物和其脑中表象出现矛盾或较大差距时,宝宝会产生最集中的注意。比如第一次见到光头的人、长着络腮胡子的人,第一次清晰地听到陌生的声音,宝宝都会聚集起注意力专注于此。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到,1-3岁宝宝注意的时间在逐渐增长,注意的事物也逐渐增多,能注意到自己的内部状态和周围人们的活动。由于大脑神经控制能力和语言这一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宝宝注意转移能力和注意的分配能力也有较大的发展。3岁时,宝宝有意注意的能力开始提高,能注意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变化,并能和认知过程结合起来。

3-6岁,学龄前,这个阶段的孩子主要处于学龄阶段,他们开始有了同伴意识,开始接触父母以外的重要他人。

6-12岁,童年期,童年期是指个体从6,7岁到11、12岁的时期,属于小学阶段,童年期个体的生活中从以 游戏 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教学系统地掌握学习能力和态度,学会学习。

针对不同阶段的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做呢?首先一定要尊重孩子发展的规律,按每个阶段的节奏来和孩子互动,其次不同时期也要有不同的侧重。

最早的亲子互动中,以对孩子的输入为主,不过分去强调孩子的输出。

婴幼儿期(更多的爱抚和拥抱,习惯养成)

童年中期(更多鼓励)

青春期(适当示弱和让权)

除此以外,积极反馈,看到孩子积极的一面,也是亲子互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反馈需要具体且有针对性,下面我们也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方法,希望各位爸爸妈妈也能灵活应用。

方法:正面言语表达正面期待。

1、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

从“你真是个了不起的钢琴家”到“我很喜欢听你弹这首曲子”。

2、评价要具体

从“弹得真好”到“喜欢他弹琴的节奏,喜欢他弹奏时专注的神情……”。

3、使用我信息

从“你把玩具给小朋友玩,真是个好孩子”到“谢谢你和小朋友分享玩具,他觉得很高兴,我也觉得很高兴”。

4、关注孩子的感受

“你是怎么想到这个故事的?”

反馈是和回应性说出你看到的不加评判的描述,一个儿童的活动,对儿童的活动表示感兴趣的话语,帮助儿童理解他们的活动或侵蚀的语句。

怎么样?看到这里你有收获吗?

欢迎分享你的感受,关注@阳妈 育儿 大作战 ,一起 育儿 ,一起陪孩子 健康 成长。

《月光曲》优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儒林外史中的人物有:王冕、周进、范进、严致和、严致中、匡超人、沈琼枝等。

1、王冕

王冕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作者据此进行了改编。王冕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

2、周进

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有一回,他和姐夫来到省城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触景生情,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木板上,晕了过去。醒来以后,他满心悲怆无法排解,索性嚎啕大哭,满地打滚。

这一幕被几个商人见到了,他们出于怜悯,凑钱帮这个可怜的老头儿捐了个监生。周进欣喜不已,向他们叩头谢恩。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到广东为官。

3、范进,出自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是书中一个很有特色的人物。范进生于白庙村的贫穷家庭。

《范进中举》节选自清代杰出***家吴敬梓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儒林外史》中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他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形象,又以岳丈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极其鲜明的肢体动作和言语表情上揭示了世态炎凉。

4、严致和

严致和即严监生,清雍正朝规定,秀才中凛生,凛生被选入国子学称贡生,次于凛生、凛生选入国子学成为监生,而且当时一些未能入府、州、县学而欲考举人者,可以出资捐一监生资格参加乡试,或直接出钱捐一监生,此种情况统称之为捐建或者例监。

严监生就是书没读过太多,他这个监生也是花钱捐来的监生。他最被人熟知的桥段莫过于临死前那两根放不下去的手指了,几个侄儿以及奶妈怎么也猜不中严监生到底说的是什么,而赵氏一语道破,原来是灯中有两茎灯草,严监生怕它费油才使得严监生难以合眼,待赵氏挑去一根,严监生便一口咽了气。

5、严致中

严致中是一个贡生,经考选等方式进入设于京师的国子学以后就称为贡生。这类人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严贡生也是因为自己是个贡生而瞧不起自己的胞弟严监生,入监者一般要求“学行端庄,文理悠长”,但是在作者笔下的严贡生却恰恰相反,是一个十足的衣冠禽兽。

严贡生的第一次出场是在第四回中,范进在服丧期被张静斋劝说一同前去汤知县那里“打秋风”,刚到高要县坐定准备喝些茶水,严贡生便进来搭汕。

当得知二人是要去拜见汤知县时,便开始称自己与汤知县是老相熟,又编造了一段与汤知县相遇的故事,还夸赞汤知县的为人,只是为了显现对汤知县的了解。?

百度百科-儒林外史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每章概括怎么写?

设计理念:

 1、通过整合课文,以?为何弹曲、为何再弹、遇到知音、得到灵感、读出命运、启迪人生、引导读书?这样的情感为线索达到课程的有效取舍,追求课堂的高效。本节课教学从贝多芬为什么给盲姑娘弹第二支曲子这个统领性的问题出发,让大家读书,做到问题集中,以情感引导来推进课堂教学流程。

 2、通过对文本的巧妙解读,让学生感受《月光曲》被人们忽略的那部分情感内涵。我让学生聚焦忙姑娘与贝多芬的对话,读出贝多芬遇知音,为知音而弹曲子;让学生聚焦当晚的的环境描写,体会贝多芬有了灵感而弹曲子;再让学生聚焦兄妹俩联想到的景象,感悟他们共同的人生命运。这样,就既解决了贝多芬为什么而弹和弹什么内容的问题,也就真正读懂了课文的难点:《月光曲》是怎么诞生的,兄妹俩联想的景象这部分内容怎么理解。

 3、突破固有思维,引领学生不怕挫折,不怕困苦。大部分教师上这一课时,都集中在贝多芬同情穷苦人民、遇到知音这两个主题,而不懂得通过《月光曲》内容的深层解读,体会到兄妹俩与贝多芬?共命运?的内涵。我在本课教学中,在不断引领学生感悟《月光曲》的情感内涵中,通过各种读书方式,让学生明白:命运要自己去把握,要自己去战胜苦难,通过奋斗去实现美好人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以及皮鞋匠的联想,领会课文描写的美妙。

 2、读懂课文,体会《月光曲》的诞生过程及描写的内容。

 3、感悟兄妹俩及贝多芬面对挫折的人生态度及贝多芬高尚的人格,激励自己勇敢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对未来充满信心。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品读感悟盲姑娘与贝多芬的对话以及皮鞋匠的的联想。体会贝多芬?抱同情、遇知音、得灵感、共命运?而创作《月光曲》的原因及《月光曲》创作的内容。

教学难点:

 1、 让学生明白贝多芬为什么要为盲姑娘弹奏《月光曲》?

 2、 要学生读懂《月光曲》是怎么诞生的及《月光曲》所描绘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为何弹曲。

 1、词语导入:同学们,看了这幅图,你能联想起《月光曲》这篇文章中的哪些词语呢?(学生汇报)

 2、出示课件:词语引读。

 3、我想问大家: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贝多芬为什么要给盲姑娘

 弹奏曲子?

 4、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板书:抱同情(穷苦)

二、默读质疑?为何再弹。

 按照今天的出场费,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一支曲子最少值10万元,可是,贝多芬居然还给她们兄妹俩弹了第二支曲子,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由朗读第6、7两个自然段。

 三、聚焦对话?遇到知音。

 1、聚焦句子: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1)出示句子读第六、七自然段。请一位女同学读盲姑娘的话,一位男同学读贝多芬的话,老师读旁白。读完师问:为什么贝多芬还要为盲姑娘再弹一曲?(学生自由回答)

 (2)通过?纯熟?深?词语理解知音。你发现盲姑娘对贝多芬的音乐熟不熟悉?(?纯熟?表明非常熟悉)不但熟悉,而且连这首曲子表达的情感都听出来了(从?深?可以看出)。所以我们说盲姑娘是贝多芬的?知音。怎么才能算是知音?能听懂自己的音乐,能读懂自己的内心?这就是知音!你喜欢周杰伦的《青花瓷》,你是他的知音吗?(不是)你生活中有知音吗?

 (3)理解盲姑娘?激动?的心情。盲姑娘此时的心情怎样?(激动)为什么这么激动?(因为能亲自听贝多芬弹曲子。)其实,盲姑娘早就知道贝多芬的大名,用一个词表示就叫?(久仰大名)从上节课我们知道,盲姑娘做梦都想听一听贝多芬弹这首曲子,用一个词表示就叫?(梦寐以求)现在盲姑娘终于听到了贝多芬亲自弹的曲子,满足了自己的心愿,用一个词表示就叫?(如愿以偿)。

 (4)教师引读、男女同学合作读。同学们,贝多芬就在眼前,你们激动吗?好,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先是全体女同学读一遍,接着全体男同学读一遍,最后全班读一遍。久仰大名的贝多芬先生就在眼前,盲姑娘激动地说(女同学):?弹得;梦寐以求的贝多芬先生就在眼前,盲姑娘激动地说(男同学):?弹得;盲姑娘如愿以偿地听到了贝多芬亲自弹的曲子,激动地说(全班):?弹得

 2、聚焦句子: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如果盲姑娘听不懂贝多芬的曲子,他会再弹吗?(不会,再弹就是对牛弹琴。)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改一下:?曲遇知音不嫌多。?(出示句子)因此,我们说贝多芬再弹一曲,是为谁什么而弹?(为知音而弹)

 板书:遇知音

四、聚焦环境?得到灵感。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1)启发引出环境。这第二首曲子贝多芬原来弹过没有?(是他的第一次创作。)***辣的太阳底下,放一架钢琴,贝多芬能创作出《月光曲》吗?这是一个怎样的环境?课文中第几自然段写了?(第8自然段)

 (2)出示句子,谁来读这一段?

 (3)质疑清幽环境之作用。这是一个怎样的环境?清幽的月夜。可是老师觉得,这段环境描写完全可以不要啊,跟《月光曲》关系不大?你认为呢?(可以同桌交流下:抓住?清幽?:清新、清亮、幽静、幽美,安宁,纯洁,月夜很美,代表纯洁和安宁、和谐)

 (4)总结得灵感:哦,老师明白了,也就是说,清幽的月夜给了贝多芬很美的感受,那皎洁的月光仿佛是盲姑娘那纯洁的'心灵。贝多芬从中有了创作的冲动,得到了创作《月光曲》的灵感。是不是?从哪个字看出贝多芬从清幽的月夜中得到了灵感?(借)。什么是灵感?

 (5)引申灵感:月亮还给了我们古代许多诗人以创作的灵感,你能举一些例子吗?(李白《静夜思》、王安石《泊船瓜洲》、苏轼《水调歌头》。)

 板书:得灵感

 (6)全班读: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美好的、清幽的月夜作为灵感借给贝多芬先生吧!读的时候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轻轻地、柔柔地、美美地)读?

五、聚焦景象?读出命运。

 你们想知道《月光曲》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吗?请大声朗读第9自然段,拿起笔把你认为描写生动的词语圈出来,再看看你能不能理解贝多芬的音乐描写了些什么?

 1、看看你圈了哪些词语:几位学生汇报词语,请一位学生读这一段,注意把词语读好。

 2、景象的层次:

 (1)你们有没有发现其实这一段是在写什么?(这是盲姑娘和哥哥听到《月光曲》时联想到的景象。)四人小组交流一下,这段景象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的变化?

 (2)学生汇报后教师总结:月出海边图(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月穿微云图(越

 升越高,穿过微云)?月映巨浪图(刮起大风,波涛汹涌)(出示课件)全班朗读。

 (3)按顺序排序:请大家根据上面文字的描述,正确的排列下面的图形顺序。

 3、弹奏时节奏的变化:

 (1)分节奏:那么你觉得贝多芬在弹奏的时候,具体的节奏会怎么变化呢?请做选择题。舒缓-渐强-激昂。

 (2)男女同学分别按节奏读:谁愿意试试按照乐曲的节奏来朗读这段呢?盲姑娘是女

 的,女同学应该更能体会盲姑娘的心,请女同学来读;贝多芬是男的,请男同学来做贝多芬,你自己弹的曲子,应该怎么读?

 4、试听《月光曲》:大家想听一听《月光曲》吗?请闭上眼睛,看你在听的时候,能不能也像兄妹俩那样联想到月出海边图、月穿微云图、月映巨浪图。注意,老师也不是一下子听懂的,学校早上广播在第九周星期一放过一次,我听了很激动。它不像周杰伦的《青花瓷》,也不像张韶涵的《***的翅膀》,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能哼几句。不用心听是不会想象到那么美妙的境界的。

 5、听完感觉如何?请大家谈谈自己听完后的感受。弹琵琶的四位同学来谈一谈,你们是学过音乐的,应该会更有感受。大家也不用不懂装懂,《月光曲》不是一下子听得懂的。

 6、读出盲姑娘的家庭及坎坷的命运。

 (1)启发《月光曲》与人的情感的联系。大家想一想,难道兄妹俩只是联想到了奇妙的景象吗?还可能从《月光曲》中想到什么?请回到盲姑娘和皮鞋匠的对话,一位男同学读哥哥的话:?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一位女同学读妹妹的话:?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还可能联想到自己坎坷的命运)。贝多芬说过,?音乐是心灵的窗户,是情感的倾诉,是人生命运的写照。?

 (2)启发联想的景象的三个层次与兄妹俩人生命运的对应阶段。如果老师把兄妹俩的人生经历划分出童年、青年、中年三个时期,看看哪一段是写童年、那一段是写青年、哪一段是写中年呢?

 这样的童年有什么特点?(幸福美好)这样的青年有什么特点?(艰难曲折)这样的中年有什么特点?(波澜壮阔、轰轰烈烈)

 师引全班读:月出海边图象征着兄妹俩幸福美好的童年,读?;月穿微云图象征着兄妹俩坎坷曲折的青年,读?;月映巨浪图象征着兄妹俩波澜壮阔的中年,读?。

 7、师总结兄妹俩的联想:贝多芬高超而深情的演奏,不但让盲姑娘和皮鞋匠联想到了别样的风景,而且也仿佛从贝多芬的音乐中看到了自己波澜起伏的人生命运。

 8、读出贝多芬的命运:老师出示一段贝多芬的个人简历。请一位同学来读。你认为这首曲子是为谁写的?生:贝多芬自己的。从这段景物描写中,我们似乎也看到了贝多芬的人生命运,是吗?

 板书: 共命运

 引读:同学们,《月光曲》既是为兄妹俩创作的,同时也是为贝多芬自己而创作的。这是贝多芬幸福美好的童年,读?;然而,28岁那年,他在音乐方面越来越享有声誉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耳朵产生了听力的障碍,欢乐与痛苦同时交织在他的青年时代,读?;不过,坚强的贝多芬并没有被命运打倒,而是不断谱写出一曲曲动人心弦、叩响人类灵魂的交响曲,演绎了他波澜壮阔的音乐人生,读?。

六、引读升华?启迪人生。

 1、师总结并启发兄妹俩的?陶醉?:就是这样,盲姑娘与贝多芬有着相类似的命运,一个双目(失明),一个耳朵(失聪),贝多芬也曾经生活艰难,但同时都喜欢(音乐),就这样,贝多芬思潮翻涌,创作出了被誉为旷世绝响、流传千古、魅力无穷的?《月光曲》。同学们,兄妹俩听着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曲子,陶醉了吗?让我们一起来陶醉吧!

 引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2、启发人生:同学们,你们陶醉了吗?现在该醒醒啦!从盲姑娘或贝多芬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遇到挫折,要坚强,对生活充满信心,要有同情心。)(出示雷怡秋、徐毓、刘芷妮等同学预习时批注上的体会,进行阅读鼓励。)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贝多芬的这句话,并把它用来勉励自己,好吗?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痛苦能够毁灭人,?(德国 贝多芬)请同学们把划红线的句子工工整整地抄下来作为你的座右铭好吗?你愿意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吗?为什么?(学生在预习本上抄写,老师在黑板上书写)

 七、总结课文?引导读书。

 同学们,贝多芬的《月光曲》就是在抱同情、遇知音、得灵感、共命运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其实,这首曲子到底是怎么创作出来的,课外的资料中还有别的说法,你们想知道吗?总之,他的音乐给了两个多世纪以来的人们心灵的震感,带给了全世界的人民最美的享受和最深刻的人生启迪,他的人生就是一部***的书,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贝多芬吗?请大家课后阅读《贝多芬传》,出示书籍。

板书设计: 26 月光曲

 抱同情

 遇知音

 得灵感

 共命运

聊一聊如果让你来制做第五人格的角色,你会做什么吧?

一、第1章:谈读书

课外读书不在于有无时间,而在于决心,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青年时培养的兴趣可以使趣味终身受益,青年时养成的读书习惯也可以坚定意志。平时有学业和工作的书籍,但是仍需要课外书籍开拓视野,培养爱好。书的量大,质又良莠不齐,有必要选择性的阅读。

二、第2章:谈动

作为一个青年,颓唐沮丧很令人担心,但其实也是很难避免的。长辈常说年轻人“应该”富有朝气,你只需把这“应该”的话当耳旁风。人是属于自然的,也该顺应自然。可知愈是舒畅愈富生机,愈是闲闷愈是郁结。年轻人不如打网球,弹钢琴,种花草,就是谈笑,跑跳也可以发泄很多不快,带来很多美好。

三、第3章:谈静

人生真理,一半得之于活动,一半得之于感受。对于事物的意见不同,与人的感受有关。天才除了创造力,也与强烈的感受有关。可以领略趣味的人,也不至于岑寂了。

内心似一个空间,倒不必逃避现实,而是维持一个清净的心,也就可以为内心留出更多品位的空间。除了培养品位,静的修养也可以让人处变不惊,或是在与人的交往中感悟更多内心世界。

四、第4章: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

有宣传青年务必革命的,有勒令学生不可参与运动的。主张者颇多,均为了自己的利益。话说文人相轻,立场不同者亦无不互为鄙薄得。然事之成立,没有可偏颇前行的。社会运动常流于大体和空谈,我们应该自上而下的认识自己的家丑,从自己处落实处。亦要做到民间去,学生须丢开架子,勿论清高。

五、第5章:谈十字街头

让学术贴近现实生活是走向十字街头,让学术的力量播撒到民众中也是走向十字街头。但是另一方面,学术走出象牙之塔到了十字街头之后,往往流于俗化(vulgarized )。十字街头上握有的最大权威是习俗。守旧是习俗,趋新也是习俗,若盲从附和,不***思索,无论新旧,亦皆是荼毒。

习俗对于维持社会安宁价值很大,但维持安宁不是社会的唯一目的,为了使社会翻新,习俗有时时打破的必要。我们社会需要站在十字街头向它宣战的人,我们从来不缺少维持习俗的人,可打破习俗却是一件难事。朋友,当你站在十字街头周围满是肤浅顽劣虚伪酷毒,不要妥协,不要堕落。

六、第6章:谈多元宇宙

人生有多面,它们各自有特殊的价值标准,可以把它们称为一种宇宙。宇宙的价值有其独立性,无法相互衡量。社会上最看重的莫过于道德宇宙。在科学的宇宙里,已经有很多人触犯当时道德宇宙的禁条了。美术的宇宙也是独立的,无关道德。恋爱的宇宙也应是独立的。

在道德宇宙中基于延绵种族的观点“应该”恋爱,但在恋爱的宇宙中恋爱是至上的、神圣的、纯真的。在恋爱中,身家财产学业名誉道德等观念每渗入一分,恋爱的纯真程度就少了一分。

七、第7章:谈升学与选课

在选校上,应避免自古袭来的“资格迷”,只把文凭当作混事做的敲门砖。求学最难得最有益的是诚恳的良师与爱的益友,若有这样的空气,便无所谓大学。在选科选课上,往往容易跟随社会中的显学。“学以致用”本不是一件坏主张,只是人的禀赋兴趣却都不同。

我认为,做学问做事业实是第二桩事,第一桩事是“生活”,是“享受”、“领略”、“培养生机”,所以我不赞成早谈专门,早走狭路。并非反对职业教育,而是应有宽大的自由教育为根基。

八、第8章:谈作文

我生平最大的憾事是幼时薄视艺事,现在与美术和艺术都一无所长。其次,我极羡慕他人做得好文章,所以也要劝年轻的好朋友多练习文章。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废,托尔斯泰不厌其烦地誊改,小泉八云每过二三日就誊改一次文章,大家都看到文字优美,却不知他们勤谨的态度。

学文如学画,既可以临帖,又可以写生,亦不可偏废。现多推崇新***和白话诗文,实读经和古诗文不可废弛,因新旧并无分别。很多领域要求学生作议论文,但应从描写文和记叙文入手,这两种***好了,议论文是很容易办的。

九、第9章:谈情与理

科学家在讨论事理时,对于规范与事实辨别极严,是为以事实推出规范,不可虚谈。此事上应从事实考虑生活是否可以完全受理性支配。心理学上的一个倾向是,行为的源动力是本能与情绪,***与痛感发于之后,则理智迟滞。

第二个倾向是弗洛伊德得心比之于大海,隐意识潜于水面左右着人的行为,理智难以驾驭感情,只能在事情发端后寻一些理由。由是,我们知道讨论的事实是生活不能完全受理智支配。

十、第10章:谈摆脱

黑格尔以为凡悲剧都生于两理想的冲突,其实人生亦复如是。人生的悲剧更在于站在歧路上只徘徊顾虑,既不肯舍,便无所取。认定一个目标,便专心致志,走向那里,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这是成功的秘诀,也是免除烦恼的秘诀。斯蒂文森论文,说文章之术在知遗漏(the art of omitting),生活诚如是。

十一、第11章:谈卢浮宫所得的一个感想

回望过去与如今又深又广的鸿沟,我们能看到现在的进步,可是在这飞跃的效率外,还应该有其他标准可估定的价值。最高品估定价值的标准一定要看重人的成分(humanelement)。

除了产品生产的机械和高效,我们希望作品能慰情,能为作者的力量气魄的结晶,能表现理想与希望。甚至不要只看成败,还要问背后的努力,是否为高尚理想与伟大人格之表现。青年行事,亦不必只为“效率”之价值。

十二、第12章:谈人生与我

我待我的方法,是将我拟作草木虫鱼的侪辈,在和风甘露中,在严暑寒冬中,只以活着为活着。这并不悲观,看春园万艳齐发,冬河凝霜积雪,却比叫苦的世人有生机多了。

我待世人的方法,亦如我见鸟雀营巢,蚁卵勾穴。对着纷纭扰攘,悲欢离合,也甚有趣味。悲剧尤使人动魄,世界完美之处便在于它的不完美,有缺陷方才有可能。

王冕是个怎样的人那?(根据五年级课本回答)

面筋哥,外在特质,歌声是面筋哥最吸引人的地方,面筋哥时时都会唱着歌,面筋哥走过的地方会留下歌声足迹,持续5秒,如期间求生者踩中,则会显示位置,面筋哥可以直接瞬移到该求生者面前,如果该次瞬移直接击中求生者,则会给予求生者DEBUFF,每过1秒则被面筋哥的歌声感染而痴迷,晕眩0.2秒,反复四次),实体能力,每天开心,面筋哥存在感到达一定后,则可以向任意方位扔出两串烤面筋,若求生者被命中,则会陷入松懈减50%速度5秒,暴露其位置10秒,在此期间,面筋哥攻击距离增加20%,移速增加25%)备注:烤面筋需要45秒,每天精神,面筋哥存在感到达一定后,则可以向任意方位扔出两串烤面筋,若求生者被命中,则会陷入松懈减50%速度5秒,暴露其位置10秒,在此期间,面筋哥攻击距离增加20%,移速增加25%,如果烤面筋在同一时间段命中了两位求生者,则额外此时两人生命绑定30秒,受伤倒地被救等,两人同步,30秒中,面筋哥武器进一步加强,增加石灰效果,在攻击的路途20米布上石灰,求生者被沾到就需在10秒钟将其甩掉,否则求生者会直接被面筋哥吸引到面前)备注:到达二阶段后烤面筋只需35秒。

王冕的资料

王冕(1310—1359),字元章,一字元肃,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宁乡郝山下人。他的别号很多,有竹斋生、会稽山农、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梅叟、饭牛翁、煮石道者、闲散大夫、老龙、老村等。另外,他还给自己的草堂,先后取了水南轩、浮萍轩、竹斋轩、满目青山轩、梅竹轩、耕读轩、心远轩、竹西轩、听雪轩、听秋轩等名称。他是元代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杰出的诗人和画家。

王冕隐居在山明水秀的诸暨九里山的水南村。村上共有三户人家,一年到头辛苦过活。一条溪水像带似的流过,挺秀的山峦耸立在屋后,山上竹木茂盛,一片葱茏。山光水色相映,景色秀丽,环境清幽,正如他诗篇中所说:“青山隐隐带江流,江上轩窗面面幽。”他在此地“种豆三亩,粟倍之,梅千树,桃杏居其半,芋一区,薤韭各百本;引水为池,种鱼千余头”(《芝园后集》卷十)。王冕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这么一个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山村中度过的。朴实的生活与清幽的山水孕育了他的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性格,赋予他的诗画创作以浓厚的生活气息。

王冕的祖代,原住在关西的王景(函谷关以西)。他的十世祖宗是王德元,在宋朝做清远军节度使的官。王德元有两个儿子,一是王琪,曾任阆州观察使;一是王琳,做过统制官。从王琳开始迁居诸暨,传到王冕已经八代了。

王冕的远祖,无疑是官僚家庭,但传到王冕的父亲已成为一个一贫如洗的农民。徐显的《稗史集传》载:“父力农,冕为田家子。”在王冕的《竹斋诗集》中说:“九里先生两鬓皤,今年贫胜去年多。敝衣无絮愁风劲,破屋牵萝奈雨何。数亩豆苗当夏死,一畦芦穄入秋瘥。相知相见无他语,笑看生前白鸟过。”(《九里山中》)“白日力作夜读书,邻家鄙我迂而愚。破甑无粟妻子闷,更***黄精作朝顿。”(《过山家》)“江南古客无寸田,半尺破砚输租钱。好山好水难夤缘,荃房日薄蒙荒烟。”(《有感》)

从这些诗句来看,他是亲身参加各种劳动的,读书作画不过是他的农余活动,而且是为了生活,以卖画易米糊口和纳租付税,他写诗作画自然与一般士大夫吟风弄月、消愁遣恨有所不同。由于他“耕无寸田,牧无风刍”,生活一年不如一年,冬天无棉絮过冬,草屋破漏无力修补,庄稼抗不住天旱,家中破甑无粮,妻子忍饥挨饿,不得已只好***野菜充饥。在此情况下,自己就不得不直接参加体力劳动,蓬头赤脚,下田耕种,栽植竹、茶、桑、麻及杂粮等来维持生活。对这种贫苦生活的描述,在有关的著录中到处可以找到。例如在《竹斋诗集》中还有“我穷衣袖露两肘,回视囊中无一有”的描写。在《铁网珊瑚》里有“今年老异于上年,须发皆白,脚病行不得,不会奔趋,不能谄佞,不会诡诈,不能干禄仕,终日忍饥过”的记载。尽管有此惨苦遭遇,但他宁愿耕作卖画度日,不愿奔走豪门乞食,充分表现了一个艺术家的坚贞不屈的性格。

王冕的出生,一说生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卒于至正十九年(1359)正月,享年七十三岁。吴荣光《历代名人年谱》持此说。吴谱还载王冕生日为七月廿二日。一说生于元至元元年(1335),卒于明永乐五年(1407),享年七十三岁。

这两说之谬误在于将王冕的儿子山樵王周的生卒年月套在其父名下了。这是近人姜克涵发现的,他的这一见解发表在《学术论坛》1957年第2期。试看吕升写的王周行状:“山樵生于至元乙亥秋七月廿二日,卒于永乐五年丁亥正月十三日,寿七十三。”

姜氏说:“这便是上引的关于王冕生卒年代,以及王冕享年七十三岁的根据,而且吴谱还是***用这段文字所载的月日。至于其改变年代的缘故,是因为卒于永乐年间与一般记述不合,便把他的卒年改为明军占婺州的至正十九年,然后上推七十三年,便断定生于至元二十四年。”更有甚者,“这种没有根据的说法,竟然得到不少人的附和,井辗转引用,甚至还有人据此而以1935年为王冕的诞生六百周年纪念大写纪念论文”。

姜氏认为王冕的真正生卒年代应当是:“生于元至大三年庚戌(1310),卒于至正十九年已亥(1359),享年五十岁,大致是不差的。以王周生年上推廿五年即至大三年,王冕廿六岁生子。”这是姜的结论。

从王冕的《自感》诗中“此志竟萧条,衣冠混泥涂。蹭蹬三十秋,靡靡如蠹鱼”等语看,至大三年(1310)生是对的。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记载:自从至元元年(1335)罢科举以来,一直到至元六年复行开科取士。王冕《结交行送武之文》一诗中有“明年平原芳草绿,试弓好射衔花鹿”句,就是指至元六年(1340)恢复科举制。平原芳草绿指春天,试弓好射衔花鹿,正是指考进士。至元六年。考试结果,王冕不中,即焚所为文,表示永绝佳途。“蹭蹬三十秋”正是考试失意后之作。至元五年(1339),王冕正是三十岁。从1339年上推三十年,便是至大三年(1310),和姜克涵所说相符合。

相传,他的父母,单生王冕一人,爱他如掌上明珠,他周岁就会说话,三岁能对答自如,到五六岁,认识能力要比一般儿童高,八岁开始入学,成绩优良,宗族大为惊奇,视为神童,宾客也称赞他为“千里马”。

王冕小的时候,求知欲很旺盛,好奇心也很强。有一天,他的父亲叫他去放牛,他把牛放在草地上,自己就溜到私塾里去听村童读书,傍晚回来时,牛不见了,被他父亲***地打了一顿。可是他并不因此而罢,过了几天,他又到庙里坐在菩萨的膝上,借长明灯读书认字。《儒林外史》一开始描写王冕放牛的故事,也可能是根据这件事写的。不过查考有关他的传记资料,王冕并不曾替别家放牛,也并不是幼年丧父。吴敬梓把王冕写成幼年丧父,从十岁上雇给人家放牛,经过这样的加工,使王冕作为一个农民艺术家形象就更加突出,性格也更鲜明,所以王冕的故事流传至今,仍然脍炙人口

据《儒林外史》所说,王冕的学问艺术好像都没有师承,是个自学成才的人。其实王冕的老师有据可证的有两位:一是王艮,一是韩性。王良诸暨县人,字止善,尚气节,读书务明理,学以致用。“止斋”是王艮归林后所筑“止止斋”的简称。王冕诗集中仅两题称人为“先生”,其中之一是《悼止斋王先生》。其中用“夫何能见紫芝眉”、“回首春风说向谁”等句,上句是用汉惠帝为太子时师事“商山四皓”的故事;下句更表明他曾从学于王艮。

还有位老师是安阳韩性。全祖望的《参军王先生冕传》云:“王冕……贫家儿,窃喜读书,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遂为通儒。性卒,门人视先生如视性。”(《宋元学案》卷六十四)。《明史》王冕传也有类似记载。包赉在1935年12月《大公报》所刊《王冕事迹考证》一文中对此提出过怀疑。他说:“王冕是不是韩性的学生呢?如果真是韩性的学生,而且在韩性死后,同学视他如视性,这当然是王冕小史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大事。……因此我觉得这事还须存疑。”其实,韩性是王冕的老师是可以相信的。《竹斋诗集》虽无记述韩性的诗文,但旧抄本后附有韩性的《竹斋记》。另外刘将孙《养吾斋集》卷二十一也记载了韩性为王冕作的《竹斋记》,其中说道:“暨阳王元章以竹名斋,求记于余。余家抵暨阳不百里而未尝一至其处,不知所以记……”王冕于是取出自己画的一张荫蔽着数间毛竹的茅屋的图给韩性看,还指着画说:“是所谓竹斋而求子之记者也,可记以不?”子,为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也可以特称老师。从《明史》列传、全祖望文及《竹斋记》,可以确定韩性也是王冕的老师。

青年时期的王冕,不信神鬼。明朝陆容《菽园杂记》卷十二载有这样一个小故事:王冕家与一神庙相近,他灶下缺柴,就砍了神像当柴烧。然隔壁一邻居却敬神惟谨,遇到王冕毁掉神像,他马上就刻木修补,如此者凡三四次。可是王冕家人一年到头倒也平安无事,那户补像的人家呢,反而祸不单行。一日,补像者召巫降神,并且责问说:“王冕屡次毁神,为何神不归罪于他,而我每次补神,为何神不保佑我?”弄得那个巫人十分尴尬,一时无话可答,乃发怒说:“你不设像,他怎么能够烧它?”从此这个人就不再补像了,庙也逐渐废毁,后来传为笑话。

早年的王冕,不像一般人印象中那样悠闲恬静,倒是个一度热衷于功名事业的人。他曾专心研究孙吴兵法,学习击剑,有澄清天下之志,常拿伊尹、吕尚、诸葛亮比喻自己,想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但元蒙贵族统治歧视汉族知识分子的残酷现实教育了他,他的这一幻想很快就破灭了。他参加过进士考试,没有考中。回来后,满怀愤郁,就把所有的文章烧毁掉,表示永绝仕途的决心。正如他在《自感》中所说的:“长大怀刚肠,明学循良图。石画决自必,不以迂腐拘。愿秉忠义心,致君尚唐虞。欲使天下民,还淳洗嚣虚。声诗勒金石,以显父母誉。此志竟萧条,衣冠混泥涂。蹭蹬三十秋,靡靡如蠹鱼。归耕无寸田,归牧无尺刍。羁逆泛萍梗,望云空叹吁。”

后来,他积了些钱,到杭州作了第一次旅游,几天的泛舟西湖和凭吊古迹,使他饱览了春日杭州的风光。

有一天,他看见了***人,牵着花驴儿,在杭州到处招摇撞骗,说什么花驴儿能解人意,且懂***语言。当时江南洪涝成灾,人民忍饥挨饿,而花驴儿倒是啖粟如故,贪官污吏,掷金争睹。王冕见此怪事,气得“归来十日不食饭,扼腕攒眉泪如雨”。这是他对元朝统治确立色目人的优越地位的强烈***。

在杭州游历时,他凭吊了他所仰慕的林和靖墓。当时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加发掘南来诸帝后陵墓,孤山林和靖墓也被殃及,然墓中别无他物,仅得到一条白玉簪。王冕对此事深有感触,因而写出“生前不系黄金带,身后空余白玉簪”(《闲居录》)的诗句。

王冕还曾出游南京、九江口及七里泷等地,遍历潇湘、洞庭、太湖、庐山、天都、太行、潜岳、门云等地。有一次,大雪天赤着脚走到潜岳峰上,四面一望,大叫说:“遍天地间皆白玉合成,使人心胆澄澈,欲做仙人飞去!”(《芝园后集》卷十)他简直把自己整个的身心融化到自然界中。他曾说:“我昔曾穿谢公屐,散策曾寻谢公迹。”“我为爱竹足不闲,十年走遍江南山。”由此可见他游兴之大和足迹之广远了。游历中,“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饮,慷慨悲吟”(《玉壶冰》)。从交游中,结识了许多僧人,如明上人、上道人、大上人、五台长老、云屋僧、山***士、噩长老、恢长老、钦上人等等,和他们谈禅说法,并曾用“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汝法时,法法何曾法”的偈语,来阐述画理。

王冕曾一度北游。据《儒林外史》说,他二十岁时北游,原因是为危素向他求画,他不肯应酬,因此危素生了气。但就他的诗和在燕京的事迹加以推究,他的北游似不在二十岁时,北游的原因也不是为危素,而有其他重大意义。根据张辰《王冕传》记载:王冕“至正戊子南归”。这次壮游,开始于戊子前一年元顺帝至正七年丁亥(1347),王冕三十九岁,他从杭州古塘乘运河船北上,过嘉兴、松江、镇江,到南京小住,又回到镇江,渡江到扬州,经徐州、兖州、济州直到大都(北京),并曾往来于居庸关、古北口之间,观察边塞诸险要,又出长城直至开平。有一天,他在大都南城,登高望远,顿觉心旷神怡,但他想起美好河山却在元朝的统治下,不由义愤填膺,痛斥引狼入室出卖民族利益的汉奸。其《南城怀古》之一写道:“日上高楼望大荒,西山东海气茫茫。契丹踪迹埋荒草,女直烟花隔短墙。礼乐可知新制度,山河谁问旧封疆?书生慷慨何多恨,恨杀当年石敬瑭。”

这次数千里壮游,扩大了眼界,开拓了胸襟,他的诗画更是不同凡俗,他的爱国思想也更加强烈。

在北京时,元朝大官僚蒙古泰不花很爱王冕的画,常差遣几个粗夯小厮,动不动大呼小吆,闹得王冕不得安宁。后来不得已进了泰不花的馆舍,做了食客,泰不花想用他为谋士,却被他严辞拒绝。他笑着说:“尚书先生不要见怪,你太不聪明,再过几年,此地就成为孤兔出没的场所了!何必做官呢?”(《明史·文苑传》、《曝书亭集》卷六十四)

这时候,他的画誉越来越大,地主官僚都争趋馆下,求他画梅花竹石,一时缣素山积,他泼墨挥毫,千花万蕊,俄顷即成。(徐显《稗史集传》)

翰林学士危素,王冕不认识他。危素住在钟楼街,王冕倒也知道。有一天,危素骑马经过王冕处,王冕行了一个礼请他坐下,但未询姓名,忽然问:“住在钟楼街的是你吗?”危素说:“正是。”王冕就不与他搭话了。危素走了以后,有人问他此人是谁,他笑着说:“此人必是危太仆,我曾读过他的文章,看去有诡气,现在看他举止,果然如此!”(朱彝尊《王冕传》)

后来危素降明,妄自尊大,被明太祖贬谪和州,幽恨而死。传说,有一次,朱元璋在东间侧室,危素在帘外走过,履声咯咯,太祖问:“是谁?”他回答说:“老臣危素。”太祖不悦道:“我还以为是文天祥呢!还是你啊!”于是,次日传旨,令危素赴余阙庙烧香,故意羞辱他。由此看来,王冕倒是有先见之明呢。

危素是江西金溪人,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故意把危素改为王冕同乡人,写危素回到故乡来,县官和乡绅们如何巴结他,但他想同王冕一见而不可得。拿危素来陪衬王冕,一方面显出王冕人格高洁,另方面表示作者对那些卑躬屈节的人物的鄙视。

在北方,王冕看到了那些耀武扬威的统治者后,内心怒火更不可抑制,遂赋诗倾泄郁怀:“唤鹰羌郎声似雷,骑马小儿眼如电。总是无知痴呆相,也逞虚威拈弓箭。老儒有识何以为?空指云山论文献。君不闻,一从赵高作丞相,吾道凋零如袜线。”(《有感》)

他从塞北回大都后,他的爱民族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更鲜明地流露出来,有一天,他画了一幅梅花,贴在墙壁上,并题诗说:“冰花个个团如玉,羌笛吹它不下来。”(《列朝诗集小传》)表示自己不愿给外族统治者作画,对权贵予以无情的讽刺,使见者缩首咋舌,不敢与语,因而触痛了统治者的疮疤,他们想逮捕他。他就在至正八年(1348)偷偷地逃回南方(《无声诗史》、张辰《王冕传》)。

南归的途中,又遇黄河决堤,沿河州县,田园房舍淹没。而官府不管,百姓只好四散逃荒,好不凄凉。王冕见此光景,自然内心苦楚,就对他的朋友张辰说:“黄河北流,天下自此将大乱,我也只好南归,以遂吾志。”(朱彝尊《王冕传》、《诸暨县志》)

这时他听到他的杭州朋友卢生死在滦阳(河北迁安县西北),留有二个***一个男孩,无人抚养,他就到滦阳,安葬了卢生,带了二女一男回来,留养在家。宋濂的《王冕传》说有家僮使养,实际上就是这几个人。

路过淮河地方时,又发表了自己的感想,认为自己孤傲正直的胸怀是和残酷的现实相违背的。他在《南归》一诗中写道:“去岁离南去,今年自北归。过淮浑酒贱,出水白鱼肥。磊落同谁语,孤高与世违。最怜谯国子,潦倒说兵机。”

这次游历,使他更清楚地看破了人情势利。他知道功名已成镜中之花,水中之月,便改途易辙,学南阳诸葛亮的耕隐生活,隐居于九里山的水南村,自号“老龙”,把草堂取名“耕读轩”。白天参加体力劳动,种植稻、粱、桑、麻,晚上作画,过其“淡泊以明志”的半饥不饱的生活。

王冕做山农以后,生活日益窘迫,乡里人蔑视他,使他心境悲戚不堪,更使他不忍心的,是不能供养父母。他在《自感》一诗中说:“世俗鄙我微,故旧嗤我愚。赖有父母慈,倚门复倚闾。我心苦凄戚,我情痛郁纡。山林竞蛇虺,道路喧豺貙。荒林落日阴,羞见反哺乌。乌鸦有如此,吾生当何如?”

不幸他父亲在贫病交迫下逝世了,他悲痛之余,仍过其“酸辛甘自爱,褴褛愧妻儿”的生活。他送母亲到绍兴城里疗养,他的朋友著作郎李孝光,想荐他为府吏,王冕道:“我有田可耕,有书可读,岂肯送公***人家的使唤吗?”(《诸暨县志》)再一次拒绝了为统治阶级服务。他养成了诙谐风趣放诞的性格。他母亲想归故乡,他在《楚辞图》上看见画的屈原衣冠,便自造了一顶极高的帽子,一件极阔的衣服,买一乘牛车,载了母亲,戴了高帽,穿了阔衣,执着鞭子,挂着木剑,唱着山歌,从村上走过,使得一群孩子跟着他笑,他也不在乎地向他们笑(宋濂《王冕传》)。

他的老师、同乡王艮,对他的品行很推崇。王艮曾亲自登门拜访过他的母亲,后来王艮做了江浙检校。王冕曾经身穿褴褛衣服,脚踏破鞋,去拜望王艮,王艮见到这副样子,马上替他洗尘,赠他鞋子,劝他做官,王冕笑而不答,放下鞋子离去(朱彝尊《王冕传》)。

不几年,他的母亲也逝世了,他悲痛万分过了三年的守孝生活。

宋濂云:“冕既归越,复言天下将乱,时海内无事,或斥为妄。冕曰:‘妄人非我,谁当为妄哉!’乃携妻孥隐于九里山。种豆三亩,粟倍之,树梅花千,桃杏居其半,芋一区,薤韭各百本,引水为池,种鱼千余头。结草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

寥寥数语,可见王冕平日的言论与当时人们对他的态度了。在王冕的诗中,时常批评元朝政治的不良,北游归来后又公开宣传天下将乱,在朝廷看来一定会认为他是妖言惑众的人,是不容他存在的。所以他归家后要隐居九里山,显然与这类话有关系。

“去城悬九里,夹地出双溪。长年无客到,终日有猿啼。乌鸢虽见忌,麋鹿自相亲。”从这几句诗也可看出,他是因世人见忌而避入山中的。

至正十九年(1359)东南骚动。朱元璋提兵破浙江方国珍,派胡大海攻绍兴,屯兵九里山,村人奔窜,王冕不为动,时病卧床上,他说:“我是王元章。”士兵即将他载至天章寺胡大海处,胡大海请王冕上坐,请他指教策略,王冕说:“大将军是高明远见的,不消乡民多说。如果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如以兵力服人,谁人能心服?我绍兴乃秉义之地,要我教你们杀我父兄子弟,则万万做不到。你能听我,希立即改过以从善。不能听,请立即杀我。”胡大海被他讲得无话可说,只得再拜领受,叫王冕不要讲话就行了。第二天王冕病遂不起,过几天就逝世,胡大海备丧礼殓葬于山阴兰亭之侧,墓碑题“王先生之墓”五字(张辰《王冕传》)。

关于王冕晚年有否做过朱元璋的咨议参军,并为明军谋划攻取绍兴的事,写过王冕传记的张辰、宋濂、朱彝尊、徐显、全祖望等以及现当代学者,历来说法不一。宋濂《王冕传》:“皇帝取婺州,将攻越,物色得冕,置幕府,授以咨议参军。一夕,以病死。”(《明史·文苑传》)参与编修《明史》的朱彝尊所撰《王冕传》就否定此说,说:“自宋文宪(即宋濂)传出,世皆以‘参军’目之,冕亦何尝一日参军事哉!”与王冕同时的同乡好友张辰的《王冕传》,对王冕的事迹记载最具体,对“参军”却未着一字。近人包赉《王冕事迹考证》则认为:“(明将)胡大海在至正十九年正月攻诸暨时曾见过王冕。当时即将此事报告中央***,由中央***授他咨议参军。不幸中央的公文还未到达诸暨,王冕已经死了。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宋濂称他为参军。”这也多半是猜测之辞。比较起来,自当以张辰的《王冕传》为最可信。所以《诸暨县志》卷二十七说:“张辰与王冕同时同乡且朋友,当然较宋、朱所见所闻者为确,自当以张辰传为凭。冕为明师载去,自九里山至山阴天童寺数日即殁。不但未尝一日参军事,并未尝一见明太祖,更何暇为其画策取绍兴!冕所居为诸暨之九里,非山阴之九里,明师即住山下,至今所驻兵处,犹有营盘痕迹可辨。见《山水志》,其地逾山即山阴,去兰亭甚远,当时为明师载去自九里至天童寺,数日即卒,确未到山阴城外,更何暇远至婺州?竹咤(朱彝尊字)知宋传之误,作传以上史馆。”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提出:“究竟王冕何曾做过一日官?”说的正是事实